莢蒾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莢蒾屬(拉丁學名:ViburnumLinn.),茜草目,忍冬科灌木或小喬木,常被星狀毛。單葉對生,稀輪生。花小,聚傘花序,集生為傘房狀或圓錐狀花序;花輻射對稱,花冠輻狀、鍾狀、漏斗狀或高腳碟狀,花柱極短,核果,核多扁平,稀近球形。新選模式種:綿毛莢蒾 V. lantana Linn.
約200種,分布於北半球溫帶和亞熱帶地區,中國約74種,南北均產之,其中有些供觀賞用,尤以具有放射狀大型不孕花的種類最為美麗。
莢蒾屬植物多為優良的觀賞植物,該屬的許多種仍處於野生狀態。
- 中文學名: 莢蒾屬
- 拉丁學名:Viburnum Linn.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 目: 茜草目
- 科: 忍冬科
- 族: 莢蒾族
- 屬: 莢蒾屬
- 種: 約200種
- 引種狀況: 非引種
生態習性
暖溫帶半陰性樹種。較耐寒,能適應一般土壤,好生於濕潤肥沃的地方。長勢旺盛,萌芽力、萌櫱力均強,種子有隔年發芽習性。
地理分布
世界約200種;分布於溫帶和亞熱帶地區;亞洲和南美洲種類較多。中國:74 種,廣泛分布於全國各省區,以西南部種類最多。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落葉或常綠,常被簇狀毛,莖幹有皮孔。冬芽裸露或有鱗片。
單葉,對生,稀3枚輪生,全緣或有鋸齒或牙齒,有時掌狀分裂,有柄;托葉通常微小,或不存在。
花小,兩性,整齊;花序由聚傘合成頂生或側生的傘形式、圓錐式或傘房式,很少緊縮成簇狀,有時具白色大型的不孕邊花或全部由大型不孕花組成;苞片和小苞片通常微小而早落;萼齒5,宿存;花冠白色,較少淡紅色,輻狀、鍾狀、漏斗狀或高腳碟狀,裂片5枚,通常開展,很少直立,蕾時覆瓦狀排列;雄蕊5枚,着生於花冠筒內,與花冠裂片互生,花葯內向,寬橢圓形或近圓形;子房1室,花柱粗短,柱頭頭狀或淺 (2~) 3裂;胚珠1顆,自子房頂端下垂。
果實為核果,卵圓形或圓形,冠以宿存的萼齒和花柱;核扁平,較少圓形,骨質,有背、腹溝或無溝,內含1顆種子;胚直,胚乳堅實,硬肉質或嚼爛狀。[1] [2]
繁殖方法
莢蒾屬大多物種種子發芽十分困難,因莢蒾種子的胚根、胚軸雙重休眠機制,在春季播種往往當年並不萌發、翌年才能出苗。董明認為:由於雞樹條莢蒾種子為深度休眠種子,不經處理當年根本不能出苗。在秋季採種後沙藏150天,再經變溫催芽(18~35℃)12天後播種,當年仍不能出苗,則再經過1個生長季節到第3年方能正常出苗。木漢對歐洲莢蒾種子播種研究表明,種子不經過處理、催芽,播種有可能失敗或種子發芽和出土時間長,最好用冷水浸泡,同時在塑料袋中催芽,時間短,發芽率高,發芽率可達93%。
瓊花常用種子繁殖,11月採種,堆放後熟,將種子洗淨,用低溫層積至翌春播種,覆土需略厚,上面再蓋草。當年6月有一部分發芽出土,這時可揭草遮陽,留床2年可換床分栽,4~5年可供移栽用於庭園美化。
瓊花移栽容易成活,應在早春萌動前進行,以半陰環境為佳,成話後注意肥水管理。主枝易萌發徒長枝,擾亂樹形,花後可適當修枝,夏季剪去徒長枝先端,以整株形,花後應施肥一次,以利生長。
下級分類
序號 | 中文名 | 拉丁名 | 特徵描述 |
---|---|---|---|
1 | 裸芽組 | Sect. 1. Viburnum | 花序有總梗;果核有2條背溝和 (1~) 3條腹溝,或有時背溝退化而不明顯;胚乳堅實。 |
2 | 合軸組 | Sect. 2. Pseudotinus C. B. Clarke | 花序無總梗;果核有1條背溝和1條深腹溝;胚乳深嚼爛狀。 |
3 | 球核組 | Sect. 3. Tinus (Borkh.) Maxim. | 果核圓形、卵圓形或橢圓形,有1條極細的線狀淺腹溝或無溝,決不帶壓扁狀;花序復傘形式;果實成熟時藍黑色或由藍色轉為黑色;葉常綠,無毛或近無毛。 |
4 | 蝶花組 | Sect. 5. Pseudopulus (Dipp.) Rehd. | 花序復傘形或傘形式,有大型的不孕花;果核腹面有1上寬下窄的溝,溝上端及背面下半部中央各有1明顯隆起的脊。 |
5 | 圓錐組 | Sect. 4. Thyrsosma (Rafin.) Rehd. | 花序為由穗狀或總狀花序組成的圓錐花序,或因圓錐花序的主軸縮短而近似傘房式,很少花序緊縮成近簇狀;果核通常渾圓或稍扁,具1上寬下窄的深腹溝。 |
6 | 大葉組 | Sect. 7. Megalotinus (Maxim.) Rehd. | 葉的側脈在近葉緣時彎拱而互相網結,不直達齒端;花序生於有1至多對葉的小枝之頂。 |
7 | 側花組 | Sect. 6. Platyphylla Hsu | 葉的側脈全部或至少部分直達齒端;花序生於有1對葉的側生短枝之頂。 |
8 | 齒葉組 | Sect. 8. Odontotinus Rehd. | 冬芽有2對鱗片。 |
9 | 裂葉組 | Sect. 9. Opulus DC. | 冬芽為2對合生的鱗片所包圍;葉3 (2~4) 裂;葉柄頂端或葉片基部有2~4個明顯的腺體。 |
主要價值
園林觀賞
莢蒾屬是一類非常重要的園林觀賞樹木,奇特的花型、玲瓏的果實,是城市綠化中優良的觀花、觀果植物。中國對莢蒾屬植物應用較早,瓊花是中國傳統名花,唐代就在宮廷中栽培,古有隋煬帝下揚州觀賞瓊花的故事,瓊花已成為揚州市花。日本珊瑚樹是應用最多的莢蒾屬植物之一,其四季常青、抗性強、生長旺盛,而且具有較強的富集重金屬能力,適應污染區綠化。城市綠化中運用較多的還有全為不孕花的木繡球、皺葉莢蒾、北方著名的早春開花的屬中香莢蒾等。
藥用價值
莢蒾屬植物是重要的中藥,很多植物的臨床應用始載於唐《新修本草》。其根、莖、葉以及成熟的果實均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健脾消食、驅蟲、強身、抗衰老等作用。在小兒食療與保健、小兒發育不良、老年病防治、婦科疾病、鎮咳祛痰等方面都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如該屬天目瓊花,以嫩枝、葉、果入藥。性味:甘、苦,平。功能主治:活血,鎮痛,止癢。腰扭傷,關節疼痛:嫩枝、葉,4錢,水煎服。瘡、癤、疥、癬瘙癢:葉、果實適量,煎水洗患處。
該屬研究
種子休眠
莢蒾屬植物的種子具有普遍的休眠特性。其休眠特性非常複雜,不同的種休眠類型不一,有深度簡單形態生理休眠(上胚軸休眠)、淺度生理形態休眠、形態休眠和機械休眠4種類型。而上胚軸休眠是物種在進化過程中未完全進化的一個古老特徵。
Karlsoon研究的地中海莢蒾和很多莢蒾屬植物一樣,在夏季高溫後種子胚根萌發,冬季低溫處理後上胚軸萌發。但他用不同溫度循環處理80個星期後,觀察種子的萌發物候,卻發現打破胚根的休眠並不一定需要暖溫處理,在15/5℃低溫條件也有較高的萌發率45%~75%。同時上胚軸的生長也不需要冷周期處理,在20/10℃的溫度下胚芽生長速率反而高於在持續低溫處理下的生長速率。研究結論表明,地中海莢蒾並不具有真正的上胚軸休眠特性,它只是一種淺度生理休眠。Karlsson指出,已有多篇報道表明,莢蒾屬植物具有上胚軸休眠特性,但其中很多沒有採用溫度循環周期種子,而僅僅是通過觀察胚芽萌發時間和類型而得出的結論。比如金飈(2005)對瓊花種子萌發特性的研究發現,播種期遲於6月份種子就無法萌發,種子均在秋季萌發,該結果僅僅只能推測而不能下定論該種具有上胚軸休眠特性,因為整個研究都沒有採用不同周期溫度進行比較試驗來驗證。
因此,在研究該屬植物休眠特性時,首先應該規範其實驗方法,利用不同的循環周期溫度處理種子後,比較各個不同處理下種子萌發率高低,然後才能判斷所研究的種是否具備上胚軸休眠特徵,再根據休眠的類型尋求打破休眠的不同方法。
栽培物種
屬中觀賞價值高的種類很多,常見栽培的有:
木繡球(V.macro-cephalum),花球狀,全部為不孕花。
天目瓊花(V.sargentii),葉先端3裂,頭狀聚傘花序,外緣為白色不孕花,核果鮮紅色。
蝴蝶繡球(V.tomentosumvar.plicalum),聚傘花序全為不孕花組成。
繁殖方法
莢蒾屬大多物種種子發芽十分困難,因莢蒾種子的胚根、胚軸雙重休眠機制,在春季播種往往當年並不萌發、翌年才能出苗。董明認為:由於雞樹條莢蒾種子為深度休眠種子,不經處理當年根本不能出苗。在秋季採種後沙藏150天,再經變溫催芽(18~35℃)12天後播種,當年仍不能出苗,則再經過1個生長季節到第3年方能正常出苗。木漢對歐洲莢蒾種子播種研究表明,種子不經過處理、催芽,播種有可能失敗或種子發芽和出土時間長,最好用冷水浸泡,同時在塑料袋中催芽,時間短,發芽率高,發芽率可達93%。
瓊花常用種子繁殖,11月採種,堆放後熟,將種子洗淨,用低溫層積至翌春播種,覆土需略厚,上面再蓋草。當年6月有一部分發芽出土,這時可揭草遮陽,留床2年可換床分栽,4~5年可供移栽用於庭園美化。
瓊花移栽容易成活,應在早春萌動前進行,以半陰環境為佳,成話後注意肥水管理。主枝易萌發徒長枝,擾亂樹形,花後可適當修枝,夏季剪去徒長枝先端,以整株形,花後應施肥一次,以利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