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菌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菌毛是一個科技名詞。

中國漢字的發展成為維繫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進步的一條生動鮮明的脈絡[1],各個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各種字體,有着各自鮮明的藝術特徵,如篆書[2]古樸典雅,隸書靜中有動,草書風馳電掣、結構緊湊,楷書工整秀麗,行書易識好寫,實用性強,字體多樣。

名詞解釋

菌毛是革蘭陰性菌菌體表面密布短而直的絲狀結構,可在電鏡下觀察到、菌毛數目很多,每個細菌可有100-500根菌毛。菌毛必須藉助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化學成分是蛋白質,具有抗原性。

菌毛與細菌運動無關,根據形態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兩類。普通菌毛數量較多(可多至數百根),均勻分布於菌體表面,作為一種黏附結構,幫助細菌黏附於宿主細胞的受體上,構成細菌的一種侵襲力;性菌毛僅見於少數革蘭陰性菌,比普通菌毛長而粗,但數量少(1~4根),並隨機分布於菌體兩側。帶有性菌毛的細菌具有致育性,稱F+菌。當細菌間由性菌毛結合時,F+菌可將毒力質粒、耐藥質粒和核質等遺傳物質通過管狀的性菌毛輸入F-菌,從而使F-菌也獲得F+菌的某些特徵。此外,性菌毛也是某些噬菌體吸附於細菌表面的受體。

菌毛的主要功能是黏附作用,能使細菌緊密黏附到各種固體物質表面,形成緻密的生物膜。

化學性質

菌毛的化學性質為蛋白,具有抗原性,可被胰蛋白酶或其他蛋白酶降解。

主要類型

菌毛類型很多,根據菌毛功能可將其分為兩大類:普通菌毛(Common pili)和性菌毛(Sex pili或Conjugal pili)。

普通菌毛

普通菌毛的功能是使菌體粘附至宿主細胞表面,在感染中起啟動作用。在霍亂弧菌、致病性大腸桿菌、志賀桿菌、淋球菌等研究中,均發現菌株菌毛的粘附力和致病力間有良好的相關性。 例如腸道菌的I型菌毛,它能牢固的吸附在動植物、真菌以及多種其他細胞上,包括人的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的上皮細胞上。菌毛的這種吸附性可能對細菌在自然環境中的生活有着某種意義。

性菌毛

性菌毛是在性質粒(F因子)控制下形成的,它比普通菌毛粗而長,中空呈管狀,數量少,一個細胞僅具1~4根。性菌毛是細菌傳遞游離基因的器官,作為細菌接合時遺傳物質的通道。現在很多學者趨向於用纖毛表示普通菌毛,而菌毛多指性菌毛。

帶有性菌毛的細菌稱為F+菌或雄性菌,無性菌毛的細菌稱為F-菌或雌性菌。F+菌體內的質粒或染色體DNA可通過中空的性菌毛進入F-菌體內,這個過程稱為接合。細菌的毒性及耐藥性等性狀可通過此方式傳遞,這是某些腸道桿菌容易產生耐藥性的原因之一。其功能有的可作為兩菌接合時傳遞遺傳物質的通道,有的是某些噬菌體感染宿主菌的受體。

主要功能

菌毛遍布菌體。菌毛比鞭毛更為細、短、直、硬。菌毛與運動無關,卻有着很強的黏附能力,能夠幫助細菌攀附着物體表面。無菌毛的細菌容易被人體黏膜細胞的纖毛運動、腸蠕動或尿液沖洗而被排出體外。失去菌毛,致病力亦隨之喪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