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萍瀏醴起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萍瀏醴起義,又稱丙午萍瀏之役,是同盟會策動會黨和礦工的武裝起義。

背景

1905年湖南發生水災,官僚豪紳乘機哄抬米價,饑民載道。

1906年同盟會會員劉道一等從日本回到湖南聯絡會黨,宣傳同盟會綱領,確定了江西萍鄉湖南瀏陽醴陵三處同時發動起義,萍鄉方面以安源煤礦礦工數千人為主力。12月初起義爆發,各路起義軍遍布附近幾縣,在幾天內占領麻石文家市上栗市等重要市鎮,推舉會黨首領龔春台為起義軍都督,發布中華國民軍起義檄文,以同盟會的政綱為號召。起義軍聲勢浩大,屢敗清軍。清政府調集江寧府數萬軍隊鎮壓,起義軍失敗,劉道一等萬餘民眾被捕死難。

意義

本次起義首次在中國打出「中華民國政府」和「國民軍」的旗號,並出檄文討伐清政府。

本次起義是同盟會會員在沒有得到總部與孫中山的命令的情況下,自行決議發動的,無周密計劃。但起義發動後,孫中山和黃興極為重視,先後派人回國,動員軍界人士以響應起義[1]


參考文獻

  1. 蔣永敬著. 國民黨興衰史. 臺灣商務. 1 June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