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草石蠶 - 多年生草本植物名

草石蠶

來自網絡的圖片

草石蠶,多年生草本,高13~23厘米。根狀莖長而橫走,密被白棕色狹鱗片。具有祛風除濕,清熱解毒的作用。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草石蠶

特點; 多年生草本

形狀; 根狀莖匍匐在棱及節上有硬毛等

花期; 7-8月

國期l 9月

別名; 甘露兒、寶塔菜

拉丁學名; Stachys sieboldii

界; 植物界

科; 唇形科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匍匐,其上密集鬚根及在頂端有患球狀肥大塊莖的橫走小根狀莖;莖高30-120m,在棱及節上有硬毛。葉對生;葉柄長1-3cm;葉片卵形或長橢圓狀卵形,長3-12cm,寬1.5-6cm,先端微銳尖或漸尖,基部平截至淺心形,邊緣有規則的圓齒狀鋸齒,兩面被貼生短硬毛;輪傘花序通常6花,多數遠離排列成長5-15cm,頂生假穗狀花序;小荀片條形,具微柔毛;花萼狹鍾狀,連齒長約9mm,外被具腺柔毛,10脈,齒5,三角形,具刺尖頭;花冠粉紅色至紫紅色,長約1.2cm,筒內具毛環,上唇直立,下唇3裂,中裂片近圓形。小堅果卵球形,黑褐色,具小瘤;花期7-8月,果期9月

基本信息

【名稱】:草石蠶

【別稱】:甘露兒、寶塔菜、地蠶、螺獅菜、地古瘤地靈、石蠶(《本草圖經》),石奇蛇(《生草藥性備要》),石祁蛇(《嶺南採藥錄》),白伸筋、石伸筋(《江西民間草藥》),白毛岩蠶、岩蠶(《浙江民間草藥》),老鼠尾(《泉州本草》),土知母、牆蛇、石蚯蚓、飛線蜈蚣(《閩東本草》),上核樹、骨蛇藥、馬騮尾、筋碎補(《廣西藥植名錄》),白毛蛇(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白毛骨碎補(《福建中草藥》),石岩蠶、白花石蠶、毛石蠶(《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分布】:原產於東亞、中國大陸,台灣由中國大陸引進栽培已有15年以上的時間。

【分類】:唇形科

【型態】:株高15~25公分,莖方形,全株密生細毛,葉對生,長卵形,先端鈍,鋸齒緣,春至夏季開花,花冠淡紫色,地下塊莖具短節狀,白色,形似蠶體,質脆。

【用途】:常做觀賞植物,因形似蠶寶寶,頗為奇特,1996~2000年間,坊間偽稱是新鮮的「冬蟲夏草」而聲名大噪,價錢高昂,許多人受騙仍不知情,但經推廣之後,已成為新興蔬菜。

【花期】:12~1月盛產。

【管理】:性喜溫暖,忌高溫潮濕,生育適溫15~25度。

【施肥】:栽培土質以肥沃之砂質土壤為佳,排水需良好,滯水不退易腐爛。

【繁殖】:可用扦插法或塊莖繁殖。

中草藥

【藥名】:草石蠶。

【別名】:甘露子、滴露、地蠶、甘露兒、土蚰、寶塔菜、蝸兒菜、土蟲草、土人參、土蕊子、毛菜、風子草、地牯牛草、地紐、螺絲菜。

【漢語拼音】:cao shi can 。

【英文名】:Rhizome of Bear's-foot Fern。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tachys siebolidii Miq。

【歸經】:歸肺;肝;脾經。

【功效】:解表清肺;利濕解毒;補虛健脾。

【考證】: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科屬分類】:唇形科。

【拉丁文名】:Rhizoma Stachydis Siebolidd。

【主治】:風熱感冒;虛勞咳嗽;黃疸;淋證;瘡毒腫痛;毒蛇咬傷。

【生態環境】:生於水邊或濕地。

【採收和儲藏】:春、秋季採收。挖取塊莖,洗淨,曬乾。

【資源分布】:分布於河北、山西、江蘇、安徽、浙江、四川、雲南等地。

【功效分類】:祛風藥;清熱解毒藥

【性味】:味甘;性平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草石蠶的塊莖及全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全草15-30克,根30-60克;或浸酒;或焙乾研末。外用:適量,煎湯洗;或搗敷。

【出處】:《中華本草》

食療價值

唇形科草本植物草石蠶的塊莖。又稱地蠶、甘露子、甘露兒、土蛹、寶塔菜、土蟲草。分布於河北、山西、江蘇、安徽、四川、浙江等地,野生或栽培。春、夏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用。

【性能】:味甘,性平。能養陰潤肺。

【參考】:含水蘇鹼、水蘇糖、蛋白質、氨基酸、脂肪、葫蘆巴鹼等成分。

【用途】:用於肺陰不足,乾咳痰少,或虛勞咳嗽。

【用法】:煎湯,蒸食或煮食等。

【附方】:

地蠶豬肺湯:豬肺1具,洗淨切塊,草石蠶120g,加水一同燉熟,略加豬脂、食鹽調味服食。

本方用豬肺直補肺臟,增強了草石蠶的功效。用於肺虛咳嗽,咽喉乾燥

草石蠶

釋名 草石蠶又叫土蛹,也叫甘露子。草石蠶花結的籽很像荊芥子。草石蠶的地下莖就像珠子相連在一起,形狀很像老蠶。

採集加工 五月,掘它的莖來蒸吃煮吃,味道像百合。或者用蘿蔔鹵和鹽菹水處理、收藏,使它的地下莖不至變黑。也可用醬汁浸泡或摻入蜜後收藏。既可做菜,又可充當果品。

性味; 味甘,性平,無毒。

功效主治; 和五臟,下氣,清神。泡酒喝,除風破血。煮食,治溪澗砂毒。焙乾吃,主治走注風,散血止痛。莖葉上的節也可搗成末和酒服。但不宜生吃或多食,否則生寸白蟲。倘若與各各魚同食,會使人嘔吐[1]

參考文獻

  1. 草石蠶,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