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草堂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草堂街道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地處東南。東、東南鄰長安區東大街道,南、西南依圭峰山,西、西北連龐光街道,北、東北接秦渡街道,總面積40平方千米。草堂街道舊稱宋村鄉,以關中八景之一的「草堂煙霧」而得名。截至2020年6月,草堂街道下轄22個村(居),其中:4個社區、18個行政村。2015年,草堂街道總人口4.1萬人。2013年,草堂街道實現社會總產值2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7億元,農業總產值1.3995億元,工業總產值21億元。[1]

中文名: 草堂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

地理位置: 鄠邑東南部

面 積: 40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34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宋西村

電話區號: 029

郵政區碼: 710311

氣候條件: 暖熱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陝A

人 口: 4.1萬人(2015年)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後秦時西域名僧鳩摩羅什在此覆草構堂,即「草堂寺」,講經說法聞名遐邇,因此得名「草堂」。

建置沿革

明清時均轄於太平鄉。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後,先後設太平南聯、太平鄉公所。

1949年後,稱禎固鄉,轄於太平區。

1956年,轄於秦渡鎮區公所。

1958年,轄於太平公社。

1961年,改為宋村公社。

1984年,改設宋村鄉。

1988年,撤鄉建草堂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草堂鎮轄宋南、宋東、宋西、宋中、黃堆、草廟、南城寨、大良村、南坡、河夾流、馬豐灘、葉家寨、大堰口、上草村、下草村、劉家寨、戈家莊、後林、草堂營、李家岩、楊家坡、萬家寨、杜家莊、郝家莊、唐旗寨、平堰下、二府、三府、高力寨、水堡30個行政村。1996年,太平鄉轄紫閣峪、黃柏峪、太瞳口、家佛堂、管坪、三橋峪、八畝場、西寺、煤場、邢家嶺10個行政村。2001年12月,太平鄉併入草堂街道,轄44個行政村。截至2011年末,草堂街道轄草堂社區1個社區,黃堆、草廟、南城寨、大良、宋中、宋西、宋南、宋東、南坡、水堡、高力渠、三府、二府、寺北、馬豐灘、河夾流、寧家莊、上灘、下灘、平堰下、郝家莊、杜家莊、唐旗寨、萬軍寨、楊家坡、李家岩、草堂營、弋家莊、後林、上草、下草、大堰口、葉寨、劉家莊、太平口、家佛堂、管坪、八畝場、煤場、三橋、西寺、黃柏、紫峪、邢家嶺44個行政村;下設4個居民小組、181個村民小組。2015年,草堂街道轄草堂社區、宋西村、宋東村、宋南村、宋中村、南坡村、水堡村、黃堆村、草廟村、南城寨村、大良村、高力渠村、三府村、二府村、寺北村、馬豐灘村、河夾流村、寧家莊村、下灘村、上灘村、平堰下村、郝家莊村、杜家莊村、唐旗寨村、萬軍寨村、楊家坡村、李家岩村、草堂營村、弋家莊村、後林村、上草村、下草村、大堰口村、葉寨村、劉家莊村、太平口村、黃柏太平村、管坪村、煤場村、紫峪村、邢家嶺村、三橋村、西寺村、八畝場村、家佛堂村44個行政村,141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草堂社區。

區劃現狀

截至2020年6月,草堂街道下轄22個村(居),其中:4個社區、18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宋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草堂街道地處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東南部。東、東南鄰長安區東大街道,南、西南依圭峰山,西、西北連龐光街道,北、東北接秦渡街道。轄區東西最大距離4.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8千米,總面積40平方千米。距縣政府15千米。

地質構造

草堂街道在地質構造上大體可分為兩個部分:南部山區主要為北秦嶺褶皺帶的組成部分;北部平原區為渭河地塹的組成部分。北秦嶺褶皺帶是一個長期活動的複雜構造帶,岩漿侵入活動多樣,岩石變質作用強烈,構造變動頻繁。其地層時代屬地質歷史上的太古代至元古代,以前震旦系秦嶺群和長城系寬坪群為主體,組成岩石為中深變質岩,主要有各類片岩、片麻岩、變粒岩、大理岩、斜長角閃岩、混合岩等。渭河地塹是一個自中生代以來長期下降的斷陷盆地。境內地塹地區分布着地質歷史上最新時期的第四紀沉積物,包括中更新統,上更新統及全新統。中更新統主要分布在淺山及山前的低緩坡地上,由褐色及棕色的黃土和含礫亞砂土等組成,多系風成沉積物。上更新統分布于山前區,由大小不等的礫石、亞砂土、亞粘土組成,其成因主要是洪積,混有沖積物及風積物。全新統主要分布於太平河的河床、河漫灘及河流階地上,有大小不等的礫石、砂及亞粘土等組成,其成因為沖積。

地形地貌

草堂街道地處關中平原。地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南部為秦嶺山地,山樑均為南北走向;北部為黃土台原,洪積扇及扇緣窪地。境內最高點圭峰山,海拔1104米;最低點位於鎮區北部,海拔530米。

氣候特徵

草堂街道屬暖熱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冷暖乾濕分明,光、熱、水資源豐富。草堂街道境內全年太陽總輻射為109.69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日照時數計1983.4小時,占可照時數的44%,各月的日照百分率6月、8月最高,9月、10月最低,秋季陰雨連綿,雲量多,日照少;氣溫一般的月變化規律:以7月為中心,中間高,兩頭低,呈馬鞍型。年平均氣溫13.50℃,最熱月為7月,平均氣溫26.80℃,最冷月為1月,平均氣溫-0.50℃,年平均最高氣溫19.10℃,年平均最低氣溫8.70℃。自然降水的一般特徵是:年際變化大,季節分配不均。年平均降雨量為627.6毫米,最多為957.5毫米,最少為391.8毫米。冬季降水最少,僅為24.8毫米,占全年降水的4%,形成冬旱,秋季降水最多,為217.3毫米,占全年的34.6%。年平均濕度0.68,年蒸發量為1223毫米。年平均無霜期為216天。

水系水文

草堂街道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太平河、紫閣河、高冠河等,境內總長度38.4千米。主要地表水為太平河和高冠河水系,兩條河貫穿鎮域南北,為平原地下水補給形成水網。地表水的變化與大氣降水分布大體一致,徑流深度由南向北遞減。太平河是境內最大河流,發源於秦嶺的靜峪腦,全長為32千米,流域面積200.09平方千米,山區集水面積為179.01平方千米,總落差380米。出山後又匯納神水峪、紫溝峪、十房峪、土地峪、牛心峪的流水,流至長安區境內的郭村向北投入灃河。高冠河發源於秦嶺梁,是鄠邑區與長安區的界河,在鄠邑區境內長23千米,集水面積158平方千米,年總徑流量6300萬立方米,最大洪水量154立方米/秒。河道出山後與草堂街道域接壤的有0.68千米。草堂街道屬富水區,地下水分布除山區多為火成岩含水介質差外,淺水層的分布主要在平原,按埋藏條件基本可分為四個岩組:渭河二級階地地區,埋深1.6—18.2米,單位湧水量0.55—7.99公升/秒米;洪積平原,埋深3—71米,單位湧水量3.17—7.91升/秒米;洪積扇群區,埋深15—70米,單位湧水量0.15—1.63升/秒米;黃土丘陵區,水量貧乏,湧水量小於0.01升/秒米。

自然資源

草堂街道境域有澇河等大小36條河流,水量充沛,年徑流量3億立方米,地下水存量4億立方米,水質達到一級飲用水標準。

人口

2008年,草堂街道總人口3292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為4743人,占總人口的14.4%。截至2011年末,草堂街道總人口3.1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68人,城鎮化率1.2%。總人口中,男性1.65萬人,占51.9%;女性1.53萬人,占48.1%;14歲以下4452人,占14%;15—64歲22260人,占70%;65歲以上5088人,占16%。2011年,草堂街道人口出生率10.24‰,人口死亡率6.05‰,人口自然增長率4.1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95人。

經濟

綜述

2010年,草堂街道實現社會總產值16.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2億元,農業總產值1.1354億元,工業總產值15.295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930元。2011年,草堂街道農民人均純收入9559元。2013年,草堂街道實現社會總產值2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7億元,農業總產值1.3995億元,工業總產值21億元。

第一產業

2002年,草堂街道完成農業總產值3810萬元。2011年,草堂街道耕地面積3.39萬畝,人均1.06畝。2011年,草堂街道農業總產值達到1.57億元,比上年增長5%。

種植業

草堂街道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草堂街道糧食生產1.2萬噸,人均459千克。其中小麥0.68萬噸,玉米0.53萬噸草堂街道主要經濟作物是蔬菜。主要品種有蘿蔔、香菇、白菜、菠菜、西紅柿、西葫蘆等。

林業

2002年,草堂街道「戶太八號」葡萄種植面積達到達6000畝,先後建成了草廟村、葉寨村兩個千畝葡萄種植基地截至2011年末,草堂街道水果種植面積5000畝,產量7500噸,主要品種有葡萄、柿子、獼猴桃、桃、杏等,其中戶太八號葡萄種植4300畝,葡萄產量6842噸。2014年,草堂街道擁有葡萄種植面積約6500畝,年產葡萄50萬公斤,畝均受益2萬餘元。建成百畝以上葡萄示範園5個,省級葡萄「一村一品」示範村7個,葡萄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2家,組建葡萄專業合作社5個。

畜牧業

草堂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草堂街道生豬飼養量4183頭,羊飼養量1905隻,牛飼養量150頭,家禽飼養量2.67萬羽。2011年,草堂街道生產肉類530噸,其中豬肉420噸,牛肉30噸;禽蛋1170噸,鮮奶480噸;畜牧業總產值3395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1.6%。

第二產業

草堂街道工業以機械加工為主。2010年,草堂街道有骨幹企業140多戶,工商企業700餘家,其中機加工企業有126戶,其它企業151戶。主要涉及機械加工、橡膠化工、電線電纜、食品加工等行業。集中在縣道七號路、九號路,鎮道團結路兩側。2011年,草堂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18.47億元。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2015年,草堂街道有民營企業200餘戶,分布於鎮七號路、團結路兩個工業區,涉及機械製造、壓力容器、橡膠化工等行業。

第三產業

郵電通信

截至2011年末,草堂街道有郵政網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577份、期刊465冊。業務收入500萬元。截至2011年末,草堂街道有電信企業1家。固定電話用戶0.45萬戶,移動電話用戶1.2萬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550萬元。

旅遊業

2011年,草堂街道年接待旅遊人數60萬人,占鄠邑區年旅遊接待人數的40%,旅遊年收入6.2億元。其中草堂寺與高冠景區的旅遊接待人數達50萬人,占總接待人數的84.5%。草堂街道旅遊旺季是春、夏、秋三季,其中春、夏兩季是旅遊黃金季節,大約接待旅遊人數42萬,占年接待總數的70%。2014年,草堂街道建成大型酒店2個,大型購物超市3個,加油站2座,各類市場2個,商業門店200餘戶,農家樂接待戶300餘戶。引進農行營業網點、紫峪生態旅遊、珍惜植物保護基地等旅遊服務項目4個,總投資額106.9億元,占地3777畝。

交通運輸

草堂街道境內有省級道路為環山公路;市級道路為西太一級公路;縣級道路3條,分別為:南北9號路、東西7號路、東西8號路和余(下)灃(峪口)公路;鎮區主要以南北9號路為對外聯繫的主幹道,東西7、8號路為對外聯繫次幹道。中環線橫跨東西,正在建設的西(安)成(都)高鐵縱貫南北,從草堂出發到京昆高速只需10分鐘,2010年通車的西太一級公路將西安與草堂的空間距離拉近為10分鐘車程。2011年,草堂街道有縣鄉(鎮)級公路15條,總長27.5千米。截至2011年末,草堂街道道路總長度3.5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9.5米。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草堂街道有幼兒園5個;小學10所,在校生2081人,小學適齡兒童人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608人,專任教師10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均達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9%。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草堂街道有文化藝術團體7個;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1個,藏書3000餘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2人。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舞蹈隊、鑼鼓隊、秧歌隊、廣場舞隊、自樂班、書法組、社火隊。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草堂街道70%的城市社區和32%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0%。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草堂街道有各級各類衛生醫療機構35個、村醫療衛生室34個,鎮衛生院1個;病床40張,專業衛生人員36人,其中執業醫師11人。2011年,草堂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6萬人次。2011年,草堂街道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9.8%,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5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86萬人,參合率9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1‰、1‰、2‰。

社會保障

2011年,草堂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5戶,人數95人,月支出1.95萬元,月人均205元,比上年增長2.1%。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31戶,人數1214人,月支出9.6萬元,比上年增長2.8%,月人均79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5人;農村醫療救助32人次;農村臨時救濟45人,共支出1.5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2人,安置義務兵、士官等24人。社區服務中心1個。

基礎建設

截至2011年末,草堂街道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水管3.5千米。截至2011年末,草堂街道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所)2座,主變壓器106台,高壓輸電線路1條。年售電量累計完成0.2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6%,供電可靠率99.6%。

歷史文化

綜述

草堂街道自古就為京畿之地,名勝古蹟眾多,截至2011年,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

草堂寺

草堂寺始建於後趙永寧元年(350年),原名大寺,是中國佛教流通至今的正典京史翻譯者鳩摩羅什的譯經之地,也是日本國佛教日蓮宗的根源。草堂寺內存有建於夏國龍升七年(413年)的八寶玉石塔(舍利塔),唐代名相裴休撰寫的《定慧禪師碑》等國家重點保護文物,還有長安八景之一的「草堂煙霧」的根源地——草堂煙霧井。2001年6月25日,草堂寺內的鳩摩羅什舍利塔被國務院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視頻

草堂街道慰問高溫一線勞動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