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荷葉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荷葉蒂
t01a859f6c06dbddf44.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4964749&sid=5186980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荷葉蒂

漢語拼音:Hé Yè Dì
別名:荷鼻、荷蒂、蓮蒂
性味:味苦,性平。無毒
功能:清暑去濕,和血安胎
主治:血痢,泄瀉,妊娠、胎動不安

荷葉蒂,中藥材。為睡蓮科植物蓮的葉基部。具有清暑去濕,和血安胎的功效。主治血痢,泄瀉,妊娠、胎動不安。[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荷葉蒂

拼音名:Hé Yè Dì

英文名:Lotus leaf base

別名:荷鼻、荷蒂蓮蒂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Nelumbo nucifera Gaertn.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來源

藥材基源:為睡蓮科植物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葉基部

採收和儲藏

7-9月採取荷葉,將葉基部連同葉柄周圍的部分葉片剪下,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

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莖橫生,肥厚,節間膨大,內有多數縱行通氣孔洞,外生須狀不定根。節上生葉,露出水面;葉柄着生於葉背中央,粗壯,圓柱形,多刺;葉片圓形,直徑25-90cm,全緣或稍呈波狀,上麵粉綠色,下面葉脈從中央射出,有1-2次叉狀分枝。花單生於花梗頂端,花梗與葉柄等長或稍長,也散生小刺;花直徑10-20cm,芳香,紅色、粉紅色或白色;花瓣橢圓形或倒卵形,長5-10cm,寬3-5cm;雄蕊多數,花葯條形,花絲細長,着生於托之一;心皮多數埋藏於膨大的花托內,子房橢圓形,花柱極短。花後結「蓮蓬」,倒錐形,直徑5-10cm,有小孔20-30個,每孔內含果實1枚;堅果橢圓形或卵形,長1.5-2.5cm,果皮革質,堅硬,熟時黑褐色。種子卵形,或橢圓形,長1.2-1.7cm,種皮紅色或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水澤、池塘、湖沼或水田內,野生或栽培。

資源分布:廣布於南北各地。

性狀

性狀鑑別

本品為荷葉中央近葉柄外剪下的葉片,近圓形、半圓形或菱形,直徑6-7cm。上面紫褐色或綠黃色,較粗糙,葉脈微凹,作輻射狀散出,下面棕黃色,有光澤,中央有殘存葉柄基,葉脈突起。質輕面鬆脆。氣微,味澀。

化學成分

荷葉蒂含斑點亞洲罌粟鹼(roemerine),荷葉鹼(nuciferine)及原荷葉鹼(nornuciferine)。

毒性

蓮鹼中毒量能引起蛙、小鼠、兔及犬的驚厥(類似士的寧);對麻醉犬靜脈注射5-7mg/kg能使血壓下降30-50mm汞柱,持續20-30分鐘,更大劑量可引起陣發性痙攣而血壓並不下降。小劑量即可興奮呼吸。10-3濃度可使離體蛙心停止搏動。其半數致死量(mg/kg)為:兔靜脈注射-26.4;小鼠皮下注射-79.4,靜脈注射-38.2;蛙淋巴囊注射-113.8;苯巴比妥、水合氯醛有對抗其死亡或驚厥的作用。其甲替氫氧化物(Methohydroxide),有箭毒樣作用,但對溫血動物的毒性較蓮鹼大1.6-5.6倍,而對冷血動物的毒性則較小。

性味

苦;澀;平

歸經

脾;肝;大腸經

功能主治

解暑去濕;祛瘀止血;安胎。主暑濕泄瀉;血痢;崩漏下血;妊娠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研末。

複方

  • ①治血痢:荷葉蒂水煮服之。(《普濟方》)
  • ②治小便出血:荷葉蒂七枚,燒存性,酒調服。(《貴州省中醫驗方秘方》)
  • ③治妊娠胎動,已見黃水者:干荷蒂一枚。炙,研為末,糯米淘汁一盞調服。(《唐瑤經驗方》)
  • ④治小兒百日咳,咳時吐血,頭面浮腫:荷葉蒂(去莖)數枚。煮湯,調百草霜(吹去煤,研末),空心服,連服數次。(《幸福雜誌》11~12∶58,1944)
  • ⑤治癰疽,止痛:干荷葉心當中如錢片大,不計多少。為粗末。每用三匙,水二碗,慢火煎至一碗半,放溫,淋洗,揩乾,以太白膏敷。(《本事方》拔毒七寶散)
  • ⑥治乳癌已破:蓮蒂七個,煅存性,為末,黃酒調下。(《嶺南採藥錄》)

各家論述

  • 1.《本草拾遺》:主安胎,去惡血,留好血,血痢,煮服之。
  • 4.《本草再新》:清心降火,解暑除煩,治痢瀉,消濕熱。
  • 6.《四川中藥志》:通經,行氣,清熱。
  • 7.《本經逢原》:入脾胃藥但用其(荷葉)蒂,取其味厚勝於他處也。
  • 8.《玉楸藥解》:荷葉蒂,能領諸藥直至顛頂。[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荷葉蒂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荷葉蒂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