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蕭德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蕭德言(558年~654年) ,字文行,出生雍州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祖籍南蘭陵郡(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出身蘭陵蕭氏皇舅房,隋唐時期大臣、文學家、教育家。

  • 博涉經史,精通《左傳》,愛好屬文。憑藉門蔭,入仕陳朝。陳朝滅亡後,進入隋朝,授校書郎。唐朝建立後,授太子(李建成)洗馬。
  • 貞觀年間,授著作郎、弘文館學士,支持魏王李泰修撰《括地誌》。遷東宮(李治)侍讀,冊封武陽縣侯,累遷秘書少監。貞觀二十三年,致仕還家,篤志於學。
  • 唐高宗嗣位,加位銀青光祿大夫。永徽五年,卒於家中,享年九十七歲,獲贈太常卿,諡號為博,著有《蕭德言集》30卷。[1]

基本信息

姓名    蕭德言  
字號    字文行      
民族    漢族      
官職    著作郎、弘文館學士、青光祿大夫  
爵位    武陽縣侯  
追贈    太常卿     
諡號    博     
出生地   雍州長安
出生時間  558年  
去世時間   654年 
所處時代   隋末唐初   
主要作品   《蕭德言集》    
主要成就   授經講業、太子侍讀    

人物生平

蕭德言,雍州長安人,南齊尚書左僕射蕭思話玄孫,祖籍南蘭陵。陳朝滅亡,遷徙關中。祖父蕭介,梁朝侍中、都官尚書。父親蕭引,陳吏部侍郎。有名於時。

蕭德言博涉經史,尤精《左傳》,愛好屬文。武德年間,任太子(李建成)洗馬。[2] 貞觀中,除著作郎,兼弘文館學士。

唐高宗時為晉王,負責授經講業。李治成為東宮太子,仍兼太子侍讀。尋以年老,請求致仕。唐太宗不許,優文挽留,賜爵封武陽縣侯。十七年,拜秘書少監。兩宮禮賜甚厚。二十三年,累表請致仕,許之。高宗嗣位,以師傅恩,加銀青光祿大夫。

永徽五年,卒於家,終年九十七。唐高宗為之輟朝,追贈太常卿,留下文集三十卷。

蕭德言晚年尤篤志於學,自晝達夜,略無休倦。每欲開《五經》,必束帶盥濯,危坐對之。妻子候間請曰:「終日如是,無乃勞乎?」德言曰:「敬先聖之言,豈憚如此!

人物評價

  • 唐太宗:朕歷觀前代,詳覽儒林。至於顏閔之才,不終其壽;游夏之德,不逮其學。惟卿幼挺珪璋,早標美譽。下帷閉戶,包括《六經》;映雪聚螢,牢籠百氏。自隋季版盪,闍序無聞。儒道墜泥塗,詩書填坑穽。眷言墳典,每用傷懷。頃年已來,天下無事。方欲建禮作樂,偃武修文。卿年齒已衰,教將何恃!所冀才德猶茂,臥振高風,使濟南伏生,重在於茲日;關西孔子(楊震),故顯於當今。令問令望,何其美也!念卿疲朽,何以可言!


史書記載——《新唐書·儒學上·蕭德言傳》

蕭德言,字文行,陳吏部郎引子也,系出蘭陵。明左氏春秋。甫冠,以國子生為岳陽王賓客。陳亡,徙關中。詭浮屠服,亡歸江南,州縣部送京師。仁壽中,授校書郎。貞觀時,歷著作郎、弘文館學士。太宗欲知前世得失,詔魏徵、虞世南、褚亮及德言裒次經史百氏帝王所以興衰者上之,帝愛其書博而要,曰:「使我稽古臨事不惑者,公等力也!」賚賜尤渥。德言晚節學愈苦,每開經,輒祓濯束帶危坐,妻子諫曰:「老人何終日自苦?」答曰:「對先聖之言,何復憚勞?」詔以經授晉王。時許叔牙為侍讀,同勸講。王為太子,德言又兼侍讀,而叔牙亦兼弘文館學士。德言請致仕,太宗不許,下詔敦勉。封武陽縣侯,進秘書少監,久乃得謝。高宗立,拜銀青光祿大夫,全給其祿,遣通事舍人即家致問。乘輿至肅章門引見,禮遇隆重。由是晉府及東宮舊臣子孫,並增秩賜金。卒,年九十七,贈太常卿,賜諡曰博。

參考資料

  1. 蕭德言(557—654).常州市地方志辦公室.2018-12-12
  2. 劉煦等.舊唐書 - 列傳第一百四十 文苑:無,五代:時蕭德言亦為洗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