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董鄂·鐵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董鄂·鐵保(1752年-1824年),字冶亭,號梅庵,滿洲正黃旗人。與成親王永瑆劉墉翁方綱,稱為「清四大書家」。

生平簡介

鐵保先世姓覺羅氏,後移居棟鄂之地,便以地為氏。據他自己考證,為宋英宗越王之裔。家族中世代多出武將,父親誠泰官至泰寧鎮總兵,唯獨鐵保喜文。 鐵保十歲開始延師讀書,十六歲的時候入國子監繼續求學。少年時代,面對父親即明確地表示了願意習文,專攻四書五經以求考中。

經歷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中進士,授吏部主事,由於性格耿直,得到管理吏部的武英殿大學士阿桂的欣賞和舉薦,後升為郎中、戶部及吏部員外郎、翰林院侍講學士、侍讀學士、內閣學士。 嘉慶四年(1799年),鐵保先因彈劾官員過當被貶到盛京(瀋陽);不久以吏部侍郎出任漕運總督。他在漕運總督任上製定改革漕運章程十一款。 嘉慶九年(1804年)三月,漕運暢通,鐵保加太子少保。很快因為運河水淺漕運不利,被革職留任。 嘉慶十年(1805年),升任兩江總督,賞一品頂戴,成為管轄江蘇、安徽和江西三省的最高軍政長官。嘉慶十四年(1809年),發生山陽縣令王伸漢冒賑,鴆殺委員李毓昌事件,鐵保遭到免職,流放新疆。 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回京。道光初年,鐵保告病退休,道光四年(1824年)去世。

著名的書法家

鐵保以文章和書法馳名朝野。曾任《八旗通志》總裁,並將旗人詩文編為《白山詩介》134卷,個人作品則編為《惟清齋全集》。 鐵保是滿人中最著名的書法家,早年曾學「館閣體」,後學顏真卿,糾正「館閣體」帶來的板滯之病。他謫居吉林時仍勤於臨摹古法帖,引起眼病,刻有《惟清齋帖》。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