莄
莄 |
莄,拼音gěng ,古書上說的一種草或草莖。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莄
拼音; gěng
部首; 艹
部外筆畫; 7
基本釋義; 總筆畫:10 ; 繁體部首:艸,部外筆畫:7,總筆畫:13
五筆86:AGJQ 五筆98:AGJR 倉頡:TMLK
筆順編號:1221251134 四角號碼:44506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384
基本字義
● 莄
gěng ㄍㄥˇ 形聲。字從艹,從更,更亦聲。"更"義為"一節一節的"、"一段一段的"。"艹"與"更"聯合起來表示"草藤上一節一節的枝幹"。本義:草莖。
◎ 古書上說的一種草。
◎ 草莖。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集韻》古杏切,音梗。《玉篇》草也。《類篇》草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