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萊陽師範學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萊陽師範學校

山東省萊陽師範學校的前身是山東省立第二鄉村師範學校。[1]

1930年,國民黨山東省教育廳決定成立「山東省立第二鄉村師範學校」(簡稱「二鄉師」),

1950年12月,經省教育廳批准,膠東師範改名為「山東省萊陽師範學校」。

1950年3月,在萊陽城西關建立了附屬小學。

到1957年學校規模發展到在校生22個班,923人,教職工103人,其中教師56人。附小規模發展到20多個班。[2]

學校簡介

中文名:萊陽師範學校

創辦時間: 1934年2月

所屬地區: 山東萊陽

占地面積 :僅為18.5畝

山東省萊陽師範1934年2月,改校名為「山東省立萊陽簡易鄉村師範學校」。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學校停辦。

1938年春,我黨決定在黃縣中學校址上建立「膠東公學」。

1940年冬開始,膠東公學舉辦過短期師範班,後來先後設有師範科、師範班及師範部。

1946年9月,膠東行署決定以膠東公學師範部為基礎,遷到老根據地建立「膠東師範學校」。

1947年秋,因國民黨發動內戰,瘋狂進攻膠東,學生被迫疏散,學校於1948年1月停辦。

1948年11月,省教育廳在益都召開教育工作會議後,決定膠東師範在萊陽復校,12月6日正式開學。學校占地面積僅為18.5畝,有校舍104間,另外租用民房20餘間。

學校更名

1958年,隨着國民經濟的發展,教育事業也有了進一步發展。1958年8月,地委將萊陽師範學校改為「山東省萊陽師範專科學校」。原萊陽縣小學教師進修學校劃歸萊陽師專,成立函授部。

1960年8月,專科班遷到煙臺,成立了煙臺師範專科學校。中師部和函授部留駐萊陽,恢復「山東省萊陽師範學校」名稱。1966年,學校共13個班,學生550人,教職工72人,其中教師42人。

學校發展史

「文化大革命」期間,6年未招收中師班。附屬小學於1968年下放大隊,成為民辦小學。

1972年,實行推薦與選拔相結合的辦法,招收高中畢業生,學制2年,培養初中教師,黨支部書記革委會主任於彬。

1975年,學校下放萊陽縣教育局領導,學校將地面20畝、房屋110間移交給萊陽縣教育局辦招待所和教師進修學校。

1976年,在校學生343人,另有中學教師短訓班3個,112人,教職工63人,其中教師27人。

「文革」結束後,隨着我國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教育領域經過撥亂反正和初步的調整、改革、整頓、提高,開始走上正規。

1977年恢復招生考試制度,特別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指引下,學校同全國其它各條戰線一樣,教育教學工作重新煥發出了生機。

1979年學校重歸煙臺地區教育局領導。

1980年開始,學校根據全國第四次師範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山東省教育廳印發的《關於辦好中等師範教育的幾點意見》的要求,就管理體制、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治理和規範,

1981年,根據辦學水平、教育質量、教師隊伍、領導班子、學校歷史等方面的情況,山東省教育廳把萊陽師範學校列為省重點師範學校,在山東省第一次中師結構布局調整中被保留下來。

1986年,學校成為正縣級單位.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發表以後,中國改革開放事業進入了加速發展時期。

20世紀90年代初,山東省教委根據全省經濟、社會及基礎教育發展的情況,在全省師範教育基本實現辦學條件標準化的基礎上,提出了山東省師範教育「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即「辦學條件標準化——學校省級規範化——中師教師現代化」。在「三步走」戰略思想指導下,學校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加強教職工隊伍建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大辦學資金投入,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學校進入了一個突飛猛進發展的新的歷史時期。

1997年學校被評為山東省規範化學校。

2000年4月,學校在全省中等師範學校由53所調減為29所規模較大的布局結構調整中保留下來。

從2000年開始,改為五年制師範學校,招收初中畢業生,培養大專學歷的小學師資。

視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