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白頭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蒙古白頭翁總苞片1–2.5厘米,密生長柔生;花梗在初花時俯垂,結果時直立,是白頭翁屬的多年生草本,具有清熱涼血,解毒功效。用於治熱毒血痢,溫瘧寒熱,鼻衄,血痔。
- 中文學名:蒙古白頭翁
- 拉丁學名:Pulsatilla ambigua Turcz. ex Pritz.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
- 亞 綱:木蘭亞綱(Magnoliidae)
- 目:毛莨目(Ranunculales)
- 科:毛茛科 Ranuncu;aceae
- 亞 科:毛茛亞科Ranunculoideae Hutch
- 族:銀蓮花族(Anemoneae DC.)
- 屬:白頭翁屬(Pulsatilla Adans.)
- 種:蒙古白頭翁
- 分布區域:中國、蒙古和蘇聯西伯利亞
- 亞族:中文名銀蓮花亞族
形態特徵
植株高16-22厘米。根狀莖粗5-8毫米。基生葉6-8,有長柄,與花同時發育;葉片卵形,長2-3.2厘米,寬1.2-3.2厘米,三全裂,一回中全裂片有細柄,寬卵形,又三全裂,二回中全裂片有細柄,五角形,二回細裂,末回裂片披針形,寬0.8-1.5毫米,有1-2小齒,二回側全裂片和一回側全裂片相似,都無柄,表面近無毛,背面有稀疏長柔毛;葉柄長3-10厘米。[1]
花葶1-2,直立,有柔毛;苞片3,基部合生成長約2毫米的短筒,長1.5-2.8厘米,裂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全緣或有1-2小裂片,背面有柔毛;花梗長約4厘米,結果時長達16厘米;花直立;萼片紫色,長圓狀卵形,長2.2-2.8厘米,寬約8毫米,頂端微尖,外面有密絹狀毛;雄蕊長約為萼片之半。
聚合果直徑4-4.5厘米;瘦果卵形或紡錘形,長約2.5毫米,有長柔毛,宿存花柱長2.5-3厘米,下部有向上斜展的長柔毛,上部有近貼伏的短柔毛。7月開花。
主要價值
功能與主治:清熱涼血,解毒。治熱毒血痢,溫瘧寒熱,鼻衄,血痔。
根狀莖和莖可藥用,對阿米巴性痢疾有顯著療效,但新鮮時有毒,如誤食易引起胃腸 炎和便血;可作土農藥,常用來殺蟲蛹(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生長環境
生境: 生長於海拔2,100–3,400米的山地草甸或林緣。
分布範圍
分布於我國分布於新疆、青海北部、甘肅北部、內蒙古、黑龍江西部。生高山草地。在蒙古和蘇聯西伯利亞地區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