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榮巷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榮巷街道

中文名 : 榮巷街道

所屬地區: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

榮巷街道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北部東至青山西路、蠡溪路河埒街道交界,南至梁溪河與蠡園街道相鄰,西至青龍山與蠡園、惠山區錢橋街道毗鄰,北以惠山為界與北塘區山北街道、惠山區錢橋街道相連。總面積22.3平方千米。

2010年人口90735人 。轄9個社區:榮巷社區、太康社區、梅園社區、青龍山社區、勤新社區、桃源社區、龍山社區等。榮巷街道代碼:320211002。[1]

歷史沿革

1949年稱開源區。1950年析為開源、梅園、河埒、仙蠡等鄉。1956年,開源鄉併入梅園鄉,仙蠡等鄉併入河埒鄉。1958年梅園鄉等地合併為太湖公社。

1960年原無錫市郊區地域合併設立太湖公社,下轄梅園、蠡園、河埒等分社。1962年春設立榮巷鎮,各分社一律改為公社。1967年榮巷鎮改名衛東鎮。1979年河埒公社、梅園公社與衛東鎮合併為河埒公社。1980年春原衛東鎮析出設立河埒街道,街道與公社並存。1983年改河埒公社為河埒鄉。1987年析出榮巷街道。

1996年,榮巷街道面積20平方千米,人口3.3萬人,轄桃園一居委、二居委、三居委、蓓蕾、孫巷、張巷、榮巷、許巷、公益9個居委會和江大、華榮、省煤探、梅園茶果場、華東療養院、118等6個家委會;河埒鎮面積約36平方千米,人口3.3萬人,轄錫山、協民、蠡橋、孫蔣、河埒、蠡鴻、龍山、聯合、梅園、大箕山、青龍山、湖景、勤新13個行政村。

1999年夏,撤銷河埒鄉改河埒鎮。2004年春,河埒鎮榮巷街道合併仍稱榮巷街道(原河埒鎮的大箕山、湖景2個村劃歸蠡園街道)。

地理位置

榮巷街道位於濱湖區北部,面積22.3平方千米。東至青山西路、蠡溪路與河埒街道交界,南至梁溪河與蠡園街道相鄰,西至青龍山與蠡園街道、惠山區錢橋街道毗鄰,北以惠山為界與北塘區山北街道、惠山區錢橋街道相連。

環境治理

2008年6月,該區共清運暴露垃圾3萬多噸,4個村貌環境問題已基本整改到位。 街道投入資金85萬元,建設了2隻垃圾中轉站,新增35隻垃圾箱,清除衛生死角200處,種植樹木3萬多株,村民們的生活環境大為改善。街道出資1.2萬元實行有償作價收購,清除亂堆放68處,社區面貌煥然一新。

基礎建設

街道完成了勤新研發創意園一期建設工程該項目占地79.16畝,建築面積為7.9萬平方米,資金總投入為2.5億元,其中,建築配套投入2億元,拆遷投入5000萬元。2007年12月前完成地塊騰地和拆遷工作。項目涉及拆遷總面積23069平方米,其中非住宅8家,面積6144平方米;住宅102戶(中巷37戶,後蔣30戶,前蔣35戶),面積16925平方米。

楊木橋地塊改造工程地處錢榮路、梁溪路交叉口, 梅園立交東北側原木材市場地塊。占地34畝,建築面積24000平方米,總投資6800萬元,其中土建投資2400萬元。

按榮巷古鎮保護性開發要求做好安置房建設和拆遷工作。東起鴻橋路西至13分部,南臨梁青路北靠梁溪路。整個開發項目分三期進行,涉及拆遷面積約30萬平方米。

龍山商務大廈地處於鴻橋路與梁清路交界處,總占地39畝,建築面積8.5萬平方米,性質為商住兩用的綜合大樓。商務大廈分兩塊,主樓位於鴻橋路西,占地28畝,建築面積7萬平方米;配套房位於鴻橋路東,占地11畝,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

龍山賓館片區改造項目位於梁溪路與大池路交界處,占地30畝,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性質為商住兩用樓。

視頻

無錫濱湖區榮巷街道太湖靈秀藝術團《喜慶歡歌》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