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宋代詞人辛棄疾創作的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宋代詞人辛棄疾創作的詞)

辛棄疾詩作
圖片來自搜狗網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是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寫於萬安縣造口壁的一首著名的詞。此詞寫作者登郁孤台(今江西省贛州市城區西北部賀蘭山頂)遠望,「借水怨山」,抒發國家興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歷史回憶,抒發家國淪亡之創痛和收復無望的悲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與不滿之情。全詞對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滿和自己一籌莫展的愁悶,卻是淡淡敘來,不瘟不火,以極高明的比興手法,表達了蘊藉深沉的愛國情思,藝術水平高超,堪稱詞中瑰寶。

作品原文

郁孤台下清江(3)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4),可憐無數山(6)。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5),山深聞鷓鴣(7)。

字詞注釋

詞句注釋

(1)菩薩蠻:本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花溪碧》、《晚雲烘日》等。另有《菩薩蠻引》、《菩薩蠻慢》。《菩薩蠻》也是曲牌名,屬北曲正宮,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同,用在套曲中。

(2)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萬安縣南六十里。

(3)郁孤台:今江西省贛州市城區西北部賀蘭山頂,又稱望闕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數丈」得名。清江:贛江與袁江合流處舊稱清江。

(4)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為漢唐故都。此處代指宋都汴京。宋劉攽《九日》:「可憐西北望,白日遠長安。」

(5)愁余:使我發愁。《楚辭·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6)無數山:很多座山。

(7)鷓鴣:鳥名。傳說其叫聲如雲「行不得也哥哥」,啼聲悽苦。

作品譯文

郁孤台下這贛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淚。我舉頭眺望西北的長安,可惜只看到無數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擋住?江水畢竟還會向東流去。夕陽西下我正滿懷愁緒,聽到深山裡傳來鷓鴣的鳴叫聲。

作品賞析

辛棄疾此首《菩薩蠻》,用極高明之比興藝術,寫極深沉之愛國情思,無愧為詞中瑰寶。

詞題「書江西造口壁」,起寫郁孤台與清江。造口一名皂口 ,在江西萬安縣西南六十里(《萬安縣誌 》)。詞中的郁孤台在贛州城西北角(《嘉靖贛州府志圖 》),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數丈」得名。「唐李勉為虔州(即贛州)剌史時,登臨北望,慨然曰:『余雖不及子牟 ,而心在魏闕一也。』改郁孤為望闕。」(《方輿勝覽》)清江即贛江。章、貢二水抱贛州城而流 ,至郁孤台下匯為贛江北流,經造口、萬安、太和、吉州(治廬陵,今吉安)、隆興府(即洪州,今南昌市 ),入鄱陽湖注入長江。

「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筆橫絕。由於漢字形、聲、義具體可感之特質,尤其郁有鬱勃、沉鬱之意,孤有巍巍獨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詞人調動此三字打頭陣,顯然有滿腔磅礴之激憤 ,勢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筆也。進而寫出台下之清江水。《萬安縣誌》云:「贛水入萬安境,初落平廣,奔激響溜 。」寫出此一江激流,詞境遂從百餘里外之郁孤台,順勢收至眼前之造口。造口,詞境之核心也。故又縱筆寫出:「中間多少行人淚。」行人淚三字,直點造口當年事。詞人身臨隆祐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國脈如縷之危,憤金兵之猖狂,羞國恥之未雪,乃將滿懷之悲憤,化為此悲涼之句。在詞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為行人流不盡之傷心淚。行人淚意蘊深廣,不必專言隆祐。在建炎年間四海南奔之際,自中原至江淮而江南,不知有多少行人流下無數傷心淚啊。由此想來,便覺隆祐被追至造口,又正是那一存亡危急之秋之象徵。無疑此一江行人淚中,也有詞人之悲淚啊。「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長安指汴京,西北望猶言直北望。詞人因回想隆祐被追而念及神州陸沉,獨立造口仰望汴京亦猶杜老之獨立夔州仰望長安。抬望眼,遙望長安,境界頓時無限高遠。然而,可惜有無數青山重重遮攔,望不見也,境界遂一變而為具有封閉式之意味,頓挫極有力。歇拍雖暗用李勉登郁孤台望闕之故事,卻寫出自己之滿懷忠憤。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