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蕭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蕭軍
蕭軍
原文名 Jun Xiao
出生 (1907-07-03)1907年7月3日
遼寧省義縣沈家台鎮下碾盤溝村
逝世 1988年6月22日(1988-06-22)(80歲)
國籍 中國
別名 蕭軍、田軍、三郎
職業 作家
知名作品 《八月的鄉村》
《第三代》

蕭軍,蕭軍,原名劉鴻霖,1907年7月3日出生於遼寧省錦州市義縣沈家台鎮下碾盤溝村(現錦州市凌海所屬大碾鄉),原名劉鴻霖,曾用名劉吟飛、劉羽捷、劉蔚天、劉毓竹等。筆名除蕭軍外,還有酡顏三郎、田軍等。在文化大革命中,蕭軍受到迫害,曾被關押8年。粉碎"四人幫"後,他重返文壇,整理了詩詞舊作800餘首。1979年,蕭軍出席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4次代表大會,被選為全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 1988年6月22日,蕭軍病逝。

人物經歷

  • 1907年7月3日(清光緒三十三年,農曆五月二十三)出生於遼寧省義縣沈家台鎮下 碾盤溝村(現凌海市大碾鄉),七個月時母親由於不堪父親毒打而自殺,蕭軍自幼生長在缺少母愛的環境中,與父親關係疏遠。 1913年進入本村私塾學習。
  • 1907年7月3日,蕭軍出生在遼寧省義縣沈家台鎮下碾盤溝村。 由於家境貧困,他只上過小學。
  • 1925年他開始軍旅生涯,擔任過見習官、軍事及武術助教等職務。他的寫作生涯是在軍隊中開始的。
  • 1932年,蕭軍在哈爾濱化名"三郎"正式開始文學創作,並和中共地下黨員、進步青年一起共同開展文學藝術活動。經過將近一年的努力,蕭軍創作完成了表現東北人民革命軍抗日鬥爭的長篇小說《八月的鄉村》[1]
  • 1932年,與落難中的蕭紅結識,一見如故,遂共同生活。
  • 1934年,《八月的鄉村》創作完成,11月與蕭紅流亡上海,見到魯迅先生,並得到魯迅先生精神上和物質上的諸多幫助。
  • 1935年,蕭軍在魯迅的幫助下,他的文學創作進入高產期,同時成為"左翼"文化運動的一名"主將"。 7月,《八月的鄉村》秘密自費出版,系"奴隸叢書"之一。 該作品奠定了蕭軍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
  • 1937年,在武漢與胡風等人一同編輯《七月》,並與國民黨反動派積極地開展鬥爭。
  • 1938 年2月,赴臨汾民族革命大學任文藝指導;第一次到延安,受到毛澤東接見;後到四川任《新民報》副刊主編,開展抗日文藝活動。
  • 1940年6月,蕭軍第二次去延安,蕭軍攜妻子王德芬奔赴延安,成為"邊區文協"的專業作家。 毛澤東請他幫助收集延安文藝界的意見和情況。 同時,續寫長篇小說《第三代》。10月19日成立"文藝月會"。
  • 1941年1月,創辦會刊《文藝月報》,由他和丁玲、舒群、劉雪葦輪流主編。[3] 參加"延安東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會";擔任"延安魯迅研究會"主任幹事;其間經常與毛主席見面暢談。
  • 1942年5月2日,在楊家嶺中共中央辦公廳大禮堂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大會由凱豐主持,毛主席致開幕詞,蕭軍作了《對於當前文藝諸問題的我見》發言。
  • 1943年,受"王實味事件"牽連,蕭軍受到冷落,幾乎擱筆三年。
  • 1944年3月,蕭軍和夫人王德芬領着孩子,在延安縣劉莊山溝里,度過了一段自食其力的村民生活後,被毛 澤東召回了延安,住在中央黨校。 擔任魯迅藝術文學院講師。
  • 1948年8月,蕭軍被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他並沒有因此得到東北局黨組織的任何關照,反而遭到東北局劉芝明等人的圍攻和批判。 11月20日被迫將《文化報》停刊並離開哈爾濱。 隨之,劉芝明在東北地區組織了為期3個月的"蕭軍思想批判"。
  • 1952年,被分配到北京市人民政府文教委員會文物組當考古員。 中國國務院派人和蕭軍談參加黨小組生活問題,蕭軍因東北局和東北文協對他的不公正"決定",在感情上還沒有轉過彎來,他表示不想考慮,以後再說。蕭軍堅持完成了長篇小說《五月的礦山》和《第三代》 的創作,修改了舊作《八月的鄉村》和京劇劇本《武王伐紂》,然而出版遇阻。
  • 1954年9月,再版《八月的鄉村》。10月出版《五月的礦山》,但該作品很快被批判成了"禁書"。
  • 1955年,棄文學醫,學習針灸、正骨等專業知識。
  • 1958年,中國文聯機關的《文藝報》把蕭軍同丁玲、馮雪峰、艾青等"右派"的名字並列一起批判。蕭軍用4 年時間學習中醫,但"棄文從醫"也未成願。
  • 1959年,被文化局戲曲研究所錄用為戲曲研究員。
  • 1962年,京劇劇本《吳越春秋史話》完成,結果是:"不予出版"。
  • 1966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幾乎將蕭軍置於死亡邊緣。日常的批鬥、 抄家、關押尚可忍受。8月23日,蕭軍老舍駱賓基荀慧生等近30人,被押到北京東城區國子監"文廟",遭到紅衛兵輪番的毒打,後背的衣服被打到肉皮里。老舍就是在這天被打之後,次日投湖自殺。蕭軍的大兒子蕭鳴被多次毒打昏死過去,幸虧在火葬場被工人發現尚有口氣,給拉了回來。 期間,蕭軍的小女兒蕭黛被毒打致精神失常而死。

1978年,整理完成《魯迅給蕭軍蕭紅信簡注釋錄》及《蕭紅書簡輯存注釋錄》。

  • 1979年4月28日,蕭軍接到北京市文聯的通知,他的檔案由西城區新街口辦事處轉到北京市作協。當年,蕭軍出席中國的全國第四屆文代會,被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中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協理事。會上,作了題為《春天裡的冬天》的發言。 隨之,蕭軍出任北京市作協副主席,出版作品。
  • 1980年,經中共中央組織部和宣傳部批准,做出蕭軍問題的複查結論,推翻了幾十年來強加在蕭軍頭上的種種罪名,但不知何因,蕭軍的黨籍沒有恢復。蕭軍是位極其坦率坦蕩的人,他從來沒有反對過中國共產黨的正確主張,他反對的只是那些共產黨里的蛀蟲。在臨終前對女兒蕭耘說:他之所以追隨中國共產黨五十幾年,因為他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忠實的老群眾,就因中國共產黨所追求的目標和他追求的目標一致:一是求得祖國的獨立,二是求得民族的解放, 三是求得人民的徹底翻身,四是求得一個沒有人壓迫人、人剝削人的社會制度的實現。
  • 1981年,應邀到美國參加魯迅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活動。
  • 1983年,東北三省舉行"蕭軍文學創作五十年學術研討會",對蕭軍的文學成就給予最高的肯定。
  • 1988年6月22日,蕭軍病逝。

人物作品

  • 《跋涉》(短篇小說合集,與蕭紅合著),1933年10月,自費於哈爾濱「五日畫報社」出版;
  • 《八月的鄉村》(長篇小說),1935年7月,自費印於上海容光書局;
  • 《羊》(短篇小說選),1936年1月,上海文化生或出版社;1981年,廣東人民出版社;
  • 《江上》(短篇小說選),1936年8月,上海文化生或出版社;
  • 《綠葉底故事》(詩、散文合集),1936年12月,上海文化生或出版社;
  • 《第三代》(1~2部,長篇小說),1937年12月,上海文化生或出版社;1947~1948,哈爾濱魯迅文化出版社;
  • 《十月十五日》(小說、散文集),1937年,上海文化生或出版社;
  • 《涓涓》(中篇小說),1937年9月,上海燎原出版社;
  • 《側面》(報告文學),1938年11月,成都跋涉書店;續集《從臨汾到延安》,,香港海燕書店;
  • 《幸福之家》(四幕話劇),1940年5月,重慶上海雜誌公司;
  • 《蕭軍傑作選》(綜合集),1947年,上海新象書店;
  • 《五月的礦山》(長篇小說),1954年11月,北京作家出版社;
  • 《過去的年代》(上、下冊,長篇小說),1957年6月,北京作家出版社;
  • 《吳越春秋史話》(上、下冊,長篇小說),1980年7月,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 《蕭軍近作》(詩文選輯),1981年1月,四川人民出版社;
  • 《蕭軍五十年文集》(綜合集),1981年,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 《我的童年》(自傳),1982年,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 《從臨汾到延安》(散文集),1983年,山西人民出版社;
  • 《蕭軍戲劇集》(戲劇),1984年,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 《人與人間》(回憶錄),2006年6月,中國文聯出版社;
  • 《蕭軍全集》(20卷),2008年6月,華夏出版社。

人物評價

蕭軍是自1917年的新文學運動以來,中國湧現出來的最優秀的作家之一。

魯迅(文學家、思想家)

蕭軍同志擁護中國共產黨,擁護社會主義,是一位有民族氣節的革命作家。 北京市委(1980年4月,中共中央組織部、宣傳部批覆了北京市委給蕭軍做出的政治結論)

人物故事

蕭軍和蕭紅都出生於民國時期,青年時期結識後曾同居過一段時間。蕭軍的出現直接影響了蕭紅的命運並引發她開始文學創作,他們曾於1933年合著發表過小說散文集《跋涉》,並且在東北地區寫作發表了很多抗戰文學作品。蕭軍的名字與「蕭紅」相配,合起來是「小小紅軍」的意思。1934年10月創作了著名的《八月的鄉村》,奠定了蕭軍在文壇上的地位。從此,他與蕭紅成為「東北作家群」的著名代表。 後因抗日戰爭爆發,蕭軍去了延安,蕭紅隨後東渡日本求學,兩人就此分開。 蕭紅(1911-1942),原名張乃瑩,中國近現代女作家,被譽為「30年代文學洛神」「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30年代文學洛神」。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最為悲苦的女性,和蕭軍的一度結緣改編了她的命運。《生死場》是她的成名作。1936年東渡日本,並寫下了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後來與另一作家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後發表了中篇小說《馬伯樂》和著名長篇小說《呼蘭河傳》。 1942年1月22日,蕭紅因肺結核和惡性氣管擴張去世於香港。

影視作品

武王伐紂

[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