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龍膽炭疽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草原龍膽炭疽病
症狀
在莖中發病,特別從節部位開始腐爛,造成節上部分枯死。腐爛形成鮭肉色的分生孢子團。 [1]
發生規律
1) 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以菌丝潜伏在种子内,或以菌丝体和分生孢盘随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来源。
2) 病菌多由寄主的傷口侵入,發病後病斑上產生的新的分生孢子,通過風雨、氣流及昆蟲等進行再侵染。
3) 病菌發育溫度為12-32℃,最適溫度27℃,相對濕度95%左右,在棚室條件下,由於濕度大,溫度高,往往發病較重。
4) 在適宜溫度下,相對濕度87%-95%時潛育期3天,相對濕度低,潛育期長,相對濕底低於55%時則不發病。
5) 種植密度大,排水不良以及施肥不當或氮肥過多,也會加害該病的發生、擴展和蔓延。 [2]
分布與危害
危害草原龍膽。
防治方法
1、加強田間管理 合理密植,棚室要合理通風,避免高溫高濕;注意排水,適當增施磷、鉀肥;及時清除病葉、殘株。
2、化學防治:可定期噴施國光銀泰(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國光思它靈(氨基酸螯合多種微量元素的葉面肥),用於防病前的預防和補充營養,提高觀賞性; 發病初期,病初期噴灑25%咪鮮胺乳油(如國光必鮮)500-600倍液,或50%多錳鋅可濕性粉劑(如國光英納)400-600倍液。連用2-3次,間隔7-10天
參考文獻
- ↑ 洋桔梗 | 草原龍膽微信
- ↑ 桔梗,到底是什麼梗???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