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果蛇葡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藍果蛇葡萄(學名:Ampelopsis bodinieri)又名閃光蛇葡萄、蛇葡萄,是葡萄科、蛇葡萄屬木質藤本。小枝圓柱形,有縱棱紋,無毛。卷鬚2叉分枝,相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葉片卵圓形或卵橢圓形,不分裂或上部微3淺裂,長7-12.5厘米,寬5-12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心形或微心形,邊緣每側有9-19個急尖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均無毛;基出脈5,中脈有側脈4-6對,網脈兩面均不明顯突出;葉柄長2-6厘米,無毛。花序為復二歧聚傘花序,疏散,花序梗長2.5-6厘米,無毛;花梗長2.5-3毫米,無毛;產陝西、河南、湖北、湖南、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生山谷林中或山坡灌叢蔭處,海拔200-3000米。
- 中文學名:藍果蛇葡萄
- 拉丁學名:Ampelopsis bodinieri (H. Lév. & Vaniot) Rehder
- 別 稱:閃光蛇葡萄、蛇葡萄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薔薇亞綱
- 目:管花目
- 科:葡萄科
- 屬:蛇葡萄屬
- 分布區域:產陝西、河南、湖北、湖南、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地。
形態特徵
木質藤本。小枝圓柱形,有縱棱紋,無毛。卷鬚2叉分枝,相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葉片卵圓形或卵橢圓形,不分裂或上部微3淺裂,長7-12.5厘米,寬5-12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心形或微心形,邊緣每側有9-19個急尖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均無毛;基出脈5,中脈有側脈4-6對,網脈兩面均不明顯突出;葉柄長2-6厘米,無毛。
花序為復二歧聚傘花序,疏散,花序梗長2.5-6厘米,無毛;花梗長2.5-3毫米,無毛;花蕾橢圓形,高2.5-3毫米,萼淺碟形,萼齒不明顯,邊緣呈波狀,外面無毛;花瓣5,長橢圓形,高2-2.5毫米;雄蕊5,花絲絲狀,花葯黃色,橢圓形;花盤明顯,5淺裂;子房圓錐形,花柱明顯,基部略粗,柱頭不明顯擴大。
果實近球圓形,直徑0.6-0.8厘米,有種子3-4顆,種子倒卵橢圓形,頂端圓飩,基部有短喙,急尖,表面光滑,背腹微側扁,種臍在種子背面下部向上呈帶狀漸狹,腹部中棱脊突出,兩側窪穴呈溝狀,上部略寬,向上達種子中部以上。花期4-6月,果期7-8月。
主要價值
藥用
根(上山龍):酸、澀、微辛,平。消腫解毒,止痛止血,排膿生肌,祛風除濕。用於跌打損傷,骨折,風濕腿痛,便血,崩漏,帶下病,慢性胃炎,胃潰瘍等。[1]
生長環境
生長于山谷林中或山坡灌叢蔭處,海拔200-3000米。模式標本采自貴州貴陽。
分布範圍
產於陝西、河南、湖北、湖南、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