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玉澗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莆田玉澗寺
|
|
|
華嚴古剎
莆田玉澗寺是北岩玉澗歷史文化又一象徵 。 其自然環境優美,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是唐宋時期莆陽歷史文化的一方寶地。
這裡嘗是莆田的禪林福地。 張琴《莆田縣誌》云:「當時莆地文化方開,而名僧輩出,為清源佛國,誠不虛矣。」 時莆田有二十四叢林。玉北岩雞足峰的華嚴寺,盛極一時,與南山廣化寺並稱,有「南廣化,北華嚴」之號。
莆田縣誌對華嚴寺
考史志,華嚴寺唐時為玉澗寺。 至禪師行標時聲名大振,為信眾所仰賴。 《閩書》載,行標俗性方,莆田人。 儀梵骯髒(高亢剛直貌),言詞雅直。 幼投監寺神皎出家。 貞元十七年(801),辭師北游,抵京薦福寺受戒品,詣章教大師法會。 章教奇之,令首其眾。 尋為功德使推入道坊,憲宗善之。 元和十一年(816)東歸。 武宗廢除佛舍,師廬於西岩石室,律身守道,如居千眾。 及宣宗復寺,即玉澗之北岩居焉。 縣令中心甄宿,與莆之士庶,爭沐醍醐,共隆蘭若。 刺史河東薛戎延之入郡,同扣華嚴大義,幾忘食寢。 洎解印,與之偕至北岩,題之為華嚴院,以徹祠部 廖必琦《莆田縣誌》載,宋大中六年(852),刺史薛凝題為華嚴,以僧行標能講《華嚴大乘經》也。 十一年(857),疏聞於朝,始改為寺。
華嚴寺有浮屠七級,有泗洲像。 舊經雲,僧行標於泗洲請大聖真像,會溪流暴漲,得樟木一根於水中,遂刻焉。 乾寧五年,縣令呂承祐造塔三層,後火,塔盡焚而像如故,時俗異之,隨復建塔。
史志記載源於黃滔《華岩寺開山始祖碑銘》,而《碑銘》所述更為詳盡。 黃滔青年時嘗登門造訪過行標,同寺僧亦有往來。 登第後東還,重遊金地時,大師已駕鶴三十餘年矣。 遂「膠掌而拜影堂,腹稿而銘遺美,高度評價其品德功德。 謂其「師儀骯髒,言詞雅直,沖默(淡泊沉靜)而明敏,慈恕而剛毅。 儒書皆通,三皇五帝之道,言未嘗及,而人知其博古也; 經論綜貫,天堂地法之說,舌未嘗舉,而人皆務崇善也。 所至清風凜凜,政所謂釋子之高傑者也。」 並敬刻碑銘,以傳美名。
繼行標禪師之後,玉澗寺又有一位著名高僧義存。 《莆陽比事》〔禪林高僧〕條載:「義存姓曾,年十二於莆田玉澗寺出家(原注:今華嚴寺塑像猶存),徧游禪會,緣德山(唐佛教禪宗宣鑒禪師別名),後歸閩,結庵象骨山,為雪峰初祖(原註:《清源志傳燈錄》)。
吳任臣《十國春秋》載:「僧義存,泉州南安人,姓曽氏,家世奉釋典。 義存在襁褓間,聞鍾梵聲,輒為動容。 年十二(大和七年,833年),從父游莆田玉磵(澗)寺,見慶元律師,遽拜曰:『我師也!』遂留焉。 十七薙髮,謁禪僧宏照,宏照撫而器之。 已,徃幽州寳剎寺,受具足戒。 咸通中回閩,登象骨山創院。 乾符間,僖宗賜號『真覺大師』。 太祖入閩,問義存:『象骨山何奇?』 答曰:『山頂暑月猶有積雪。』 太祖曰:『可名雪峯。』 雪峯遂由是名。 住閩四十餘年,門下常千五百人,稱之曰『雪峯和尚』。 開平二年(908)夏五月卒,年八十七。」
黃滔《華嚴寺碑銘》云:「地自人勝,名由道高。」 正是行標、義存兩位大師的功德,使玉澗寺聲名大振,遠播四方,為民眾所仰賴。 《閩書》載,宋李長者 宏,欲作木蘭陂,南坡成,累壞,是後眾心孤疑。 宏詣僧伽塔下,百擲筊杯,上下如一,眾心不惑,遂以成陂。
玉澗北岩華嚴寺,環境深幽,風光秀美。 黃滔這樣描述:「煙巒蔽虧,朱碧掩映; 前俯平川,後峙奔嶠。」 又有妙峰堂、壁立軒、環秀亭等游息設施,加之高僧博學高德,引來莆田儒士爭相前來談玄唱遊。
黃滔有《送僧歸北岩寺》詩。 「北岩泉石清,本自高僧住。 新松五十年,藤蘿成古樹。 題詩昔佳士,清風二林喻。 上智失叩關,多被浮名誤。 蓮扃壓月澗,空羨黃金布。 江翻島嶼沉,木落樓台露。 伊佘東還際,每起煙霞慕。 旋為儉府招,未得窮野步。 西軒白雲閣,師辭洞庭寓。 越城今送歸,心到焚香處。」
宋興化軍通判劉子翬《次韻張守同往華嚴寺》詩: 「淺水荷花開傍橋,晚鐘樓殿碧山椒。 林松繞路行不徹,野鳥避人飛更遙。 喜有高情共邱壑,應須長嘯混魚樵。 老僧好事能延客,未覺山房苦寂寥。」 劉子翬,宋理學家,字彥仲,號屏山,建州崇安人。 精通理學。高宗建炎四年(1130),以蔭補承務郎,通判興化軍,因疾辭歸武夷山,專事講學,學者稱屏山先生。 精通《周易》,朱熹嘗從其學。 其為政務存大體,誠心愛民,尤汲汲於勸民興行。 張守,即張宗臣,同年以右朝散大夫來知。
明御史中丞、邑人林大輅《雞峰雜興詩》:「玉澗草堂靜,棲棲遺世情。 煙霞元發改,歲月白鷗盟。門避高軒過,席從野老爭。 幽居春不淺,風雨近山城。」 大理寺少卿黃鞏詩:「風送溪流一棹輕,斷雲樹里夕陽明。 山莊野寺相過地,莫怪龐公不入城。」 邑人、漳州教授柯舉《游華嚴寺》詩:「舊遊曾記此山川,萬事回頭一夢然。 蚤歲不知人易老,晚年方信世無禪。 樵歌牧唱千村暮,鶯語花香二月天。 人境瞭然描不就,山僧對我更談玄。」
明林弼詩:「法王宮殿歷千春,亂後軒楹又一新。 門外兵洧存歸壘,山前古塚出青燐。 蕉花徑繞風聲冷,菜甲庭平霽色勻。 僧老伴遊能不倦,興亡指點說都真。」 明嘉靖中布衣卓中立詩: 「龍橋近午入華嚴,春草萋萋覆水簾。 莫向禪宮嘆消歇,兵戈誰復門閭閻。」
我們從以上諸詩,品嘗當年華嚴寺與玉澗北岩地區深幽秀美的山川景色,寺門興衰,和僧家的熱情待客,同時亦讀出詩主的其人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