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籠的鐵箍(楊自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蒸籠的鐵箍》是中國當代作家楊自濤的散文。
作品欣賞
蒸籠的鐵箍
圓匠先將開始卸蒸籠的鐵箍,那鐵箍已經銹漬斑斑了,圓匠隨便用鐵鉗撬一下,鐵箍便斷成兩截。然後,他將那些散了架的蒸籠板子用布巾擦乾淨,放在一邊,將那些銹斷了的鐵屑釘子一一拔下來,用光刨把板子的兩邊再輕輕地刨幾下,拿出一把小小的木鑽子來,在木板的兩側,開始鑽孔。按理說,應該在鑽孔的地方,用上曲尺量一下各個孔的距離和位置再鑽才更合適啊。怎麼這位師傅卻要偷工減料呢?大概是看出了我的疑惑,圓匠笑了笑說,熟能生巧,自己做這一門手藝十多年了,已經手到擒來,不必浪費時間了。
只見他三下五除二,將蒸籠的十多塊板子全部重新鑽好了孔,從工具箱裡拿出竹釘來,手腳麻利地插在了小孔里,然後又用小鐵錘輕輕地敲幾下,將兩塊木板合在一起。待木板全部用竹釘穿好後,再用鐵鉗剪下一段鐵絲來,再慢慢將木板箍起來。十多分鐘,一個木蒸籠便修整得結結實實了。
在忙碌了近半天的時間後,圓匠渾身上下已經大汗淋漓了。這時候,有人從家裡端過來一碗熱氣騰騰的生薑白糖開水來,遞給圓匠喝。圓匠吹了吹熱氣,待糖水稍稍冷些後,便仰起脖子一飲而盡。
一般來說,圓匠收的工錢都很少,修補一件家什,多則五六塊,少則兩三塊。
吃飯的時候,我弄了一些豌豆,韭菜炒雞蛋,干蘿蔔皮炒臘肉,以及一斤白酒,和圓匠邊喝邊聊起來。
他告訴我,他家住在通順河畔的榮家湖村,十六歲高中畢業後,做圓匠出身的父親,讓他秉承父業,學了這門手藝。父親告誡他說,百藝好藏身,只要把手藝學好、學精、學通了,不愁賺不到錢,不愁沒飯吃。所以,他很用功,跟父親學了這門手藝,方圓幾十里地的人,都找他們修過家什,大多數人都認識他。
聊天中,當他得知我是村裡的一位民辦教師,很愛好文學創作和新聞寫作時,高興得一下子跳了起來:「真的嗎?我今天可算是遇到知己了。」
作者簡介
楊自濤,中國散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