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華麗細尾鷯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華麗細尾鷯鶯[原圖連結] 圖片來源

華麗細尾鷯鶯

又 名 : 壯麗細尾鷯鶯。

分布地理 : 澳洲東南部的四個省及塔斯馬尼亞島,為留鳥。在雪梨墨爾本坎培拉的郊區十分普遍。

保護級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無危。

文化特色 : 華麗細尾鷯鶯被用作為澳洲鳥類觀察及保育協會(Bird Observation & Conservation Australia)的徽章。

二個亞種

M. c. cyaneus

1782年,描述的指名亞種,分布在塔斯曼尼亞及巴斯海峽的島嶼。

牠們較為大隻及深色,雄雀有較深的藍色。

在金島的群落因較為深色而最初被描述為另一物種,後來則被分類到此亞種中。

弗林德斯島群落的顏色是介乎金島群落與塔斯曼尼亞群落中間。

M. c. cyanochlamys

1881年,被描述,分布在澳洲主島。昆士蘭雄雀的冠、耳羽及上背是銀藍色的。

物種特徵

壯麗細尾鷯鶯長13-14厘米及重8-13克。

下腹白色,尾羽深藍色且上翹,雌鳥全身灰褐色,喉白色,喙、眼先及眼圈為紅棕色,

雄鳥的非繁殖羽類似雌鳥,但喙為黑色,且眼圈及眼先不為紅棕色,

雄鳥的亞成鳥起初像雌鳥,但在第一年冬季後尾羽轉為藍黑色,

喙也轉為黑色,即似非繁殖羽的雄鳥。[1]

雄雀鶯

平均較雌雀大隻。尾巴平均長5.9厘米,是屬內最短的。

M. c. cyaneus及M. c. cyanochlamys的喙分別平均長9毫米及8毫米,形狀稍為長,尖窄,底部較闊。喙闊於深度,形狀像其他吃昆蟲的鳥類。

第一年換羽的雄雀

壯麗細尾鷯鶯有明顯的兩性異形:繁殖期的雄雀羽毛呈鮮虹藍色,

配以黑色及灰褐色。鮮色的冠及耳羽是用來示愛的。[2]

棲息環境

棲息在有稀疏叢林的草原、森林、林地。

在充滿下層灌木的林區,且適應了城市環境及會在花園和公園出沒。

馬櫻丹及入侵的黑莓可以給牠們提供遮蓋的地方。

牠們很適應在城市中居住,且勝過入侵的家麻雀。

在海德公園及雪梨皇家植物園都可以見到牠們的群落。

牠們並不會棲息在密林或山區。

松樹及桉樹林也不適合牠們生活。[3]

生活習性

以像海馬般的形式飛行起伏。雄雀會將頸部膨脹,令羽毛豎起,於飛行時將身體由水平改為垂直,慢慢下降,當接迎地面時就會急速拍動雙翼上升。

另一種是豎起羽毛來展示牠們耳朵上的藍色絨毛,是為一種攻擊性或示愛的行為。

雄雀有時會將花瓣送給其他地盤內的雌雀。是社交性一夫一妻制但在繁殖上卻是濫交的,

即一對雄雀及雌雀會一起生活,但雙方不時會與其他雀鳥交配;其中一部份幼鳥可能會由其他雄雀所照顧。

幼鳥並非只有配偶對單獨照顧,

一些與雌雀交配的其他雄雀也會照顧幼鳥。[4]

鳴叫聲

壯麗細尾鷯鶯的聲音溝通主要是用作社交、聚集或保衛地盤。

最主本或第一類叫聲是長1-4秒的高音,每秒包含了10-20個短節;雄雀及雌雀都會有這種叫聲。

雄雀另有一種第二類叫聲,是面對掠食鳥類(如灰鍾鵲)的反應。

這類行為並非為要通知其他雀鳥,但目的不明。這類叫聲並非警告,而是將發出叫聲的雄雀的位置通知掠食者。這有可能是一種示威,但卻未能肯定。

牠們的警告叫聲是一連串尖銳的吱吱聲,其他細小的雀鳥也會明白。雌雀在孵化時會發出輕聲的聲音。

覓食

吃多種細小的生物,主要是昆蟲,如草蜢蝽蟓蒼蠅象鼻蟲及多種幼蟲;牠們也會吃小量的種子、花朵及果實。

牠們會在地面或不高於2米的叢林間覓食。由於這種覓食方式,

牠們很易受到掠食者侵襲,故此牠們很多時會一同或在近遮蔽處覓食。

於冬天食物短缺時,蟻就是牠們重要的食物。

合作生殖

麗麗細尾鷯鶯是會進行合作生殖,全年由3-5隻成員負責保衛地盤。

鳥群是由配偶對及一些在同一地盤孵化的雄雀或雌雀組成,這些雀鳥群未必是配偶對的子女。

牠們會幫助保衛地盤及哺育雛鳥。

同一鳥群的雀鳥是會互相用喙梳理的。[5]

繁殖期的雄雀前額、耳底、上背及尾巴呈鮮藍色,雙翼呈褐色,喉嚨、眼斑及喙都是黑色的。

雌雀、雛鳥及非繁殖期的雄雀都是呈黃褐色,下身較為淺色,尾巴呈黃褐色(雌雀及雛鳥)或灰藍色(雄雀)。

雌雀及幼鳥的喙是褐色的,而雄雀在第一冬天後其喙會變為黑色。

繁殖後都會換羽

雄雀與雌雀在繁殖後都會換羽,於冬天或春天就會再次換成新羽。

雄雀

雄雀繁殖期的藍羽,尤其是耳羽,是呈虹色的,這是因為扁平及扭轉的小羽枝。藍羽可以反射紫外光,使牠們更為明顯。

未成年的雄雀在孵化後第一個繁殖季節會換成繁殖期的羽毛,不過第一年的換羽往往並不完整,要待第二或第三年才會完整。

繁殖期

於春天至夏末繁殖。繁殖季節內可能會產兩胎或以上。

巢築

以草及蜘蛛網造成,入口會在一邊及接近地面。

巢狀

鳥巢是圓拱形結構。

孵化

每次可產3-4顆蛋,蛋呈白色有赤褐色斑點,約有12 x 16毫米大。

孵化期為14天。初生的雛鳥未能看見,身體紅色沒有羽毛,

當長出羽毛時很快就變成黑色。到了5-6日大牠們就會打開眼睛,10日大就完全長出羽毛。

所有鳥群成員都會幫忙餵哺,並於10-14天移走糞囊。到了40天大,幼鳥就可以自行覓食,

但仍會留在鳥群中一年作為幫手,接著會轉到其他鳥群或是在原有鳥群內成為領袖。

作為領袖,牠們會餵哺及照顧其他雛鳥,並會對抗杜鵑及掠食者。

雛鳥

雛鳥會吃大量毛蟲及草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