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莆田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莆田,福建省轄地級市,古稱「興化」,又稱「莆陽」、「莆仙」,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橫剖面呈馬鞍狀,地處北回歸線北側邊緣,東瀕海洋,屬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截至2018年,轄1個縣、4個區,總面積4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0.0萬人。

莆田市歷史底蘊深厚,史稱「興化」,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美稱,自唐以來,湧現出2482名進士、21名狀元,17名宰相。基礎設施完善,湄洲灣興化灣平海灣「三灣環繞」,湄洲灣為深水良港,可建萬噸級以上泊位150多個;福廈鐵路、向莆鐵路貫穿全境,湄洲灣港口鐵路支線投入使用;福廈高速、沈海複線、莆永高速、湄渝高速形成「兩縱兩橫」格局。同時,莆田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及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範城市 。2018年10月,獲得「國家森林城市」榮譽稱號。[1]

2018年,莆田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42.41億元,比上年增長8.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6.27億元,增長2.4%;第二產業增加值1179.91億元,增長8.5%;第三產業增加值946.23億元,增長8.6%。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莆田市位於福建沿海中部,地處北緯24°59′—25°46′,東經118°27′—119°56′之間。東南瀕臨台灣海峽,東北毗鄰福州市的福清市,西南連接泉州市的永春縣、南安市、鯉城區、惠安縣,西北背泉州市的德化縣和福州市的永泰縣。東西長122.4公里,南北寬80.5公里。全市陸域面積420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1萬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莆田市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橫剖面呈馬鞍狀。背倚戴雲山脈,面對台灣海峽。西北部多為中低山,海拔500—1800米,總面積960平方公里,約占全市土地面積的24%。有千米以上的山峰43座,其中位於仙遊、永泰、德化交界處的石谷解海拔1803米,為市內最高峰。中部為低山與丘陵。平原與盆谷錯綜其間,地勢較平坦,有興化平原,仙遊東、西鄉平原,南方平原,楓江平原等,平原海拔多在60米以下,約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20.6%。東南部為沿海低丘陵帶和島嶼,海岸線曲折,呈鋸齒狀,北起莆田縣江口鎮萩蘆溪口,向西南沿涵江、黃石、北高、埭頭、平海、東嶠、忠門、東莊、靈川至仙遊楓慈谿口,全長223.9公里,湄洲灣、興化灣、平海灣三大海灣把沿海圍成埭頭、忠門、醴泉三個半島,地勢起伏舒緩,海拔50—250米,相對高度50米左右。有大小島嶼150多個,其中南日島面積50.67平方公里(不含小島),湄洲島面積14.21平方公里,靠近南日島的東月嶼為莆田市的最東端,烏丘嶼為莆田市的最南端。

氣候

莆田市地處北回歸線北側邊緣,東瀕海洋,屬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日照充足,溫度適宜平均年太陽輻射量達110.41千卡/平方厘米; 年日照時數平均為1995.9小時, 年均日照率為45%。日照時間從山區至沿海逐步增多。氣溫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山區逐漸降低。各地年平均氣溫在16℃至21℃之間。無霜期年平均達316天至350天之間。全市絕大部份土地, 適宜農業生產上的一年三熟製作物栽培。全市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至2300毫米之間,自西北山區向東南沿海遞減。西北部山區達2300毫米以上,中部平原為1200毫米至1600毫米,東南部沿海和島嶼在900毫米至1300毫米。季風主要的方向有東北風和西南風;東北風有10個月左右控制在沿海地區,山區則以北風或東風居多。冬、夏季風方向隨季節交替而轉換明顯,冬季多為偏北風,夏季多為東南風,而春、秋季為風向轉換季節。風速自沿海向平原及內地山區減弱,冬季風往往比夏季風強。

水文

莆田市境內水系發達,均為外流河。除九溪、粗溪流經永泰、龍江流經福清出海外,均發源於境內,出海於境內港灣。溪流幹流總長329.8公里。集雨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77條。其中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木蘭溪、延壽溪、萩蘆溪、楓慈谿、粗溪、九溪等。木蘭溪、延壽溪、萩蘆溪為境內主要三大溪流水系。溪流大都源於西北山地區,林密,蓄水力強,常年不絕。溪流補給主要靠降雨。溪流水位變化,山區與平原標高差異大。山區溪流縱比大,降雨前後水位變化明顯;平原縱比小,河道廣寬,水位變化小。夏秋兩季雨量豐沛,水位上漲;冬季雨量稀小,水位下降。冬季地表水補給量小,主要靠地下水補給,水位變幅小。每年11月至翌年2月,徑流量約占年徑流量10%—15%;4—10月進入汛期,徑流量約占年徑流量的70%—80%。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莆田市境內植物有215科,1403種。主要介紹植被、樹種、藥材、農作物、果樹、茶葉、花卉、食用菌等資源。植被類型有天然林、人工林、荒草坡、經濟林、果樹林、海岸植被等。森林樹種種類繁多,主要有馬尾松、杉林、毛竹和闊葉林種,其中有國家級與省級的黃楠、花櫚木、青岡櫟、木夾紅、豆樹、香椿等樹種。藥材品種有203科,814種,有三尖杉、山杜仲、獼猴桃、金銀花、銀杏、黃連、肉桂、喜樹、金線蓮、列當、石花菜等珍貴中藥材。全市境內有51個果樹品種,其中栽培的32個,野生的半野生的19個,形成了熱帶和溫帶果樹聚集區。

動物資源

莆田市動物資源主要有飼養和野生兩大類。野生動物除分布于海洋及淡水生態系統的水生動物外,還有分布於樹林生態系統中的數百種陸生動物,具有一定經濟價值。全市有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等脊椎動物及無脊椎動物共37 個目,500多種。其中水生脊椎動物就有323種,無脊椎動物已鑑定的有306種,其中可供養殖的具有很高經濟價值的有蝦、蟹、貝、蟲尋、蟶、牡蠣、花蛤、泥蚶、紫菜等38種之多。

礦產資源

莆田市礦產資源有鐵、錳、鋁、鋅、鎳、銀、鎢、鈣、鈾、銅等有色金屬礦;非金屬石有高嶺土、蛇紋石、滑石、葉臘石、花崗石、鉀長石、硅線石、凍石、水晶、鋁土、石油、明礬等。其中,鉛鋅礦石儲量611.2萬噸,鐵礦石500多萬噸,黃銅礦石600多萬噸,錳礦石84萬噸,鎳礦石36萬噸,高嶺土8000萬噸,蛇紋石4564萬噸,滑石176萬噸,花崗石約上億噸。全市地下礦藏分布面廣,鐵礦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帶的平海、忠門、東莊、靈川、莊邊、南日島等地;黃鐵、黃銅、鉛鋅鈾、錳和凍石主要分布在新縣境內;鎢礦分布在埭頭、東嶠、平海一帶;石油分布在沿海一帶;花崗石礦廣泛分布於沿海丘陵地帶;高嶺土分布在鐘山鎮至榜頭鎮、蓋尾鎮境內。山亭鄉的硅線石礦是世界上少有的非金屬礦產。非金屬礦開採量較大的是花崗岩。

人口

截至2018年底,莆田市常住人口290.0萬人,與上年末持平。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76.9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1.0%,比上年末提高1.4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3.8萬人,出生率為13.2‰;死亡人口1.9萬人,死亡率為6.7‰;自然增長率為6.5‰。年末全市戶籍人口360.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6萬人。 市內居住有漢族、畲、壯、苗等33個民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