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蒺藜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蒺藜花
t016f8d66a282c70ee0.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7531185&sid=7805278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蒺藜花

漢語拼音:Jí Lí Huā
別名:
性味歸經:味辛;性溫。歸肝經
功能:祛風和血
主治:白癜風

蒺藜花,中藥名。為蒺藜科蒺藜屬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的花。主治白癜風。[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蒺藜花

拼音名:Jí Lí Huā

英文名:Flower of Puncturevine Caltrop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Tribulus terrestris L.2.Tuibulus cistoides L.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藥材基源: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的花。

採收和儲藏

5-8月採收,陰乾或烘乾。

原形態

  • 1.蒺藜 一年生草本。莖通常由基部分枝,平臥地面,具棱條,長可達1m左右;全株被絹絲狀柔毛。托葉披針形,形小而尖,長約3mm;葉為偶數羽狀複葉,對生,一長一短;長葉長3-5cm;寬l.5-2cm,通常具6-8對小葉;短葉長1-2cm,具3-5對小葉;小葉對生,長圓形,長4-15mm,先端尖或鈍,表面無毛或僅沿中脈有絲狀毛,背面被以白色伏生的絲狀毛。花淡黃色,小型,整齊,單生於短葉的葉腋;花梗長4-10mm,有時達20mm;萼5,卵狀披針形,漸尖,長約4mm,背面有毛,宿存;花瓣5,倒卵形,先端略呈截形,與萼片互生;雄蕊10,着生與花盤基部,基部有鱗片狀腺體。子房5心皮。果實為離果,五角形或球形,由5個呈星狀排列的果瓣組成,每個果瓣具長短棘刺各1對,背面有短硬毛及瘤狀突起。花期5-8月,果期6-9月。
  • 2.大花蒺藜 多年生草本。枝匍匐或上升,密被柔毛。葉對生,長2.5-4.5cm,有小葉4-7對;小葉近無柄或具短柄,紙質,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先端近圓形而急尖,基部偏斜;托葉對生,披針形或近鐮刀狀,長約6mm。花大,單生葉腋,直徑約3cm,花梗約與葉等長;萼片披針形,長約8mm,外面被長柔毛;花瓣倒卵狀長圓形,長約20mm;子房被淡黃色硬毛,花柱粗壯,長約2mm,柱頭裂片小。分果片長8-12mm,有小瘤體和銳刺2-4條。花期5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

  • 1.生於荒丘、田邊及田間。
  • 2.生于海濱砂灘或荒地上。

資源分布

  • 1.分布於全國各地。

性味

辛;溫

歸經

肝經

功能主治

祛風和血。主白癜風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3-5。

各家論述

《本草衍義》:治白癜風。陰乾為末,每服三、二錢,飯後以酒調服。[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蒺藜花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蒺藜花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