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藍田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藍田街道(古屬漳州府龍溪縣),隸屬於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地處漳州中心城區中部。1996年,龍海市步文鎮(除兩個行政村劃歸龍海市榜山鎮外)歸新成立的龍文區,1997年3月,原步文鎮拆分為步文、藍田、朝陽3鎮。2018年11月,藍田撤鎮設街道;2019年9月,藍田街道西坑、梧橋、浦口、檀香、陽光、麗景等6個社區劃歸景山街道管轄。藍田街道西鄰步文街道,西鄰朝陽街道、景山街道,東鄰漳州台商投資區角美鎮,南面和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顏厝鎮,龍海市榜山鎮隔江相望,下轄18個社區。[1]

中文名: 藍田街道

外文名: LANTIAN

行政區類別:街道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下轄地區: 18個社區

電話區號: 0596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45844人(2010年)

著名景點:亞熱帶季風氣候

機 場: 漳州東山機場(籌)

火車站:漳州東站,漳州站,角美站

車牌代碼: 閩E

歷史沿革

藍田街道境地秦時屬閩中郡;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屬會稽郡,建安初年屬會稽郡侯官縣;三國時吳永安三年(260年)屬揚州建安郡東安縣;晉太康三年(282年)屬晉安郡晉安縣。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置龍溪縣,隸屬南安郡,境地屬龍溪縣。隋大業三年(607年)屬建安郡龍溪縣。唐武德五年(622年)屬豐州(治在南安)龍溪縣;貞元初廢豐州併入泉州(治在今福州);嗣聖元年(684年)析泉州的莆田、南安、龍溪置武榮州(治在南安),境地屬武榮州龍溪縣。唐垂拱二年(686年)析龍溪縣南境置漳州。其時,境地仍屬武榮州龍溪縣;景雲二年(711年)改武榮州為泉州(治在晉江),境地屬泉州龍溪縣;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割泉州的龍溪縣屬漳州,境地屬漳州郡龍溪縣;天寶元年(742年)改漳州為漳浦郡,境地仍屬龍溪縣;乾元二年(759年)漳浦郡復名漳州;貞元二年(786年)漳州州治遷於龍溪縣鳳高山桂林村(今屬薌城區),龍溪縣成為附廓縣,境地屬之。藍田街道實際管轄圳頭村、西坑村、小港村、湘橋村、蘭田村、梧橋村、東嶼村、蔡坂村、藍田農場,梧浦村委會在國道324線的西北部實際由龍海市榜山鎮管轄。1999年11月,成立鶴鳴社區,2004年9月,成立景山社區。2018年11月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漳州市龍文區藍田鎮和朝陽鎮撤鎮設街的批覆閩政文〔2018〕301號同意撤銷龍文區藍田鎮、朝陽鎮,設立龍文區藍田街道辦事處、朝陽街道辦事處。以上區劃調整後行政區域不變。藍田撤鎮設街道。2018年12月漳州市龍文區人民政府關於《關於梧橋村等7行政村撤村設居及增設梧店社區的請示》(漳龍藍政〔2018〕112號)收悉。經區政府2018年第二十一次常務會議研究,同意撤銷梧橋村民委員會、蔡板村民委員會、西坑村民委員會、東嶼村民委員會、藍田村民委員會、湘橋村民委員會、小港村民委員會,設立梧橋社區居民委員會、蔡板社區居民委員會、西坑社區居民委員會、東嶼社區居民委員會、藍田社區居民委員會、湘橋社區居民委員會、小港社區居民委員會;同意梧店自然村從梧橋村析出,以原梧店自然村區域範圍設立梧店社區居民委員會。2019年9月,漳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同意龍文區增設景山街道辦事處的批覆,劃藍田街道西坑社區、梧橋社區、浦口社區、檀香社區、陽光社區、麗景社區歸景山街道管轄。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藍田街道地處漳州市區東大門,位於117°41′E-117°45′E,24°29′N-24°32′N之間,地處漳州平原中部,東與漳州台商投資區、龍海市接壤,南隔九龍江西溪與龍海市相望,西鄰步文鎮,北依朝陽鎮,屬漳州市新城區的組成部分。

氣候環境

藍田街道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平均氣溫21.4℃,年降雨量1400-1500㎜,無霜期可達334天。土壤以磚紅壤性紅壤和水稻土為主,優越的自然地理和氣候為農業和林業的多種經營活動提供極有利的條件。

社會事業

轄區內有中學2所、興辦文化技校,已初步形成普教、成教、幼教、職教全面發展的教育格局;小學的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普及率均達到省頒標準。積極開展群眾性文化娛樂活動。堅持抓好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主要內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單位、文明村、戶的評比創建活動,共有2個村被評為市級文明村,小港村被列為省、市級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典型。

基礎設施

藍田街道屬於漳州平原的一部分,境內水系發達,全省第二大河流九龍江沿鎮南邊緣向東環流而過,南瀕九龍江西溪北岸與龍海市顏厝鎮隔江對望,北臨九龍江北溪南岸,九十九灣穿境而過,此外還有坑塘等遍布。全鎮轄區總面積32.2平方公里,人口3萬餘人,耕地面積4000畝。下轄2個社區居委會,8個行政村。該鎮區位優越,迎賓大道、水仙大道、江濱大道、漳龍高速公路貫穿全境,與廈、漳、龍高速公路入口處的最近距離僅2公里。交通活躍,信息靈敏,具備第二、第三產業大發展的條件。藍田鎮地勢平坦,南臨九龍江西溪,水資源豐富,擁有兩座水庫:長山水庫和撲船水庫,展農業的條件優越。建鎮以來,他們按照「在特色上創優勢,在開發上創新業」的發展思路,積極發展高優精緻農業。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發展小城鎮建設和新村建設,投入大量資金髮展農村基礎設施。他們已全面實現了村村通路、通水、通電,廣播、電視、通訊設施及條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優越的地理位置,加上比較完善的基礎設施,藍田鎮的對外開放條件更加成熟。

旅遊資源

藍田街道歷史上文化鼎盛,明清時期有多人出任刑部主事、杭州知府等職,據說小港村開社祖先唐進文系宋朝宮庭里皇子、公主們的老師,轄區內古厝大宅櫛次磷比,文化氣息濃厚,是當代書畫名家黃稷堂的故里,還有許多歷代皇帝賜封的「文魁」「武魁」等牌匾,林閣老墓、牌坊都在此,展示着藍田鎮淵遠的人文氣息。擁有許多文物古蹟,初步形成以省級重點風景區「雲洞岩」為中心,以龍文塔、瑞竹岩、石室岩、江東橋、萬松關為依託,以北溪江東和江濱路沿江為襯托的城郊型「山水」風景旅遊區大框架。景區內有許多名人摩崖石刻,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有歷史悠久的「仙亭岩」「崇真庵」「天定樓」,檀林自然村有「威惠廟」,祀開漳聖王陳元光,祠堂有歷代皇帝賜封大匾「文武進士」等十一個古蹟名匾。

產業結構

藍田街道臨近漳州市區,接受經濟輻射作用較大,是龍文區主要工業生產基地。近年來積極調整工業結構,不斷增資擴產,現已形成了木材加工、家具製造、農副產品加工和建築建材等四大主導產業。農業方面主要發展食用菌、茭白筍種植和養殖業等城郊型高優農業。工業方面。積極調整工業結構,扶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形成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一批民營企業發展步伐加快,不斷增資擴產,現已形成了木材加工、家具製造、農副產品加工和建築建材等四大主導產業,擁有各類企業930家,其中木材加工企業755家,家具製造企業79家,農副產品加工企業2家,建築建材企業9家;外資企業3家;已培育堯富家具等16家規模工業企業。其中堯富家具、裕興果蔬、東方食品、嘉億制罐四家企業年產值上億元。2005年全鎮完成工業總產值16.03億元。農業方面。主要發展食用菌、茭白筍種植和養殖業等城郊型高優農業。全鎮已種植木耳3000萬袋,蘑菇2.6萬平方,茭白筍、蔬菜1000畝,養殖家禽5.1萬隻,生豬1.1萬頭。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680元,2006年農業產值1.045 億元。

視頻

藍田街道平安建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