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菩薩蠻·蓬萊院閉天台女

《菩薩蠻·蓬萊院閉天台女》

作品名稱: 《菩薩蠻·蓬萊院閉天台女》

創作年代: 南唐

文學體裁:詞

作者:李煜

《菩薩蠻·蓬萊院閉天台女》[2]南唐李煜的作品。李煜,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南唐最後一位國君。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李煜在政治上是一個昏君,在文學上卻是一個文學家,詩人。其主要成就在詩詞上,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如《長相思》,《浣溪沙》等。被俘後,比前期有很大突破,代表作有《虞美人》,《破陣子》,《浪淘沙》等。 [3]

前一首詞寫男女之問的私會,是女子在晚上潛往男子的居處。這首詞仍是寫私會,卻是男子悄然行至女子的寢所,時間則是在正午。

詞中所寫只是二人相對的一個片刻,女子寫得嬌羞嫵媚,男子寫得溫柔體貼,一片脈脈深情。首句中「蓬萊」、「天台」的形容,不僅暗寓女子的美貌,也代指居所的精美,下啟「畫堂」,再加修飾,有一種金屋藏嬌的意味。而用一「閉」字,強調深居禁嚴,難以接觸,巳露出私情消息,與下片中的「潛來」相呼應。「人無語」,既指「晝寢」時光,周遭靜謐無聲,也表示到來的步履悄悄,不曾有所驚動。既沒有驚動侍從,也沒有驚動正在午睡的愛人,於是男子得以俯身注視臥榻上的愛人。她睡得香甜,睡得酣暢。烏黑閃亮的長髮隨意地披散在枕頭上,繡花夏衣又輕又薄,透出那身體特有的香味,令人心醉。或是身體的移動,或是腳步的挪動,一個不經意的細微動作.帶動了男子身上懸垂的玉佩,發出一二聲清脆的鳴響,驚醒了夢中人。只見她雙眸慢慢睜開,正與俯看者的目光相對,笑容隨即在美麗的臉龐上輕輕蕩漾,二人無語,「相看無限情」。這傳神的描寫,有「此時無聲勝有聲」之妙。

上片寫「潛來」光景,下片寫「相看」情景,過片以「珠瑣」承繡衣,正將會見的雙方相聯繫。兩闋一氣呵成,上下之間,幾乎不見痕跡。結句最有味,本是一方行為的敘述,此時換作了雙方感情的交匯,雖是平平的描述,但熱烈在其中。

詞中的「鴛鴦夢」用得很着力。因是思念而有「潛來」,因是深愛而俯身含情凝視,故因己及入而推想女子睡得如此香甜,一定是在夢中有相聚,鴛鴦正成雙。唯其如此,女子「驚覺」之時,才不以為驚,而是「慢臉笑盈盈」。「鴛鴦夢」雖是猜測,卻是感情的祈願,因而將現實與幻夢渾然交織,夢裡夢外,寫出二人的心靈相通。注目相對之時,自有無限的柔情。又如「盈盈」二字的巧用。「盈盈」與「笑」相連,是形容笑容的可愛,而「盈盈」又可獨立出來形容目光,刻畫「相看」的情態,可謂是一詞多義。

目錄

詩詞正文

譯文

幽美的庭院裡住着一位美麗的女子,在華麗的房屋裡白天睡覺,沒有人一起說話。人熟睡時頭離開了枕頭,頭髮烏黑光亮,衣服上都殘留着異乎尋常的香氣。

偷偷地進來碰到了有珍珠鑲飾的門環,驚醒了女子的好夢。甜美可愛的臉上,洋溢着盈盈笑意;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彼此真有說不完的無限深情。

作者簡介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生於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歲貢以保平安。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次年,貶損儀制,撤去金陵台殿鴟吻以示尊奉宋廷。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開封),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汴京,追贈太師,追封吳王。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5]

李煜,南唐第三任國君,史稱李後主。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文及音律均有一定造詣,其中詞的成就最高。內容主要可分作兩類:第一類為降宋之前所寫,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題材較窄;第二類為降宋後,李煜以亡國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時期的作品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超過前期」。代表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相見歡》《烏夜啼》《望江南》《子夜歌》《破陣子》等,皆成於此時。此時期的詞作大多哀婉淒涼,充滿憂傷氣質,主要抒發了自己憑欄遠望、夢裡重歸的情感,表達了對往事的無限眷戀。故有詞云:後主雖拙於治國,然在詞中猶不失為南面王!

李煜在中國詞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對後世影響甚大。他繼承了晚唐以來花間派詞人的傳統,但又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意境,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李煜文、詞、書、畫創作均豐。其詞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詞》中。他還極力推廣了澄心堂紙,與與大周后一同修補了《霓裳羽衣曲》。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詞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詞中的名篇。李煜以帝王之尊度過三年「日夕以淚洗面」的囚禁生活,受盡屈辱,嘗盡辛酸,最後被宋太宗用藥毒害而死。這首詞可以看作是他臨終前絕命詞,據說這首詞中抒寫自己的悲恨和懷念故國,因而成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詞中吟詠感嘆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訴說自己的悲劇命運和人生的愁恨,追懷往事,懷念故國,表達了亡國之痛。

公元978年8月13日(農曆七夕),當李煜在其42歲生日那天與后妃們聚會,寫出膾炙人口的《虞美人》時,宋太宗再也不能容忍,賜毒酒毒死李煜,又虛情假意封李煜為吳王,以王禮厚葬於洛陽邙山。並請原南唐舊臣為李煜寫了墓志銘,自己也特詔輟朝三日,以示哀悼。[7]

視頻

【百家講壇】南唐後主李煜(十集全)

詞中之帝——南唐後主李煜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