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葛家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葛家鄉地處綏中縣北部山區,耕地面積1.44萬畝,人口1.58萬人,人均耕地面積僅有1畝,可謂"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市級貧困鄉之一。長期以來,水果是葛家鄉的主導產業,但近幾年由於受乾旱、水果品種老化、水果價格走低等因素的影響,全鄉農民收入呈現明顯下降趨勢。如何選擇一條新型的增收途徑,讓農民儘快擺脫貧困,走向富裕,推進全鄉經濟整體向前發展,成為鄉黨委、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鄉黨委、政府便把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問題擺在工作的首位,切實將"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付諸實踐,葛家鄉群眾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實惠。[1]

棚菜生產

棚菜生產對於葛家人來說是一項新興產業,也是農民增收的支撐點。為了使棚菜生產儘快讓農民接受,進而形成規模,鄉黨委、政府一方面召開鄉村幹部大會,號召全鄉黨員幹部投入到這項工作中來,並以西平坡、寬邦等周邊鄉鎮棚菜生產為例,宣傳棚菜生產的良好前景。另一方面讓當地的棚菜生產戶現身說法,提高農民發展棚菜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並組織鄉村幹部及部分農民到外地實際參觀、考察。鄉政府結構調整領導小組,深入各村做具體細緻的工作。在高麗溝200畝土地調整中,工作隊駐村15天,召開7次村民大會;在二道溝村300畝土地調整中,工作隊駐村20天,召開7次村民大會,圓滿完成土地調整工作。資金和水電配套設施是農民發展棚菜的關鍵,為此,鄉黨委、政府領導親自出面協調,累計協調貸款2500萬元,完善了棚菜的水電配套設施5000多延長米。在棚菜生產過程中,鄉黨委、政府多次請省、市、縣有關專家來鄉授課,現場指導,鄉里還聘請了5名專職技術員,深入農戶田間地頭,為農民服務。

目前,葛家鄉已經發展蔬菜大棚3800個,棚菜面積達到7600畝,占全鄉耕地的1/2。全鄉僅此一項可年增產值5000萬元,人均增收2600元,葛家群眾依靠棚菜生產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經過幾年的建設,現在葛家鄉建沼氣池達1200多處,今年鄉里又籌措資金100萬元,新建了600個沼氣池,全鄉近1/3的農戶用上了沼氣。

葛家鄉農村能源建設不但使百姓真正得到了實惠,也使全鄉"四位一體"的生態農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牲畜的糞便、亂草、秸稈倒入沼氣池中,產生沼氣用於做飯、供暖,而沼氣中廢料出池後,又是上好的棚菜底肥。二道、木杴等村有200多戶,其中有100多戶建起了沼氣池,養豬、發展棚菜。石棚村村民朱寶玉發展"四位一體"農業四五年了,每年豬、菜收入都在2萬元以上。葛家鄉新能源建設也有效地改變了群眾以大量消耗林木等能源來進行生產生活的落後習俗。

葛家鄉黨委、政府幾年來把完善農田基地建設,增強農業生產綜合實力作為大事來抓。黑水河從葛家全境穿過,北岸有5個村6000餘口人。長期以來,這裡的百姓夏天趟河,冬天走冰。今年鄉黨委、政府多方爭取資金300多萬元,對黑水河進行整治。他們採取路壩結合的方式,既解決了行路難問題,又解決了水患問題。目前已經投資65萬元,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了橫壩6座,兩岸止水壩1000延長米,這項工程代表葫蘆島市參加省級水利工程評比。今年鄉政府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投資15萬元,完成黑水河大壩險段維修,新建丁字壩30個,修壩體2000延長米,修壩體被坡500延長米。投資10萬元新修新房子至葛家屯段的1000延長米大壩,使下游近2000畝旱田、水田、學校、村莊免受水患。此外,政府還出資維修了多個方塘和大口井 。[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