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草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莎草,拉丁學名Cyperus rotundus L.,是多種植物的別稱,植物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多生長在潮濕處或沼澤地,分布於華南、華東、西南各省,少數種在東北、華北、西北一帶亦常見到;此外,世界各國也都廣泛分布。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 莎草
- 拉丁學名 Cyperus rotundus L.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單子葉植物綱
- 亞綱 鴨跖草亞綱
- 目 莎草目
- 科 莎草科
- 亞科 藨草亞科
- 族 莎草族
- 屬 莎草屬
莎草目形態特徵
多為草本。葉互生,狹長,葉具葉鞘。花小,生於穎狀苞片內,由1至多數小花組成小穗;花被退化為鱗片狀、剛毛狀、鱗被狀或無花被;雄蕊3~6,子房上位,由2~3心皮構成,合生,1室1胚珠。葉片通常狹窄而細長,具閉合的葉鞘,平行脈;葉片與葉鞘連接處常有一個小型的近軸附屬物--葉舌。 莎草目含2科︰莎草科(Cyperaceae),約5,000種;及早熟禾科(Poaceae;亦稱為禾本科〔Gramineae〕),約8,000~10,000種。早熟禾科是植物界最重要的科之一,本科植物構成地球上大部分地區占優勢的植被。有的權威將莎草目的兩個科莎草科及早熟禾科分開,建立兩個單科的目--莎草目及早熟禾目(Poales, 或稱禾本目〔Graminales〕)。
莎草目其實為早期植物學分類的一個目,2003年根據植物親緣關係分類的APG II 分類法將原來分在莎草目、帚燈草目、谷精草目和鴨跖草目中的部分科合併為一個禾本目。
小穗軸上具白色透明的狹邊;鱗片頂端圓,具較長的短尖。[1]
莎草目生長環境
莎草屬植物:多生長在潮濕處或沼澤地。
褐果薹草:生于山坡、山谷的疏密林下或灌木叢中、河邊、路邊的陰處或水邊的陽處,海拔250-1800米。
莎草目分布範圍
莎草屬植物:分布於華南、華東、西南各省,少數種在東北、華北、西北一帶亦常見到;此外,世界各國也都廣泛分布。
褐果薹草:產於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雲南、陝西;也分布於日本、朝鮮、越南、印度、菲律賓、澳大利亞、尼泊爾。
莎草目特徵描述
中文名 拉丁名
頭狀穗莎草 Cyperus glomeratus L. 一年生草本,無根狀莖,具鬚根。鱗片頂端無短尖;小穗排列極密。
具芒碎米莎草 Cyperus microiria Steud. 小穗軸上具白色透明的狹邊;鱗片頂端圓,具較長的短尖。
異型莎草 Cyperus difformis L. 小穗極多數組成密頭狀花序;鱗片扁圓形。
香附子 Cyperus rotundus L. 鱗片暗血紅色,卵形或長圓狀卵形。
褐果薹草 Carex brunnea Thunb. 小穗通常1-2個出自一苞片鞘內,具密生的雌花;果囊寬橢圓形或近圓形(喙除外),喙短,長約為果囊長的1/4,兩面均被白色短硬毛。
莎草目本段物種別稱
頭狀穗莎草:Cyperus glomeratusL.
莎草科、Cyperaceae、莎草屬
別名:球穗莎草、球形莎草、聚穗莎草、頭狀穗莎草、密穗莎草、球花莎草、三棱草、三輪草、莎草、水莎草、頭穗莎草、圖如特-薩哈拉-額布蘇、餵香壺、沼莎草、狀元花、球型莎草、頭穗苔草、頭狀莎草。
具芒碎米莎草:Cyperus microiriaSteud.
莎草科、Cyperaceae、莎草屬
別名:具芒碎米莎草、黃鱗莎草、黃穎莎草、回頭香、三棱草、西日-薩哈拉-額布蘇、小三棱草、小碎米莎草、阿穆爾莎草、黃穗莎草、具芒莎草、具芒碎米莎、莎草、水蜈蚣、旋鱗莎草。
異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Linn.
莎草科、Cyperaceae、莎草屬
別名:異型莎草、布木布格力格-薩哈拉-額布蘇、叉草、鵝五子、紅頭草、花薃草、黃棵頭、鹼草、密穗莎草、球花[艹/渦]草、球花鹼草、球花落[艹渦]草、球花莎草、球穗鹼草、球穗莎草、三方莎草、三角草、三棱草、水蜈蚣、王母釵、咸草、異穗莎草、異形莎草、鹼草、球花藹草、球花蒿草、球花薃草、球穗苔草、莎草、五粒關、異花莎草、異形苔草、又草、variable flatse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