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茶黃毒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茶黃毒蛾 學名: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類屬:鱗翅目 毒蛾科

形態特徵

(1)成蟲:雌蛾體艮8~1 3毫米,翅展26~36毫米,琥珀色;前翅除前緣、翅尖和臀角外,均密布有深褐色鱗片。頂角黃色區內有黑點2個。後翅除外緣和緣毛外,均散生茶褐色鱗片。腹來具黃色毛叢。雄蛾較小,體長6~10毫米,翅展20-28毫米;黃褐至深茶褐色,有季節性變化;前翅前緣、翅尖及臀角黃褐色或淺茶褐色;腹末無叢毛。 (2)卵:扁球形,直徑約0.8毫米,高0.5毫米,黃白色;卵塊橢圓形,數十粒至百餘粒集成一起,上覆有黃褐色厚絨毛,長8~12毫米,寬5~7毫米。 (3)蟲:不同齡的歐出,形態有些不同。末齡幼蟲體長20毫米,頭部褐色,體黃色,圓筒形;胸部三節較細,體背面兩側各有兩條褐色帶狀線。各體節背和側方有幾個黑色毛瘤,瘤上簇生黃色毒毛。 (4)蛹:圓錐形,長7-10毫米,黃褐色,末端有鈎狀刺一束,約20多根;蛹外有絲質薄繭;繭黃色,長12-14毫米。[1]

發生規律

全年發生代數,隨各地溫度不同而異;有的一年2代,多的一年可發生5代。江、浙、皖大部分地區一年發生2代;以卵在植株中、下部葉片背面越冬;各代發生比較整齊.無世代重疊現象。在安徽,幼蟲在4月上旬到6月中旬發生,成蟲6月下旬到7月上旬發生。第二代產卵在7月上旬到7月中旬,幼蟲發生期在7月中旬到9月下旬,成蟲羽化期在9月下旬到10月中旬。成蟲產越冬卵。成蟲白天伏於葉背或隱蔽處,夜間交尾、產卵;有趨光性。卵粒排列成塊,外覆有絨毛。每頭雌成蟲產卵量一般100~200粒。卵塊除產在植株中、下部老葉背面外,也有產在枝杆、枯葉或雜草上的。未交尾的雌成蟲也產卵,但卵塊小,或散產,卵不能孵化。卵的孵化期.一般在最早的卵塊孵化後5天左右出現。同一卵塊的卵.常在一天內孵化完。幼蟲六七齡;一二齡時,在葉背食害而留下上表皮,三齡後食量明顯增大,蟲體多沿葉片邊緣咬食成缺刻,或將葉片全部吃光僅留下葉柄;嚴重時,可將花蕾和嫩枝皮部都吃掉。幼蟲一至三齡時,有群集性,常數十頭至百餘頭聚集在葉背。三齡以後開始分散危害。幼蟲有成群遷移到另外枝葉上危害的習性,遷移時.一頭在前,其餘列隊尾隨而行。有吐下垂習性;幼蟲早晚在枝條上部葉片上取食,中午到中、下部葉片上危害。夏天中午陽光強烈時,幼蟲常躲在植株基部陰暗處,傍晚再爬到上部枝葉上取食。幼蟲老熟後成群到附近土縫中,落葉或表土下結繭化蛹。入土化蛹的,其深度一般為1.5~6.0厘米,繭常數個或數十個聚集在一起。[2]

分布與危害

分布在江蘇、浙江、安徽、江醇、湖北、湖南、福建、廣東、廣西、貴州、四川、陝西等地區。 危害對象為山茶、榮、油茶柑橘等花木。 危害徵狀:以幼蟲食害葉片、嫩枝皮及花蕾;幼蟲體上有毒毛,人體觸及,引起皮膚紅腫奇癢。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主要是摘除越冬卵塊,可在每年11月至翌年3月間進行。捕殺幼蟲,幼蟲群集時,可摘除蟲葉並將蟲踩死。   

(2)化學防治:儘量選擇在低齡幼蟲期防治。此時蟲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蟲的抗藥性相對較弱。防治時用45%丙溴辛硫磷(國光依它)1000倍液,或國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樂克(5.7%甲維鹽)2000倍混合液,40%啶蟲.毒(必治)1500-2000倍液噴殺幼蟲,可連用1-2次,間隔7-10天。可輪換用藥,以延緩抗性的產生。   

(3)生物防治:噴施蘇雲金桿菌-Bt乳劑;保護和利用天敵昆蟲,例如卵期寄生的茶毛蟲黑卵蜂和赤眼蜂,幼蟲期有茶毛蟲絨繭蜂、茶毛蟲瘦姬蜂、毒蛾瘦姬蜂等;還有細菌性軟化病及茶毛蟲核型多角體病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