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草莓炭疽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草莓炭疽病

草莓炭疽病
原圖鏈接

草莓炭疽病是由膠孢炭疽菌尖孢炭疽菌或草莓炭疽菌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草莓上的病害。侵染草莓葉部有2種炭疽病菌:一種是炭疽葉斑病,也叫黑斑病,由草莓炭疽菌和膠孢炭疽菌引起;另一種是不規則葉斑病,由尖孢炭疽菌引起。草莓炭疽病主要發生在草莓的葉片、葉柄、匍匐莖、根莖、花和果實上。

草莓炭疽病在世界各地草莓種植區均有發生,但不同地區病原菌種類有差異。 設施內高溫高濕環境導致草莓炭疽病發生日益嚴重,常造成減產25-30%,嚴重影響草莓的產量和品質,草莓炭疽病已成為繼草莓灰霉病草莓白粉病後制約中國草莓產業發展的第三大病害。

草莓炭疽病防治主要以預防為主、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為輔,採取綜合防治措施。

基本信息

中文名:草莓炭疽病

外文名:Strawberry anthracnose

別 名:黑斑病

為害作物:草莓

為害部位:葉片、葉柄、匍匐莖、根莖、花和果實

病 原:膠孢炭疽菌、尖孢炭疽菌或草莓炭疽菌

病原特徵

草莓炭疽病病原菌為半知菌亞門、毛盤孢屬草莓炭疽病菌真菌,有性階段為子囊菌亞門、小叢殼屬。草莓炭疽病病菌分為3種,分別為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 Simmonds)、草莓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agariae Brooks.)。

草莓炭疽菌:菌落呈地毯狀,常有剛毛;分生孢子倒卵形,可形成粉紅色至橙色的分生孢子團;無菌核;附着胞棒狀、卵圓形,有時邊緣裂葉狀。

尖孢炭疽菌:菌落背面常為粉色、橙色或淡紫色;分生孢子頂端細、直立、梭形,可形成玫瑰色或橙色分生孢子團;少剛毛;無菌核。 [2] 常見的寄主包括很多雙子葉植物如草莓、蘋果、柑橘、橡膠和核果植物。

膠孢炭疽菌:易產生圍小叢殼(Glomerella Sch);氣生菌絲均勻,呈氈狀或絮狀;分生孢子柱狀、兩端鈍圓,可形成淺粉色、白色或半透明的分生孢子團;附着胞球狀、卵形或倒卵形,有時邊緣裂葉狀。膠孢炭疽菌分布最廣,寄主最多,除危害草莓外,還可危害林木、果樹、蔬菜等作物,據報道,膠孢炭疽菌還可侵染中國北方的蘋果和南方的木瓜。

症狀表現

草莓炭疽病主要發生在草莓的葉片、葉柄、匍匐莖、根莖、花和果實上。夏季苗圃中正在展開的新葉為草莓炭疽病的初侵染源。病原菌在病斑上產生孢子,侵染定植後幼苗新長出的第1-3片葉。發生在匍匐莖和葉柄上的病斑起初很小,有紅色條紋,之後迅速擴展為深色、凹陷和硬的病斑。環境潮濕,病斑中央清晰可見粉紅色的孢子團。根莖病斑通常在近葉柄基部的一側開始產生,然後以水平的「V」形擴展到根莖,病株在水分脅迫期間午後表現萎蔫,傍晚恢復,反覆2-3天後死亡。大多數草莓品種的花對草莓炭疽病菌非常敏感,被侵染的花朵迅速產生黑色病斑,病斑延伸至花梗下面距花萼處。開花期間環境溫暖潮濕,整個花序都可能死亡,植株呈枯萎狀。即將成熟的果實對草莓炭疽病菌也非常敏感,尤其是上一年採用塑料薄膜覆蓋栽種的高壟草莓,草莓炭疽病發生尤其嚴重,先在果實上形成淡褐色、水漬狀斑點,隨後迅速發展為硬的圓形病斑,並變成暗褐色至黑色,有些為棕褐色。

發病規律

這種病類害會經歷4個階段,分別是越過冬天,開始發生,病類害嚴重,最後就是衰退。病類菌會存在於地塊里的殘體上,在地塊里越過冬天。它所生出來的孢子會通過染病的葉子和染病的草莓果以及降水來傳播,草莓的生長階段,只要是達到了一定適宜條件,大棚里栽種的草莓就會大批量的感染,陸露地栽種的草莓就會慢慢的感染。

草莓炭疽病喜歡溫度很高又很潮濕的環境。若是氣溫在28度上下,就非常適合分生出孢子。若是氣溫在24度到28度,傳染起來的速度就會很快。溫度不足10度或者是超過36度,那就不會出現這類病。若是連續的降水,溫度又高的話,很容易發生突髮型的侵染與傳播。栽種草莓時不要密度太厚,氮素肥的使用量不要太多,不要連續多年在同一個地塊上栽種草莓。[1]

侵染循環

草莓炭疽病菌主要隨病苗在發病組織越冬,也可以菌絲和擬菌核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菌絲體和擬菌核發育形成分生孢子盤,產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靠地面流水或雨水沖濺傳播,侵染近地面幼嫩組織,完成初侵染。在病組織中潛伏的菌絲體,第2年直接侵染草莓引起發病,病部產生的分生孢子可進行多次再侵染,導致病害擴大和流行。

防治方法

1、重在前期預防:在草莓生生長過程中要經常到田間查看匍匐莖、近地面的幼嫩葉是否發生病害,尤其在雨季暴雨、強風來臨前,更要提前用藥預防或防治。

2、合理輪茬倒作:選用抗病性的品種,育苗前對*壤進行消毒,在連續種植的地塊,進行輪茬倒作,同時要儘量多施腐熟有機肥和磷鉀肥、控制氮肥,培育壯棵壯苗,以增強植株的抗病、抗逆能力 。

3、保持園內清潔:保持園內清潔可以抑制病害菌的傳播,在保持園內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的基礎上,及時把園內的病株、病枝、枯葉、老葉、雜草等雜物清理出園可以有效的控制病害菌傳播源頭。

4、及時澆水遮陽:高溫高濕容易誘發草莓炭疽病,因此在高溫乾旱天氣時應當及時澆灌「跑馬水」,澆水可以溝灌或滴管,但不可大水漫灌或噴灌,同時還要及時用遮陽網等物對草莓植株進行遮陽降溫保護。

5、苗期藥物保護:因為草莓炭疽病多重匍匐莖處侵染,因此,在幼苗匍匐莖開始伸長時就應當提前噴施藥物保護,並在定植前7-10天提前再噴施1次藥物後,再進行移栽定植。可用藥物如1000倍的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 800倍30%鹼式硫酸銅懸浮劑等。

6、病後及時用藥:在草莓發生炭疽病初期時,一方面要及時拔出患病植株並摘除植株底部的老葉、病葉,減少病害菌傳染源,另一方面可以2000倍的10%苯醚甲環唑、7000倍的40%腈菌唑、1000倍的80%炭疽福美、500倍的 75%百菌清、1500倍的50%咪鮮胺、2000倍的25%嘧菌酯、500倍的70%代森錳鋅、2000倍的60%噻菌靈、1500倍的50%已唑醇、1500倍的6%氯苯嘧啶醇、300倍的2%嘧啶核苷類抗生素、300倍的1%中生菌素等藥物,進行交 替噴施防治,每隔5-7天噴施1次,連噴3-4次。[2]

病害區別

草莓炭疽病與草莓莖腐病、草莓紅心根腐病、草莓根腐病的區別:這些病害死亡病株根腐霉爛易拔起,而草莓炭疽病根系新鮮難拔起。

草莓炭疽病與草莓黃萎病的區別:草莓黃萎病新抽幼葉表現畸形,3片小葉中有1-2片變狹小,呈舟形,葉色變黃,表面粗糙無光澤,然後葉綠變褐向內凋萎枯死,根系變黑褐色,而草莓炭疽病幼葉正常,不變黃,無畸變。

草莓炭疽病與草莓青枯病的區別:草莓青枯病的病株橫切根莖可見維管束環狀褐變,並有白色混濁黏液溢出而草莓炭疽病根莖橫切面可見自外而內的棕紅色或黑褐色病斑。


相關視頻

怎麼防治草莓炭疽病——康莊之戀

01.草莓炭疽病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