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蓮山杜鵑映山紅(李本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蓮山杜鵑映山紅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蓮山杜鵑映山紅》中國當代作家李本亭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蓮山杜鵑映山紅

每年春深時節,當黃燦燦的連翹、紅白相間的桃李等山花謝盡芳華之後,久負盛名的蓮山杜鵑——映山紅便爭芳吐艷了。「人間四月天,蓮山賞杜鵑」,這已是五蓮山區域和周邊人們多年來約定俗成的習慣。

映山紅,杜鵑花科杜鵑花屬,別稱杜鵑、紅杜鵑、滿山紅、清明花、山躑躅、山石榴。杜鵑花是我國的十大傳統名花之一,世界上杜鵑花有850多種,其中530多種原產於我國。映山紅是杜鵑花中常見的一種,泛指開紅花的杜鵑,因其花開時映得滿山皆紅而得名。在很多資料中,一般認為杜鵑又名映山紅,其實這兩者是有區別的。《辭源》中,「杜鵑」的解釋為:「常綠灌木,高三四尺,葉橢圓深綠,莖葉有毛。春日開紅紫花,也有白色,花冠漏斗狀。」「映山紅」的解釋為:「山躑躅,一名映山紅,指野生的杜鵑花。」也就是說,映山紅並不等於杜鵑,野生的紅花杜鵑才能稱為映山紅。杜鵑多產於我國長江以南地區,是常見的觀賞植物,尤以西南部的雲南、四川、西藏3個省的種類最為豐富。但在江北,像五蓮山(指五蓮山風景名勝區,包括五蓮山和九仙山)這樣擁有如此種類數量多、分布面積大、觀賞花期長的野生杜鵑,則實屬罕見了。

五蓮山坐落在魯東南日照市五蓮縣境內,瀕臨黃海,以奇峰異石著稱,宋代大文豪蘇軾盛讚「奇秀不減雁盪」。受海洋性氣候影響,五蓮山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2.6℃,年無霜期在200天以上,年平均降雨量800多毫米,氣候宜人。映山紅是一種生長緩慢性喜蔭濕環境的常綠或半常綠灌木,也是一種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適宜生長的PH值在4.5-6之間。五蓮山以赤松為優勢樹種,遍山松林,鬱鬱蔥蔥,土壤為酸性松毛腐殖土,肥力高、透氣性好,滿足了映山紅生長的條件,因此得以遍山繁衍,成為聞名遐邇的特色景觀。五蓮山野生杜鵑以映山紅為主,有映山紅、蘭槿(迎紅杜鵑)、照山白三大品系,40多個品種,總面積近千公頃。在春夏之交,五蓮山杜鵑花從山麓到山頂次第綻放,觀賞期長達一個多月,形成了壯麗的杜鵑花海景觀。其中,五蓮山南苑、九仙山黑牛場與靴石南山是久負盛名的野生杜鵑三大觀賞區。1990年華北六省一市杜鵑花協會專門到五蓮召開研討會,與會專家一致稱讚五蓮山為「江北第一杜鵑園」。1991年,五蓮山風景名勝區被全國杜鵑花協會列為全國第二個杜鵑花保護區。自此,五蓮山(九仙山)野生杜鵑花基地的美名開始享譽全國。

除久負盛名的映山紅外,這裡的蘭槿和照山白兩種杜鵑也姿態優美、各具特色。蘭槿,即迎紅杜鵑、尖葉杜鵑,亦名藍荊子,杜鵑花科杜鵑花屬多年生落葉灌木,成片生長在五蓮山、九仙山的背陰坡,樹形扶疏,枝條鬆散,花色淡雅,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蘭槿的開放時間比映山紅早20天左右,在春寒料峭的早春便開始綻放,一般3月底4月初進入盛花期,先開花後長葉,花瓣顏色為冷紫色,紅中透着藍暈,似紅似粉,嬌嫩鮮艷,其花期可一直持續到4月中旬。朝鮮族將迎紅杜鵑稱為「金達萊」,看作是春天的使者,堅貞、美好、吉祥、幸福的象徵。迎紅杜鵑年年盛開,而近年來五蓮山映山紅受氣候等因素影響出現「大小年」現象,在映山紅花勢不旺的年頭,迎紅杜鵑便成為蓮山杜鵑的主角。

照山白,別名照白杜鵑、小花杜鵑、鐵石茶,杜鵑花科落葉或半常綠灌木,株形優美,葉青翠碧綠,花潔白素雅,氣味芳香。在五蓮山一般五六月份開花,滿樹盛開白色密集小花,如同雪花壓樹,漂亮極了。照山白全株有毒,春季的幼枝嫩葉毒性尤其大,牛羊等牲畜誤食後可致死,鄉人呼為「藥羊草」。但其炮製去毒後是一味良藥,有祛風、通絡、調經止痛、化痰止咳之功效。照山白分布在五蓮山的山坡灌叢、山谷、峭壁上,數量不多,花期又短,遊人往往難得一睹芳容。

「不戀庭院戀深山,不戀沃土戀峭岩」,這是映山紅品格的寫照。五蓮山為典型的中生代花崗岩地貌,山上多石少土,映山紅深深紮根在山岩之中,掩映在松林灌叢之間,枝條旁逸斜出,高者數米、粗如兒臂,黑牛場杜鵑園的映山紅「花王」高達2.5米,花簇直徑達3米,樹齡已有200多年。五蓮山映山紅品種有數十種,花型多樣,花色絢麗。花型有漏斗狀、傘狀、筒狀,花色有大紅、深紅、粉紅、粉紫色等。每年「五一」前後,是映山紅盛開的時節,漫山遍野的映山紅於新綠中噴薄而出,那怒放在山巔的紅焰烈烈,恰似燃燒的火炬;綻放在山坡的擦肩接踵,如同涌動的晚霞;生長在谷底的爭奇鬥豔,好比流淌的胭脂,馨香襲人,與山光石景相映襯,宛如壯麗的天然畫卷,引得八方遊客穿行其間,流連忘返,如入仙境。清代隱居五蓮山一帶的詩人劉翼明曾賦詩《將入山》:「從此西南去,花開見杜鵑。無聲啼夜月,有色染林泉。景美誰能戀,情深我又然。嘯歌群壑接,禽鳥樂天全。」形象的刻畫了五蓮山野生杜鵑綺麗的景色。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李白《宣城見杜鵑花》)。相傳,杜鵑為戰國時蜀王杜宇所化,日夜哀鳴而啼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鵑徹夜不停啼鳴,啼聲清脆而短促,喚起人們的情思。杜鵑花的花語是「永遠屬於你」,代表了愛情、愛的喜悅和對美好生活的熱愛,當滿山杜鵑盛開,就是愛神降臨的時候。在九仙山,也流傳着一個悽美的愛情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財主家美麗善良的子規姑娘與家裡勤勞忠厚的長工牛三真心相愛,卻被狠心的財主拆散,牛三被害死後化身為九仙山的石牛,子規姑娘也殉情變成了子規鳥,日夜在石牛所在區域哀鳴,口裡吐出的鮮血染遍了這方土地。第二年春天,在子規鳥灑下鮮血的地方,神奇的生長出了一簇簇如霞似火的映山紅。這個地方就是九仙山黑牛場杜鵑園,和與之毗鄰的情侶峰情景區一起,已成為年輕人打卡的愛情聖地。

五蓮山野生杜鵑自然生長繁衍,歷史悠久,至於始於何年已無從考證。五蓮山有南苑杜鵑園,「南苑」過去指皇帝的御苑、出遊的花園,杜甫有詩:「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據清康熙《五蓮山志》記載,明萬曆三十年(1602)明神宗敕建五蓮山護國萬壽光明寺後,光明寺僧人就在五蓮山南面白鶴峰下闢建南花園,名為南苑杜鵑園,可以想見明代五蓮山野生杜鵑已成規模。清初安丘文人劉正學《游五蓮記》中記述:「是時山花盛開,紅白出叢青中,如錦錯。古樹種種,盤山谷間,土人莫能識。樵子肩杜鵑,呼'花柴』,不可數記。」清代五蓮山野生杜鵑之繁盛,由此可見一斑。

清末民國時期,戰亂頻仍,光明寺日趨衰落,五蓮山古樹名木和映山紅被濫挖亂伐,毀壞嚴重。1940年初,國民黨山東保安第二師張步雲部移駐五蓮山下的叩官村(1943年春,張步雲公開投降日寇,被編為第三方面軍暫編第一軍,1943年7月被八路軍濱海部隊消滅大部,1944年9月五蓮山區域全部解放),不但向周圍村莊要錢要糧,還把五蓮山周圍的樹木伐掉劈柴做飯,許多生長了幾十年、上百年的映山紅也淪為了「花柴」。張步雲部盤踞在五蓮山下數年,當地民眾深受其害,五蓮山樹木和野生杜鵑也遭到了嚴重破壞,這也是五蓮山區域古樹不多的一個重要原因。

解放後,飽經劫難的五蓮山收歸國有。1954年「五·四」青年節,昌濰地委組織數萬青年上五蓮山栽樹,後來當地縣鄉也多次組織青年上山栽樹,五蓮山林地面積日益擴大,野生杜鵑花資源也得到了自然恢復。但由於缺乏管理,每當映山紅開花季節,上山的遊人隨意攀折,附近村莊的群眾也把映山紅當薪柴砍了燒火,更有甚者連根刨出來裝盆運到外地出售,野生杜鵑花資源年年遭到破壞。1988年4月,五蓮縣政府將映山紅列為「縣花」,並制定了《五蓮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強縣花管理的通告》,組織有關部門和鄉鎮對野生杜鵑花資源加強保護,對促進全縣生態資源保護和森林旅遊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2003年五蓮山風景名勝區被列為國家森林公園,林木資源尤其是映山紅等珍稀物種進一步得到保護和發展

五蓮山山奇花美,自明清時期就有賞花會,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為五蓮山廟會,此時滿山遍野的蘭槿、映山紅次第開放,周邊群眾上山觀花,到光明寺進香,人如潮湧。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五蓮山闢為風景區後,每年「五一」假期成為賞花盛會。如今,每年清明節上五蓮山踏青看蘭槿、「五一」賞映山紅已蔚成風氣。自2000年起,五蓮縣於「五一」期間舉辦「五蓮之春杜鵑花節」,已成為山東有影響力的節慶品牌。

「五朵蓮花峭崢嶸,歷盡滄桑不老松。寺殿巍峨古風在,萬壑捧滿映山紅」(「五蓮仙境」碑題刻)。春深時節攀登五蓮山,沿途而賞,漫山杜鵑競秀吐艷,美不勝收。美麗的蓮山杜鵑——映山紅已成為五蓮山的一大象徵吸引着越來越多的遊人。 [1]

作者簡介

李本亭,山東省五蓮縣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