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藜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蒙自藜蘆(學名:Veratrum mengtzeanum Loes.)是百合科、藜蘆屬植株高可達2米。根多數,肉質,圓柱形,叢生狀,遠離;葉片長帶狀,綠色,背面淡綠色,無毛,先端漸尖,無柄,下部的葉具抱莖的鞘筒,圓錐花序塔狀,花序軸、花梗和小苞片均被疏或密的白色絨毛;每一側枝下的葉狀苞片無毛。花兩性和雄花單性,雄花常分布在側枝的上部;花梗斜伸,常粗壯;小苞片綠色,卵舟狀,短於花梗;花被闊鍾狀、淺碟狀,後期為輻狀,花被片近相等,外面淡綠色,內面白色或綠白色、外輪的倒卵狀披針形或長圓形,內輪的線狀長圓形,花絲淡綠色,花葯黃色,橫腎形,背着,頂部縫裂後展開呈圓盤狀,花粉金黃色;子房綠色,三稜柱形,蒴果黃綠色,上舉,壓扁後長方形;種子周圍具不等寬的白色膜翅,連翅呈長圓形,先端鈍圓,7-8月開花,11月果成熟。
分布於中國貴州、雲南,生於海拔1100-2800米的石灰岩山灌叢、松林或草坡。
蒙自藜蘆的全草用以滅蛆。有大毒,內服慎用。根及根狀莖入藥。消腫止痛,活血止血,催吐。用於跌打損傷,風濕疼痛,骨折,截癱,癲癇,外傷出血。
- 中文名:蒙自藜蘆
- 拉丁學名:Veratrum mengtzeanum Loes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百合目
- 亞 目:百合亞目
- 科:百合科
- 族:藜蘆族
- 屬:藜蘆屬
- 種:蒙自藜蘆
- 命名者及年代:Loes.,1926
- 保護級別近危:(IUCN標準)
形態特徵
植株高1-2米。莖基部4-5厘米圍以棕褐色帶網眼的纖維網或淺白色的膜質鞘。根多數,肉質,圓柱形,粗2-3毫米。葉6-8枚,下部的5-6枚近基生,叢生狀,上部的2-3枚莖生,遠離;葉片長帶狀,綠色,背面淡綠色,無毛,長30-60厘米,寬1-3(-5)厘米,先端漸尖,無柄,下部的葉具抱莖的鞘筒,莖生葉基部半抱莖而不具鞘筒。
圓錐花序塔狀,長15-50(-90)厘米,寬8-20(-30)厘米,側生總狀花序(側枝)多或少,最下的長6-10(-20)厘米,有花8-20朵;頂生總狀花序長7-15厘米;花序軸、花梗和小苞片均被疏或密的白色絨毛;每一側枝下的葉狀苞片長9-3厘米,無毛。花兩性和雄花單性,雄花常分布在側枝的上部;花梗長1.3-1.8厘米,斜伸,常粗壯;小苞片綠色,卵舟狀,長5-8毫米,寬3-4毫米,短於花梗;花被闊鍾狀、淺碟狀,後期為輻狀,花被片6,近相等,外面淡綠色,內面白色或綠白色、內面中部具一段長1-2毫米的深黃綠色橫帶(蜜腺帶),外輪的倒卵狀披針形或長圓形,長達1.1厘米(鮮時),寬4-5毫米;內輪的線狀長圓形,寬3毫米;花絲淡綠色,無毛,長6-7毫米,花葯黃色,橫腎形,背着,頂部縫裂後展開呈圓盤狀,花粉金黃色;子房綠色,三稜柱形,長4.5毫米,花柱3,雄花中無退化子房。蒴果黃綠色,上舉,壓扁後長方形;基部稍狹,頂部平截,長2厘米,寬8毫米;種子每室5,周圍具不等寬的白色膜翅,連翅呈長圓形,先端鈍圓,長7毫米,寬4毫米。花期7-8月,果11月成熟。
主要價值
蒙自藜蘆的全草用以滅蛆百。有大抄毒,內服慎用。
蒙自藜蘆的根及根狀莖入藥。消腫止痛,活血止血,催吐。用於跌打損傷,風濕疼痛,骨折,截癱,癲癇,外傷出血。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近危(NT)。
近種區別
蒙自藜蘆花大,質地厚,外被內面中部有一暗黃綠色蜜腺帶,花梗長等度特徵易於該屬其它種區別。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貴州、雲南(中甸、麗江、寧蒗、昆明、羅平、硯山、蒙自、石屏的永德和思茅),生於海拔1100-2500(-2800)米的石灰岩山灌叢、松林或自草坡。[1]
育植技術
選地和整地:在氣溫偏低,濕度較大的地區,選擇肥沃、潮濕的土壤栽培,不粘土或貧脊土壤栽培,在播種或移栽前,將選好的土地深翻、整細、耙平、作畦。
選種和育苗:於10月中下旬,選種與播種結合,在採選成熟的種子後即可播種。準備種子1-1.5千克,將選好的種子混入拌有人畜糞尿的草木灰中。使成為種子灰土壤要做到細碎平整,並開好130厘米寬的畦。播種時在畦上開橫溝,溝距22-25厘米,寬約10厘米,深約3厘米,將種子灰均勻地撒播在溝內,再蓋厚約1厘米的細土即可。
移栽:播種育苗的翌年冬初倒苗後進行。移栽時按行距22-26厘米開橫溝,溝7厘米,然後按7-10厘米的株距定植。
田間管理:育苗期見草就拔,並注意抗旱防澇。定植後每年中耕除草3-4次,春季出苗後,施人畜糞尿水1次。冬季倒苗後,施土雜肥或草木灰1次。
採收加工:栽培至2-3年,於5-6月未抽花莖時或秋末冬初、莖葉開始枯黃時採挖。挖取全根,剪除莖葉,去淨泥沙,曬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