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造筆的傳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蒙恬造筆的傳說 |
蒙恬造筆的傳說蒙恬是秦朝的一員大將,忠心耿耿的效忠於秦朝,在帶着秦始皇的兒子扶蘇歷練的時候,不料秦始皇一死就遭到了奸臣的陷害,逼得扶蘇與他紛紛自殺。[1]
傳說,一日蒙恬閒暇,出外圍獵,見一狐狸和一黃鼠狼從古廟中逃出,便張弓搭箭射之。狐狸和黃鼠狼見四周刀槍劍戟,無處逃生,便伏地求饒,淚如雨下。蒙恬見狀,頓生惻隱之心,便收回弓箭,示意侍衛放其逃生。
未過幾日,蒙恬忽接始皇遺詔,立少子胡亥為太子,並斥扶蘇與他諸多罪名,賜其二人自盡。蒙恬知是朝中奸佞弄權,置自己和扶蘇於死地。他既為遭陷而悲憤,更為秦室江山不穩而悲痛。
沉思中迷糊入夢,只見兩少女跪其面前道:「我兩乃為前次將軍圍獵時放生的狐狸與黃鼠狼。今始皇駕崩,胡亥與李斯、趙高狼狽為奸,合謀篡位,假傳先帝遺詔賜將軍與扶蘇死。
我等深知將軍忠勇仁慈,心無異舉,必欲以死報君恩,故不敢強求萬一。只因受將軍活命之恩,卻不能救將軍於危難之中,願以一死相報!」說完一同撞壁而死,顯出原形,果是日前圍獵放生之狐、狼。
蒙恬救之未及,倏地驚醒,見一狐一狼躺地而死,不禁感慨萬端,潸然淚下。蒙恬得此顯化,又獲公子扶蘇自刎之訊,毅然決定以死報君。
但他仍然惦念秦室江山,欲於盡忠之前上書一封,箴諫胡亥納良避奸,珍惜秦始皇統一大業。欲寫奏章,但身邊無一士卒,又無刀筆,只有已死之狐、狼,甚感嘆惜。不由自主順手撫摸狐、狼周身,竟覺狐尾狼毫柔而堅韌。
內心一動,便分別揪下一撮狐尾狼毫,束於木杆,蘸其唾液,地上一畫,竟顯出筆畫來。隨即撕下袍袖,咬破手指,飽蘸熱心,痛心疾首,匆匆草成奏章一折,毅然自刎身亡。
蒙恬含恨死後,部下將士無不悲憤痛切,將其遺體葬於綏德城西大理河畔,數千萬將士用戰袍兜土成墓,狀似山丘。
其後,蒙恬部下將士和上郡黎民百姓便效仿其生前 所用之筆,製作了許多毛筆。從此,毛筆的製作和使用逐漸流傳全國。清人閻秉庚曾題詩曰:「春草離離墓道侵,千年塞下此冤沉。生前造就千枝筆,難寫孤臣一片心。」
秦將蒙恬墓,位於陝西省綏德縣城西大理河畔。墓冢成饅頭形。據《綏德州志》記載,墓高50餘米。後因歷史久遠,風雨剝蝕和施工修建等人為因素,使墓冢成不規則形。
1984年,有關部門進行考古鑽探,清理出秦朝夯土層。蒙恬墓原有清朝石碑兩通(其中1通斷為兩截),碑高1.42米,系清·乾隆年間知州張元林所立,鐫刻「秦將軍蒙恬墓」,為知州江士鬆手書。
據史料記載,秦統一中國後派蒙恬率兵30萬與監軍扶蘇駐守上郡,修直道、築長城,逐匈奴,戰功卓著,名垂青史。蒙恬含恨死後,部下將士無不悲憤痛切,將其遺體葬於綏德城西大理河畔,數千萬將士用戰袍兜土成墓,狀似山丘。
其後,蒙恬部下將士和上郡黎民百姓便效仿其生前 所用之筆,製作了許多毛筆。從此,毛筆的製作和使用逐漸流傳全國。清人閻秉庚曾題詩曰:「春草離離墓道侵,千年塞下此冤沉。生前造就千支筆,難寫孤臣一片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