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莫愁湖又稱滄浪湖,俗名北湖,位於鍾祥市郢中城區北隅,水域面積2平方公里,因戰國楚宮歌姬莫愁女而得名。[1]
莫愁湖位於湖北省荊門市鍾祥市明顯陵文化旅遊景區內。 莫愁湖景區融山水資源、人文資源於一體,是荊楚大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湖上百島俊秀,水天一色。陽春白雪島上,白雪樓、陽春台隔水相望,仿佛莫愁再現;蘭台宮內歌舞昇平,襄王把酒行樂,再現楚國風韻。下里巴人島上,男耕女織,捕魚狩獵,山歌爛漫,情也陶陶。軍事野戰島,槍炮隆隆,殺聲陣陣,驚險刺激,引人入勝。
主要景觀
這裡的山水孕育了一代絕世佳人、楚國偉大的歌舞藝術家莫愁女。莫愁女是楚國第一美女,楚國歌舞一代宗師。她貌若芙蓉,身如柳枝,可謂美貌無雙;她能歌善舞,唱起歌來如流水行雲,跳起舞來如嫦娥奔月;她在屈原、宋玉的指導下完美演繹了《陽春》、《白雪》,並傳唱入歌,將楚國歌舞藝術推向顛峰;她與青年才俊王襄哥青梅竹馬,傾心相愛,產生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後來,楚襄王欲召其進宮,強納為妃,但她品性高潔,不為財富所動,不為淫威所屈,毅然投江,以保名節,被譽為絕世「聖女」。
美食
蟠龍菜山珍海味不須供,富水春香酒味濃,滿座賓客呼上菜,裝成卷切號盤龍」。此菜選用精瘦肉、肥膘肉、精魚肉,調以雞蛋、蔥白、生薑、豆粉、食鹽、味精等配製而成。其特點有色澤潔白,鮮嫩滑爽,香味綿長,吃肉不見肉,吃魚不見魚,是筵席菜的上品。鮓粑粑開味佳肴千百種,再好莫過鮓粑粑」,千百年來,鍾祥人酷愛食鮓粑粑。各地根據愛好和不同的物質條件,形成了鮓肥腸、鮓茄子豇豆、鮓魚等系列。對於此類食品的製作,民間有云:「主料切細水吹乾,半粉加入調味拌,裝壇封口醃數天,吃時油炒酸辣鮮」。米茶「芳香十里遠,米茶味清醇」,其作法是將大米放在鍋里炒至大半發黃帶焦時起鍋,用清水淘洗濾出水份,再放入鍋里加清水旺火煮沸至大米開花,起鍋自然冷卻即成。米茶水色淡黃,香氣深郁,滋味微甜而不淡,略溫而不苦,爽口甜潤,清肺解渴,是炎熱夏天的好食物,防暑降溫之佳品。條子酥「條酥成形美,開鍋十里香」。此酥點選用精麵粉、小麻油、芝麻、精鹽肥配製,經過和面、調酥、包酥、捍酥、切條烤制而成,此酥點有色澤金黃、香醇松酥、落口消化的特點,並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營養素,是老少皆宜的綠色食品。
交通
市內可以乘坐6路公交車到達景區,也可乘坐當地出租車或包車前往景區。
購物
洪湖漢繡漢繡,源於戰國時期的楚地刺繡,到了清朝中葉,以漢口為中心向周邊擴散,遂以鼎盛之勢與蘇繡、湘繡平分秋色。那時候,朝廷在漢口設織繡局,徵集貢品,可見其一時之盛。清朝咸豐年間,因國內政局動盪,大批漢繡藝人紛紛逃離漢口,漢繡遂以衰亡。漢繡名藝吳文琇轉來到洪湖,仍以刺繡為業,因其繡品秀美,工藝精良,於是聲望大盛,遂於光緒三十四年(1980年)由其子吳家福在新堤開設吳炳昌繡鋪。吳炳昌繡鋪的繡品以日用品為主,後來逐漸增加戲袍、佛像及繪畫題材的作品。宣統三年(1911年),吳家兄妹繡的《觀世音菩薩》和《荷花仙子》,曾在武昌西湖勸業場內工商品陳列廳展出,被當時的《時報》譽以「漢繡復活,重放異彩」。洪湖漢繡以吳氏家傳技藝為基礎,到解放後成為漢繡承傳的大宗,其代表作《文房四寶》、《和平之春》和雙面繡《群貓圖》、《雛鷹展翅》等,被國內同行公認是我國刺繡藝術的尖端之作,名揚遐邇。洪湖貝雕洪湖盛產淡水珍珠貝,其貝殼質地堅硬,色彩絢麗,光澤柔膩,晶瑩光華,是上等的工藝材料。早在清朝時期,就有藝人用這種貝殼做原料,加工製作成各式工藝紐扣,極受市場青睞。七十年代,洪湖的能工巧匠融合剪紙、陶塑、牙雕、玉雕、木雕的工藝技巧,創新設計了貝雕這一新的工藝精品。貝雕以晶瑩、明淨、紋理瑰麗的三角帆蚌為材料,通過雕磨、組合、鑲嵌、拼裝、粘結等方式,構成題材新穎的圖案,因其集雕刻、繪畫於一體,畫面生動、造型奇特,受到顧客的廣泛好評。洪湖貝雕的題材豐富,有古今故事,戲劇人物,翎毛花竹,花草果木,亭台樓榭,因而在創作上顯示出了極大的潛力。1973年,題名《白孔雀》的洪湖貝雕作為我國代表團贈送給聯合國總部的禮品,掛進了美國紐約的聯合國大廈。外國人紛紛稱讚洪湖貝雕是「東方的獨特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