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董連慧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董連慧,男,於1956年出生,天津市靜海人,中共黨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總工程師[1]、中科院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士生導師[2]。1980年1月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地質力學專業,2001年12月獲岩石、礦物、礦床學理學博士學位。

董連慧,專業為礦產資源和地質勘查。工作單位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提名、遴選渠道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為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院士候選人[3]

2020年12月,獲得第四屆「傑出工程師獎」。

目錄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工程師

民 族 ---- 漢族

出生日期----1956年10月

出生地點----天津市靜海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

畢業院校----長春地質學院

職稱----研究員

人物簡介

董連慧,男,1956年10月生,天津市靜海人,中共黨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總工程師、中科院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士生導師 。1980年1月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地質力學專業,2001年12月獲岩石、礦物、礦床學理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地質調查和礦產勘查,先後在新疆地礦局第一地質大隊任分隊技術員、組長、副技術負責、技術負責,大隊副總兼1∶5萬區調分隊長和技術負責,大隊總工;從1998年起,先後任副總工程師、代理局總工程師,2002年,任新疆地礦局局總工程師。

董連慧同志三十多年來一直在新疆從事野外地質礦產勘查、區調、工程技術管理及科研工作。主持國家「892」項目,評價了新疆最大的阿希金礦,提交黃金儲量50噸;首次提出破火山機構火山管道相導礦容礦的新認識,確定其為與陸相火山岩有關的淺成低溫熱液型金礦;主持東疆1∶5萬區調項目,首次發現土屋斑岩型銅礦,經後續評價,實現新疆超大型斑岩銅礦找礦重大突破,探獲銅金屬資源量460萬噸;主持東疆煤炭資源整裝勘查,提交新增煤炭資源量1700多億噸。擔任局總工程師以來,始終堅持「區劃部署、基礎調查、物化遙感、礦產勘查、科學研究」五統一工作部署原則,大力推進新技術方法手段的應用。根據新疆區域成礦特點,凝鍊出「環準噶爾」和「環塔里木」構造帶控礦新認識,並以此指導勘查工作的部署和勘查方法手段應用的選擇,取得了明顯成效。作為「358」項目辦公室總工程師,主持編制了總體部署方案,確定的三大成礦帶、十大遠景區、十五個礦集區已成為新疆地勘工作的重要基礎。近年來,先後發現並評價了准東和東疆2個巨型煤田、庫姆塔格巨型鈉硝石礦、西天山和塔什庫爾干兩大鐵礦帶等大中型礦床60餘處,新探獲一大批資源量,為新疆優勢資源轉換和新型工業化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董連慧同志先後發表主要論文15篇(均第一作者),出版專著四部(第一作者2部,第二作者1部,第五作者1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排名第九);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項(1項排名第一,2項排名第二),二等獎6項(2項排名第二,2項排名第四、1項排名第五、1項排名第七)。曾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自治區優秀專家等省部級以上榮譽10餘項,2003年當選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出版專著

董連慧,等.全國主要成礦遠景區礦產資源調查評價重點選區研究,中國地質調查局,2003

董連慧,等.西天山地區晚古生代淺成低溫熱液金礦床,地質出版社,2005

董連慧,等.新疆地殼演化及優勢礦產成礦規律研究,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9

參選院士

董連慧是2011 、2013 、2015年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

人物生涯

1980年1月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地質力學專業,2001年12月獲岩石、礦物、礦床學理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地質調查和礦產勘查,先後在新疆地礦局第一地質大隊任分隊技術員、組長、副技術負責、技術負責,大隊副總兼1∶5萬區調分隊長和技術負責,大隊總工;從1998年起,先後任副總工程師、代理局總工程師,2002年至今,任新疆地礦局局總工程師。

董連慧同志三十多年來一直在新疆從事野外地質礦產勘查、區調、工程技術管理及科研工作。主持國家"892"項目,評價了新疆最大的阿希金礦,提交黃金儲量50噸;首次提出破火山機構火山管道相導礦容礦的新認識,確定其為與陸相火山岩有關的淺成低溫熱液型金礦;主持東疆1∶5萬區調項目,首次發現土屋斑岩型銅礦,經後續評價,實現新疆超大型斑岩銅礦找礦重大突破,探獲銅金屬資源量460萬噸;主持東疆煤炭資源整裝勘查,提交新增煤炭資源量1700多億噸。擔任局總工程師以來,始終堅持"區劃部署、基礎調查、物化遙感、礦產勘查、科學研究"五統一工作部署原則,大力推進新技術方法手段的應用。根據新疆區域成礦特點,凝鍊出"環準噶爾"和"環塔里木"構造帶控礦新認識,並以此指導勘查工作的部署和勘查方法手段應用的選擇,取得了明顯成效。作為"358"項目辦公室總工程師,主持編制了總體部署方案,確定的三大成礦帶、十大遠景區、十五個礦集區已成為新疆地勘工作的重要基礎。近年來,先後發現並評價了准東和東疆2個巨型煤田、庫姆塔格巨型鈉硝石礦、西天山和塔什庫爾干兩大鐵礦帶等大中型礦床60餘處,新探獲一大批資源量,為新疆優勢資源轉換和新型工業化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董連慧同志先後發表主要論文15篇(均第一作者),出版專著四部(第一作者2部,第二作者1部,第五作者1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排名第九);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項(1項排名第一,2項排名第二),二等獎6項(2項排名第二,2項排名第四、1項排名第五、1項排名第七)。曾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自治區優秀專家等省部級以上榮譽10餘項,2003年當選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