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葫蘆科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原圖連接圖片來源於葫蘆科植物圖片

葫蘆科是植物界中的一個科,800多種植物,我國有130多種。其中包括黃瓜、南瓜、絲瓜、西瓜等常見的蔬菜和瓜果。

葫蘆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用植物科之一,其重要性僅次於禾本科豆科茄科。大多數葫蘆科的植物是一年生的爬藤植物,它們的花比較大,比較鮮艷。同一植物上有雄性和雌性的花,雌性的花為子房下位花。果實實際上是漿果的一種,稱為瓠果或瓜果。

  • 中文名 葫蘆科植物
  • 包含種 800多
  • 花 單性花
  • 果 實 瓠果
  • 我 國 有130多種
  • 地 位 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用植物科之一

葫蘆科植物簡介

葫蘆科是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葫蘆目的一科。草質藤本。莖通常具縱溝紋,具卷鬚,葉互生,通常單葉,花單性,雌雄同株或異株,單生、簇生或集成總狀花序、圓錐花序或近傘形花序。果大、部分肉質,不開裂,主要為瓠果。

大多數葫蘆科植物會受到一種蛾(Melittia cucurbitae)的幼蟲危害。[1]

葫蘆科植物主要特徵

花——單性;雄蕊5枚,兩量結合,1枚分離;下位子房。

果實——瓠果。

凡是屬於葫蘆科的植物,一般都有以上的特徵。

草質藤本,具卷鬚。多單葉互生,常為掌狀分裂的單葉,有時為鳥趾狀複葉。花單性,同株或異株,輻射對稱;花萼及花冠5裂,稀為離瓣花冠;雄花有雄蕊5枚,分離或各式合生,合生時常為2對合生,1枚分離,藥室直或折曲;雌花子房下位,3心皮1室,側膜胎座,每室胚珠常多數;花柱通常1個,柱頭膨大而3裂。瓠果,稀蒴果。種子常扁平。

葫蘆科植物作用

本科植物的特徵性活性成分為四環三萜類葫蘆烷型皂苷,如葫蘆素,有抗癌活性,並能阻止肝細胞脂肪變性及抑止肝纖維增生;雪膽素甲、乙具抗菌消炎作用;羅漢果苷,其甜度為蔗糖的300倍。五環三萜齊墩果烷型皂苷、黃酮及其苷類在本科植物中存在較普遍。絞股藍屬植物中含有四環三萜類達瑪烷型皂苷,如絞股藍苷和人參皂苷有類似人參樣的生理活性。此外,某些植物中還含有活性強烈的蛋白質和氨基酸,如天花粉毒蛋白具引產作用,南瓜子氨酸有驅蟲作用。[2]

葫蘆科植物分布

約118屬,800種;主要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33屬,155種,35變種;已知可供藥用的有25屬92種(包括10變種);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