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松實小卷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落葉松實小卷蛾 學名:Retinia perangustana Snellen 類屬:鱗翅目卷蛾科
形態特徵
成蟲 體褐色,體長為3.2-5.2mm,翅展10-15mm。前翅黑褐色,有兩條絕大部分由銀灰色鱗片組成的橫紋,外面的一條約位於翅長的三分之一,內面的一條約位於翅長的二分之一處。前緣有幾條銀灰色的短紋,緣毛灰褐色。後翅淡灰黑色,無斑紋,緣行毛長,灰褐色; 卵 白色或微紅色,橢圓形,長約0.6-0.7mm;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8-10mm,黃白色。頭部褐黃色,前胸背板後部暗褐色,其餘淡黃褐色 蛹 黃褐色,長5mm左右,臀刺10根,繭白色,長橢圓形,長6-8mm。[1]
發生規律
在內蒙古大興安嶺地區1年1代,也有部分蛹滯育到第三年才羽化。以蛹在樹皮鱗片下或球果內越冬。成蟲5月中旬開始羽化,5月下旬開始產卵,幼蟲6月中旬開始孵化,7月中旬部分幼蟲開始離開球果,隨機化蛹。幼蟲孵化後即鑽入球果內,為害後從外面看不出被害狀。2齡後轉移到果鱗基部沿果軸為害,取食未成熟的種子及附近的鱗片。受害鱗片枯乾變色,球果則變形。一般一個球果內只有一條幼蟲,在大發生年份則有2至多條。幼蟲期約為36天,脫皮3次,除少數在球果內化蛹外,大多數幼蟲離開球果在樹皮縫內越冬;該蟲分布以陽坡最多,山頂次之,陰坡最少。天敵有卷蛾絨繭蜂、長體繭蜂、松繭蜂、懸繭蜂、怒繭蜂等,寄生率20-45%;蛹期真菌寄生率達40%。[2]
分布與危害
國內分布於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主要為害興安落葉松、長白落葉松和日本落葉松。以幼蟲為害球果和種子,致受害鱗片枯乾變色,球果則彎曲變形,未受害的種子也發育不良。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造林時實行針闊混交林,加強撫育管理,增強樹勢,減少為害;種子園和母樹林採種時,將有蟲球果撿出後燒毀。 (2)物理防治:根據成蟲具有趨光的習性,所以在成蟲羽人化期內可以進行燈光誘殺。 (3)保護與利用天敵。 (4)化學防治:儘量選擇在低齡幼蟲期防治。此時蟲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蟲的抗藥性相對較弱。防治時用45%丙溴辛硫磷(國光依它)1000倍液,或國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樂克(5.7%甲維鹽)2000倍混合液,40%啶蟲.毒(必治)1500-2000倍液噴殺幼蟲,可連用1-2次,間隔7-10天。可輪換用藥,以延緩抗性的產生。
參考文獻
- ↑ 地友淺談:落葉松及其木材特性用途知乎
- ↑ 落葉松實小卷蛾防治試驗豆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