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蔞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蔞葉

來自 植物智 的圖片

中文名:蔞葉

拉丁學名:Piper betle L.

別 名:蒟醬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胡椒目

科:胡椒科

屬:胡椒屬

亞 屬:胡椒亞屬

組:離苞組

種:蔞葉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蔞葉(lóu yè),學名:Piper betle L.,是胡椒科胡椒屬的攀援藤本植物;枝稍帶木質,節上生根。葉片紙質至近革質,闊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頂端漸尖,兩側相等至稍不等,腹面無毛,葉脈最上1對通常對生,網狀脈明顯;葉柄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花單性,雌雄異株,聚集成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總花梗與葉柄近等長,花序軸被短柔毛;苞片圓形或近圓形,無柄,盾狀,花葯腎形,花絲粗,子房下部嵌生於肉質花序軸中並與其合生,漿果頂端稍凸,5-7月開花。 分布於中國東起台灣,經東南至西南部各省區均有栽培。印度斯里蘭卡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達加斯加亦有分布。 該種提取的芳香油為蒟醬油,可作調香原料。莖、葉入藥,治胃寒痛、風寒咳嗽、瘡癤、濕疹等。東南亞不少民族喜以其葉包石灰與檳榔作咀嚼嗜好品。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1]

蔞葉形態特徵

蔞葉是一種攀援藤本植物;枝稍帶木質,直徑2.5-5毫米,節上生根。葉紙質至近革質,背面及嫩葉脈上有密細腺點,闊卵形至卵狀長圓形,上部的有時為橢圓形,長7-15厘米,寬5-11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心形、淺心形或上部的有時鈍圓,兩側相等至稍不等,腹面無毛,背面沿脈上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

葉脈7條,最上1對通常對生,少有互生,離基0.7-2厘米從中脈發出,余者均基出,網狀脈明顯;葉柄長2-5厘米,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葉鞘長約為葉柄的1/3。

花單性,雌雄異株,聚集成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雄花序開花時幾與葉片等長;總花梗與葉柄近等長,花序軸被短柔毛;苞片圓形或近圓形,稀倒卵形,近無柄,盾狀,直徑1-1.3毫米;雄蕊2枚,花葯腎形,2裂,花絲粗,與花葯等長或較長。

雌花序長3-5厘米,於果期延長,直徑約10毫米;花序軸密被毛;苞片與雄花序的相同;子房下部嵌生於肉質花序軸中並與其合生,頂端被絨毛;柱頭通常4-5,披針形,長約0.6毫米,被絨毛。漿果頂端稍凸,有絨毛,下部與花序軸合生成一柱狀、肉質、帶紅色的果穗。花期5-7月。

纏繞藤本,莖具節,節上生有不定根。葉紙質、具細腺點,卵形至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長6—20厘米,寬5—1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心形或鈍圓,葉面無毛,僅在葉背沿脈上有柔毛,葉脈7條,近基出,網脈明顯;

葉具梗,長2—5厘米,被疏柔毛。花單性,雌雄異株,組成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雄花序長2—5厘米,花序軸被短柔毛;苞片圓形,直徑約1.5毫米,盾狀着生;雄蕊2,花葯腎形,2裂。雌花序長3—5厘米,直徑約10毫米,花序軸被絨毛;柱頭4—5,披針形,長約0.6毫米,被毛。

漿果球形,頂尖,有絨毛,果穗後期變紅色。

產景洪、思茅、臨滄、富寧、瑞麗、保山、大理、貢山;生於海拔600—900米常綠闊葉林中,附生。分布東部的台灣,經東南至西南部各省區;常見栽培。印度、斯里蘭卡、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及馬達加斯加也有。

蔞葉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東起台灣,經東南至西南部各省區均有栽培。分布於印度、斯里蘭卡、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及馬達加斯加。

蔞葉生長環境

性喜高溫、潮濕、靜風的環境,以選結構良好、易於排水、土層深厚、較為肥沃、微酸性或中性的沙壤土種植為佳。

蔞葉主要價值

莖、葉、果實:辛、微甘,溫。溫中行氣,祛風散寒,消腫止痛,化痰止癢。用於風寒咳嗽,胃寒痛,消化不良,腹脹,瘡癤,濕疹。

調味原料。東南亞地區不少民族喜以葉包石灰與檳榔作咀嚼嗜好品;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老人尤其喜愛。入藥有溫中、下氣、散結、消痰之功能。 蔞葉據考證,《本草綱目拾遺》在蔞葉項下載:「蔞,即蒟也。嶺南人取其葉,和檳榔食,今天名蔞葉,用其葉封固,曬半載收貯待用,可留數十年。非獨疏積滯,消瘴癘治病亦可」。

參考來源

  1. 蔞葉,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