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藍橋驛見元九詩(白居易詩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藍橋驛見元九詩(白居易詩作)

白居易詩作
圖片來自搜狗網

815年(元和十年),元稹自唐州奉召還京,春風得意,道經藍橋驛,在驛亭壁上留下一首《留呈夢得、子厚、致用》的七律。八個月後,白居易自長安貶江州,滿懷失意,經過這裡,讀到了元稹這首律詩。前後八個月,風雲變幻如此詭譎,白居易感慨萬千地寫下這首絕句《藍橋驛見元九詩》。

基本內容

 藍橋驛見元九詩

  作者:白居易

  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

  每到驛亭先下馬,循牆繞柱覓君詩。

  [全部注釋]

  藍橋驛:藍橋在陝西省藍田縣東南藍溪,地處長安東南要道上。

  [寫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初春,元稹在經歷了五年貶謫生活之後,自唐州(在今湖北)奉詔還京,經過藍橋驛,心情不錯,題七律於驛亭壁,題為《留呈夢得、子厚、致用》,詩中有"心知魏闕無多地,十二瓊樓百里西"那樣得意之句。然而到長安不久,三月就又遠謫通州(四川東北部,大巴山之南,長江北)。八月,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途經藍橋驛,讀到元稹的詩,想想朝政風雲多變,不禁感慨萬千地寫下了這首絕句。這來來往往的變故,就是"藍田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的故事,其中當然寄寓了作者對世事無常,仕宦險惡的感慨。後兩句表面是?quot;覓君詩",其實真正的意思是說我們兩人先後經歷着同樣坎坷的人生道路,同是天涯遷客。白詩向以曉暢著稱,然此詩卻比較含蓄蘊藉。

  元稹題在驛亭的那首詩說:「千層玉帳鋪松蓋,五出銀區印虎蹄。」「玉帳」、「銀區」說明他經過這裡時正逢春雪,所以白詩一開頭就說:「藍橋春雪君歸日」。元稹西歸長安,事在初春,小桃初放;白居易東去江州,時為八月,滿目秋風,因此,第二句接上「秦嶺秋風我去時」。「秦嶺」泛指商州道上的山嶺,是他此行所經之地①。白居易謫江州,自長安經商州這一段,與元稹西歸的道路是一致的。在藍橋驛既然看到元詩,後此沿途驛亭很多,還可能留有元稹的題詠,所以三、四句接着說:「每到驛亭先下馬,循牆繞柱覓君詩。」

  這首絕句,乍讀只是平淡的征途紀事,頂多不過表現白於元交誼甚篤,愛其人而及其詩而已。其實,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卻暗含着詩人心底下的萬頃波濤。

  元稹於元和五年自監察御史貶為江陵士曹參軍,經歷了五年屈辱生涯。到元和十年春奉召還京,他是滿心喜悅、滿懷希望的。題在藍橋驛的那首七律的結句說:「心知魏闕無多地,十二瓊樓百里西。」那種得意的心情,簡直呼之欲出。可是,好景不常,他正月剛回長安,三月就再一次遠謫通州。所以,白詩第一句「藍橋春雪君歸日」,顯然在歡笑中含着眼淚。更難堪的是:正當他為元稹再一次遠謫而難過的時候,現在,自己又被貶江州。那麼,被秦嶺秋風吹得飄零搖落的,又豈只是白氏一人而已,實際上,這秋風吹撼的,正是兩位詩人共同的命運。春雪、秋風,西歸、東去,道路往來,風塵僕僕,這道路,乃是一條悲劇的人生道路!「每到驛亭先下馬,循牆繞柱覓君詩」,詩人處處留心,循牆繞柱尋覓的,豈只是元稹的詩句,簡直是元稹的心,是兩人共同的悲劇道路的軌跡!友情可貴,題詠可歌,共同的遭際,更是可泣。而這許多可歌可泣之事,詩中一句不說,只寫了春去秋來,雪飛風緊,讓讀者自己去尋覓包含在春雪秋風中的人事升沉變化,去體會詩人那種沉痛悽愴的感情。這正是所謂「言淺而深,意微而顯」,極盡風人之能事。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