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蔣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蔣晟
出生 1990年
國籍 中國
籍貫 廈門
民族
語言 中文
教育程度 大學
職業 雕塑家

蔣晟(1990年-),職業雕塑家。廈門人,90後青年雕塑家。自2009年皈依後發願以在家居士的身份雕刻佛像,在廈門建立了一個佛教的造像工作室「蔣家班」。當他決定做佛像時,他的父親曾詫異地說道,看工坊裡面的工匠,玩了一輩子刀,你憑什麼玩得過他們。而如今的蔣晟,懷着一顆對於匠人的「慚愧心」和一個藝術家的堅持來繼續他的作品。對於佛像有自己理解的他,選擇突破傳統工藝的限制,去創新,去設計,越過世俗的觀念和審美造佛像,他認為佛像本身沒有好壞之差也不太能夠進行評判,只是工藝上的差別罷了。[1]蔣晟的身上被貼了這樣幾個標籤:佛像,皈依,時尚。為佛造像,為愛馬仕走秀,和大牌合作辦展覽……時尚和傳統,叛逆和忠誠,都在他的身上,和諧相處。[2]「正是因為很少人做佛像雕塑,我才更要去做。」相由心生,作品與人皆是。佛教價值觀的影響和長時間的佛像雕刻心智,讓蔣晟擁有內斂寧靜的氣質。而佇立凝視蔣晟創作的佛像時候,感受到的是安好和可親,似乎那一刻隔絕了外界一切的喧囂、浮躁,只餘下安靜祥和之感。。[3]

人生哲學

  • 回到雕塑的本質

為佛造像,蔣晟始終懷有一顆敬畏之心。在進行佛像創新創作時,蔣晟始終遵循着佛教造像的法則,在符合佛教規範的前提下最大化突破。左右手臂上那20厘米直線紋身,正是蔣晟為了便於按照一定的尺度來為佛造像而留下的獨特印記,也有他對自我的告誡。「萬物皆空性,唯有本質才能直達內心與靈魂」,這位不浮華於世,喜怒不形於色的「另類」90後始終堅持着摒棄所有華麗的概念,只將更多注意力集中在雕塑本身的創作原則。[4]

  • 2016年,蔣晟和廈門一家環保企業合作,到海灘上撿拾了大量垃圾,隨後他用這些垃圾回收後做成的可再生鋁塑料,製作了一尊觀音像[5]
  • 「為佛造像,即是我的修行!」
  • 「從佛像的五官其實就可以看出工匠的心態,人可能會不誠實,但是造出的佛像一定是誠實的。」他從不過多談論自己的信仰,只是把自己作為一個佛教徒對佛的理解,作為一個藝術家對美的追求,統統放到佛像里,至於觀者能看出什麼,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6]

媒體採訪

  • 90後的蔣晟,長得有點像藝人趙又廷,擅長跨界整合,儘管腦子裡早已天馬行空,外型看起來卻很安靜,內斂又不失光芒。平日裡,他輕易不開口,但這不意味着他不擅長文字語言,訪談時,他思路清晰,邏輯清楚,對自己創立的蔣家班有明確的認知,堅持通過打燈、保養、簡介、解說、講座等形式,打造蔣家班的博物館品牌。
  • 蔣晟生在一個藝術世家,父親是雕塑家,母親是佛教徒,在蔣晟的大學時代,母親曾對他說,既然是佛弟子,就做佛像吧。一句簡單的囑咐,開啟了蔣晟造佛像的藝術生涯。「給佛一個人間的身體」,這一理念貫穿在蔣晟的佛像作品中。2013年,蔣晟畢業於上海視覺藝術學院雕塑系之後回到家鄉廈門,建立佛教造像工作室「蔣家班」。
  • 作為業內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蔣晟的作品受到不少人的肯定,廈門的南普陀寺、上海的法華寺等地都有他的作品,他個人也舉辦過不少個展,9月份在北京有個個展,在米蘭也將與服裝設計師跨界合作舉辦一個雙人展。不過,他說,這些年來,他一直在努力讓自己「變笨」。眼下,我們也要恭喜他剛升級「為人父」。採訪伊始,他微笑着分享說,兒子剛出生時自己挺激動的,現在就比較累,但也是開心。
  • 談風格:各個朝代的融合
  • 《台海》:同樣的是做雕塑,大家對佛像雕塑要求會比較嚴格一點。在創作佛像雕塑的時候,你心中衡量的標準是什麼?
  • 蔣晟:我們以歷史為標準。我們現在有一個案例,上海的法華寺跟我們定製藥師佛,我們就得對中國及亞洲地區的藥師佛做一個調研,做過調研後,我們的設計就會有一個明確的方向,知道可以保留的傳統是什麼,可以改變的又是什麼,按這個方向再和寺廟做一個溝通,因為寺廟對它的信眾、寺廟的規劃比較清楚。除了嚴格的調研,其次是我們的取捨,還有就是寺廟對他實際情況的了解,三者結合,這個設計就很清楚了。
  • 《台海》:定製佛像的客戶是寺廟居多,還是私人呢?
  • 蔣晟:私人也有,私人訂的時候,我們一般會建議他訂我們已有的形象。
  • 《台海》:同一些比較先鋒的現代雕塑相比較,你覺得佛像可不可以也先鋒呢?
  • 蔣晟:寺廟一般不會。
  • 《台海》:那個人呢?
  • 蔣晟:當然是可以,但我覺得,還是有一個規範在。我們的佛像其實分兩個系統,第一個是寺廟供像,另外一個是私人供像,私人供像就是蔣家班的產品。我們在做私人供像的時候,也是充分考慮到觀者的感受,還有它的歷史價值。我們在製作每一尊佛像的時候,都會去開創一種工藝,比如,我們在做釋迦牟尼佛,他的裙擺是90°很薄地下來,一開始作坊是不能做的,後來我們通過不斷地磨合,我們也去想象這個工藝的可能性,最後形成了結果。現在作坊已經跟我們形成很好的實驗關係,它願意接受新的知識,我們也願意傳授它新的知識。每一尊佛像的製作工藝,必須要我親自去教,親自去試這些工藝,定型以後,我和作坊的主人要花很長一段時間去做培訓,所以,我們有一批新世代的工匠。
  • 《台海》:現在「工匠精神」蠻熱的,你怎麼看待這四個字,或這種精神?
  • 蔣晟:工匠精神在每個時代都挺熱的。工匠在在地文化中一直很重要,只是因為在這個時代被上升到文化產業的層面,所以,就變成大家的共識。
  • 《台海》:有人點評說很像魏晉南北朝的風格,你覺得自己是這樣的風格嗎?
  • 蔣晟:是蔣家班的風格。是各個朝代的融合。老實說,我們現在做佛像已經不會去參考某個朝代,按照我剛才說的工作方式,朝代已經不重要了,所以,我們實際在做的時候,我們會依據自己的感覺來做。
  • 《台海》:對想和你一樣從事這個行業的讀者,你推薦什麼書?
  • 蔣晟:梁思成有一本書叫《佛像的歷史》,我覺得寫得很好。
  • 談營銷:在各個行業之間互看
  • 《台海》:我了解到媽媽送你一本《金剛經說什麼》,在大二的時候,鼓勵你從事佛像雕塑。我看一些報道,說當時你父親對你做這個決定還是蠻訝異的,說你怎麼比得過有好多年經驗的老師傅。
  • 蔣晟:哦,那是另外一件事。我一開始在學校做佛像題材的創作時,我是用臨摹的方式,臨摹完給父親看,他就說,你再這樣做下去是永遠比不過以前的工匠,因為以前的工匠一輩子都在做這個流水線的作業,你肯定做不過他們。當時,我很快就改變觀念,加入自己的想法去做佛像。當時就做出第一尊釋迦牟尼佛,我自己稱它為「瀑布佛」。
  • 《台海》:你辦了很多展,瀑布佛是第一個展嗎?
  • 蔣晟:那是第二個展,第一個展叫「為佛造像」,在廈門辦的。
  • 《台海》:廈門這個土壤對你個人從事雕塑有影響嗎?
  • 蔣晟:其實對我沒有太大的影響,大學畢業後選擇回廈門,是因為廈門周邊有很多做佛像加工的資源。
  • 《台海》:一般談到佛像就會談到材料,材料上,你個人有什麼偏好嗎?
  • 蔣晟:沒有說哪個占比特別大,其實,我的工作就是去開發每種材料的可能性,比如,大家認為白瓷應該是這樣子,木雕是那樣子,我就把它開發成更全新的方式嘛,開發成另外一個樣子。所以,我對每一種材料,都有一定的敏感度。
  • 《台海》:你們的營銷方式蠻有趣的,也挺新穎的,在這方面,你有什麼心得?
  • 蔣晟:心得還提不上,畢竟我們還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品牌,我們知道我們不是要走工藝大師路線,是要往藝術方面走,所以,我們會自然地走到時尚業,或者是畫廊業,或是比較時尚的媒體,包括我很多朋友是做時尚的,我們自然就會往那個方向走。可能外界看我們,這營銷挺有趣的,畢竟是傳統行業的一個勢起。去年,我跟服裝設計師合作,走了一場秀,今年9月份會在米蘭,和另外一個服裝設計師,有一個雙人展,我們展覽的概念就會提出一些很有趣的中國元素,然後在裡面做呈現。
  • 《台海》:佛像雕塑與服裝做跨界結合,這個形式真的蠻新穎、另類的。
  • 蔣晟:所以,你剛剛提到,真的要算營銷的話,我們的策略基本上是這樣子。在各個行業之間互看,你是做時尚的,我是做傳統雕塑的,我們兩個合作,行業之間的媒體就會互看,我們現在的方向是這樣子,未來的方向也會透過佛像,讓很多年輕人,或很多認可我們的人,覺得佛像這件事情不再是陳舊的東西,它是一個可以跟時尚結合,可以跟藝術結合,可以跟任何事情結合的一個非常酷的元素。
  • 《台海》:在業界,從事佛像雕塑創作的80、90後多嗎?
  • 蔣晟:還是比較傳統。
  • 《台海》:是以60、70為主力軍嗎?
  • 蔣晟:它是行業的傳統,不是年齡的傳統。我有朋友家裡是做象牙雕刻的,朋友回家繼承了父輩原來的廠,在做很傳統的東西,我周邊有很多同齡人,他們也在做佛像,但可能對他們來講,他們的成就感是走工藝大師這條路的,所以,工作方式就差很多。
  • 談期許:做可傳世的佛像
  • 《台海》:你之前提到,蔣家班不是要走工藝大師路線,是要往藝術方面發展,是不是?
  • 蔣晟:我們會比較往一個商業品牌的方向去運作,我一直覺得工藝大師是很孤獨的系統。你一個工藝大師,你可能評上市級、省級或者國家級,作品的價格不斷地往上提,這樣會給人家一個誤導,你的作品只能是有一個價格跟你對應,別人沒有辦法從你的作品中找到更多的價值。但是我們去參觀國外的很多博物館,就會知道,好的作品不是用金錢去衡量的,而是誰收藏了它,誰報道了它,它在歷史上有什麼學術價值等方面來衡量的。其實,這樣的佛像我們做出來才有意義。這其實是一種良好的商業方式,讓更多人可以請到你的佛像,你就可以把你的價值放在一個歷史的地位裡面,而不是金錢的社會裡面。
  • 《台海》:這樣的話,你對自己的品牌有一個什麼樣的期許?有什麼參考的標杆?
  • 蔣晟:現在還沒有把佛像當成一個品牌來運營,但是,我們參考的品牌一直是博物館品牌,我們是想往博物館方面靠,因為從古至今,博物館就是文物的中介者。每個朝代做好的東西才會進入博物館,所以,我們在接下來的所有時間,都會朝着博物館方向去營銷,包括運作方式也是。我們對我們的作品有嚴格的資料收集、定位、呈現方式,我們都是用博物館的方式運營,比如打燈、保養、簡介、解說、講座,我們的商業標杆是博物館
  • 《台海》:決定走不往藝術大師發展,而是走博物館品牌方面,是受到父親影響嗎?
  • 蔣晟:這是自己的觀察,就我看來,這行業只能往這個走,不然往哪裡走都怪。其實,寺廟也是博物館。所以,蔣家班2013年建立時就確定要走博物館這個方向。蔣家班最主要的理念是做可傳世的佛像,不管在藝術價值上,還是人文價值上,我們都希望,我們做的佛像能一輩輩傳下去。
  • 《台海》:從2009年決定從事佛像雕塑創作,你覺得自己變化最大的是什麼?
  • 蔣晟: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反過來問,應該說,你不變的是什麼?我的興趣愛好一直很多,但從大學畢業到現在,我一直在收這些東西,一直在努力把自己「變笨」。我有很好的想法,我剛開始不去想它,很多我覺得非常酷的想法、事情,我也開始收起來,存起來,最後實現在佛像上。我不想變的東西是做佛像這件事,還有,我的一些施加在佛像上的觀念。我本身是學當代藝術的,如果不選擇佛像雕刻創作的話,我現在可能是一個裝置藝術家,做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但自從大學畢業後,我把那些亂七八糟的想法都收起來,都藏起來,把注意力集中在佛像雕刻創作上。[7]

相關視頻

雕塑家-蔣晟

作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