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莫問收穫,但問耕耘(房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莫問收穫,但問耕耘》中國當代作家房夏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莫問收穫,但問耕耘」,這是曾國藩曾公的至理名言,也是他一生謹遵的座右銘。

這句話圈粉無數,不止是普通大眾,就連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也曾引用。梁啓超先生把它當作家訓,他在給兒子家書中說:「將來成就如何,現在想他作甚?着急作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滿,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餒,儘自己能力去做,做到哪裡是哪裡,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於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聞一多先生在其詩集《紅燭》中也用了這句話為序詩的最後一句,既激勵自己也鼓舞世人。

而我對這句話的深刻理解,源於和一位老師的溝通交流。那是因為有段時間自己在寫作過程中遇到了困惑,是他的一番話讓我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他才華出眾文采飛揚,為人謙虛做人低調,許多作品發表於紙刊和各網絡平台。他在義務為幾家平台做編輯,他說這是對愛好的純奉獻。他說愛好寫作就像釣魚下棋一樣,就是自願心甘情願;他還說寫東西是一種修行;他說他只關心寫作,當然如果有收穫,更好。「但問耕耘,不問收穫」,在他這裡得到了最好的詮釋。在無人問津的日子裡,他默默耕耘,每天堅持寫一些東西,在默默地付出中,他收穫了同行的尊重和讚譽,也收穫了文學的饋贈。

回想自己真正開始走進文學的經歷和心路歷程,感慨多多。之前雖然也會寫一些隨感,但一般都是以日記的形式激勵自勉,沒想過是否去投稿發表。我是在好友的鼓勵下邁出了這一步,一開始投稿時擔心是否會被發表,後來發表了又怕自己寫的不夠好,各種糾結。不知道是不是每一個開始寫作的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其實真的,何必在乎那麼多呢,既然是愛好,那就要從中去尋找樂趣和奮進的力量,何必顧慮那麼多呢!楊絳先生說的好「我們曾一直期望得到外界的認可,到最後卻發現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一位作家老師也說過「耕耘者,或許有收穫,但未必一定成功,只要你還在寫,奇蹟總是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發生。」所以還是「莫問收穫,但問耕耘」吧!無論寫作還是其他,只管努力,其他一切交由命運安排吧![1]

作者簡介

房夏(河北),女,70後,愛好朗誦和寫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