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蓮花禪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蓮花禪寺現有常住僧5人,在冊居士千餘人,寺內事務管理規範,佛事活動正常,僧團和合,居士和睦,佛法隆盛,是白銀市唯一一座開放的佛教淨地。 蓮花禪寺正在新擴建中。計劃將分三期建成以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閣蔵經樓法身寶塔為主的軸線建築!後期將陸續修建念佛堂安養院祖師殿五觀堂以及各種配殿,生活區在內的寺院建築群!建成後的蓮花禪寺將成為白銀市最大的佛教寺院!必將成為弘揚正法,淨化心靈,滋養善根的又一佛教聖地!

位於廣東省普寧市,1914年潮汕名僧根樂法師在其師兄根寬和尚的支持下創建,其位置在今天的流沙市區中心,廣汕公路北側,與流沙公路毗鄰。寺內清淨莊嚴,環境優美。

1986年,普寧寺佛教協會在此成立。

在普寧市黨政部門對占地1600平方米的蓮花寺,全面重建為向空中發展的叢林式寺院,坐北向南,總建築面積約2千平方米,布局為:天王殿(大門樓)、大雄寶殿(墊高3.8米,辟一地下室為功德堂),除寶殿外的大門和兩廂皆為二層樓建築,大門樓頂設藏經樓、祖堂,東廂設齋堂、客堂、念佛堂、尼舍,西廂設觀音殿、地藏菩薩殿、往生壇、消災壇。占地雖不寬但利用空間,廊環院合,高大典雅,布置齊全,裝飾堂皇,令人讚嘆。[1]

普寧市流沙東街道 蓮花寺

蓮花寺位於廣東省普寧市,1914年潮汕名僧根樂法師在其師兄根寬和尚的支持下創建,其位置在今天的流沙市區中心,廣汕公路北側,與流沙公路毗鄰。寺內清淨莊嚴,環境優美。

在廣東普寧市府所在地流沙東街道東老河溪73號,有一座由中國佛協會長趙朴初題名、門樓高聳、寶殿雄偉、四周樓層式嶄新的蓮花寺,1988年9月被批准為宗教場所登記開放,1999年12月13日隆重舉行重建竣工慶典,萬人空巷,尤以全國首座購得鎮寺寶典《中華佛教二千年》大型畫冊而聞名遐邇。

1986年,普寧寺佛教協會在此成立。

歷史

歷任住持均是潮汕地區名僧,德高望重。根樂法師在創建蓮花寺時,就萌發「人間佛教」的理念,親手書寫「萬家生佛」牌匾懸掛佛寺主堂中央。組建了「廣東嶺東佛教聯合會普寧分會」,為發展普寧寺佛教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繼任住持又寶法師繼承根樂法師的遺願,農禪並舉,進一步完善寺院設施,積極發揮佛教組織的利世作用,1953年又寶選為普寧縣首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後來,寺院變成物資倉庫和街道辦的工廠。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寺院逐漸恢復生機。現任住持又德法師團結廣在信眾,整修寺院,查找失落經書佛像,添置器具法物,歷盡艱辛,為名剎重輝嘔心瀝血。有一尊1949年前後從海外傳入中國,製作工藝精湛的銅質佛像,重24公斤,高58厘米。在破「四舊」中被搬走,以舊銅廢鐵賣給廢品收購站,曾幾次險遭回爐。幸得一位職工悉心保護十三個春秋。又德法師走遍街道村落,詢問千家萬戶,終於使這一鎮寺之寶重見天日,返回佛壇。寺中有一口水井,是開山祖根樂法師創寺時定點挖掘,水質甘甜,久旱不竭。在寺院被占用期間,僧走泉涸,變成死井,歷時十三年之久。寺院恢復,僧回泉涌,眾皆稱奇。功夫不負苦心人,經僧人多年的不懈努力,寺院裡里外外,到處生機勃勃,並對外開放。

蓮花寺 大雄寶殿

蓮花寺僧眾、居士愛國愛教,遵紀守法,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早在50年代,他們就捐款購置飛機,為保家衛國出力。僧人遵照「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教誨,盡力扶貧濟困,施藥助學,修橋鋪路,利益眾生。1995年,粵西地區遭受水災,寺捐資一萬多元。1996年,本市廣太鎮一農戶煤氣爆炸,洪陽鎮一人家失火。造成多人燒傷。損失嚴重,僧眾帶款物上門慰問,到醫院看望病人,使他們深受感動。1998年夏季,長江流域遭特大洪災。禪寺在改建資金緊缺的情況下,迅速行動,捐資25000元支援災區人民,心繫眾生,可佩可敬。

寺中佛教徒,一貫愛國愛教,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弘法利生,農禪並舉,遐邇咸聞。又寶師當選為普寧縣第二屆人大代表。

「文革」浩劫,寺容佛像被毀殆盡。該寺被改用為煙紙廠。

在「文革」十年洗劫中,它也難逃厄運,一片荒蕪淒涼。1976年10月「四人幫」垮台後,宗教逐步恢復自由,釋又德等尼師歸寺主持修建工作。1986年,普寧縣(1992年起改為市)成立佛教協會,設址於蓮花寺辦公,重視、支持修寺。

現狀

蓮花寺改革開放以來,隨着普寧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蓮花寺也由初建時家廟式的平房結構,逐步拓展為一座既體現中國佛教傳統特色,又與現代化城市建築相結合的叢林式寺院,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藏經樓鐘鼓樓功德堂、三山門及僧舍、餐廳。一座「百萬人家福地,三千世界叢林」的蓮花寺,展示在人面前。

在普寧市黨政部門重視下,請設計師精心策劃,結合現代化城建格局和旅遊事業需要,對占地1600平方米的蓮花寺,全面重建為向空中發展的叢林式寺院,坐北向南,總建築面積約2千平方米,布局為:天王殿(大門樓)、大雄寶殿(墊高3.8米,辟一地下室為功德堂),除寶殿外的大門和兩廂皆為二層樓建築,大門樓頂設藏經樓、祖堂,東廂設齋堂、客堂、念佛堂、尼舍,西廂設觀音殿、地藏菩薩殿、往生壇、消災壇。占地雖不寬但利用空間,廊環院合,高大典雅,布置齊全,裝飾堂皇,令人讚嘆。

相關視頻

蓮花寺《心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