葎草果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葎草果穗 | |
---|---|
![]() | |
圖片來源 |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4135978&sid=4335581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葎草果穗 漢語拼音:Lǜ Cǎo Guǒ Suì |
葎草果穗,中藥材名。本品為桑科植物葎草的果穗。功能主治為:"治肺結核潮熱,盜汗。"[1]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葎草果穗
拼音名:Lǜ Cǎo Guǒ Suì
出處
《本草推陳》
來源
為桑科植物葎草的果穗。
功能主治
《本草推陳》:"治肺結核潮熱,盜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鮮者1~3兩)。
複方
- ①治虛勞潮熱:葎草果穗五錢,烏豆一兩。水煎,飯後服。(《閩東本草》)
- ②治肺結核:葎草果穗一兩。水煎服,每日一次。(江西《草藥手冊》)[2]
摘錄
《中藥大辭典》
形態特徵
多年生或一年生之蔓性草本,成株莖長可達5米,莖枝和葉柄上密生倒刺;有分枝,具縱棱。匍匐或纏繞。幼苗下胚軸發達,微帶紅色,上胚軸不發達。子葉條形,長2~3厘米,無柄。葉對生,具有長柄約5~20cm,掌狀3~7裂,裂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基部心形,兩面生粗糙剛毛,下面有黃色小油點,葉緣有鋸齒。花腋生,雌雄異株,雄花成圓錐狀柔荑花序,花黃綠色單一朵十分細小,萼5裂,雄蕊5枚;雌花為球狀的穗狀花序,由紫褐色且帶點綠色的苞片所包被,苞片的背面有刺,子房單一,花柱2枚。花期5~10月。聚花果綠色,近松球狀;單個果為扁球狀的瘦果。
分布區域
中國除新疆、青海外,其他各省區均有分布;俄羅斯、朝鮮、日本也有分布。
生長環境
常生於荒地、廢墟、林緣、溝邊等地。
生長見習
性喜半陰、耐寒、抗旱環境。喜肥,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生長迅速,管理粗放,無需特別的照顧,可根據長勢略加修剪。
繁殖方式
主要靠種子繁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