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繼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藍繼宗(959年-?) [1] ,字承祖,廣州南海人。原為南漢皇帝劉鋹宮中的小宦官,12歲時隨劉鋹降宋,進入北宋皇宮任職。
- 他在北宋先後經歷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宋四朝,深得歷代皇帝的信任,曾隨宋太宗出征北漢,負責在軍中傳旨,還曾出巡秦州,為知州溫仲舒辯誣,支持溫仲舒驅逐渭南的番族,把渭南從邊地變成了內地。
- 在出任賞賜党項首領李德明的加恩使時,藍繼宗還以精準的射術贏得李德明的尊重。
- 藍繼宗年老後以景福殿使、邕州觀察使的身份回家養病。去世後被贈官為安德軍節度使,諡號「僖靖」。
基本信息
姓名 藍繼宗
|
字號 字承祖
|
民族 漢族
|
官職 景福殿使、邕州觀察使
|
追贈 安德軍節度使
|
諡號 僖靖
|
出生地 廣州南海(佛山市南海區)
|
出生時間 959年
|
去世時間 不詳
|
所處時代 宋朝
|
主要成就 歷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宋四朝
|
人物生平
降宋隨征
- 藍繼宗,字承祖,廣州南海人。原是南漢皇帝劉鋹宮中的小宦官,北宋開寶四年(南漢大寶十四年,971年),宋軍攻入廣州,劉鋹投降,藍繼宗隨之來到開封,進入宋朝皇宮任職,時年十二歲。
- 太平興國四年(北漢廣運六年,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率軍親征北漢,已經擔任中黃門的藍繼宗隨軍出征,在攻打北漢都城太原城的時候,他在各營陣中傳達詔命,多合宋太宗的心意。 [2]
據實直言
- 淳化四年(993年),同知樞密院事溫仲舒被罷職任秦州(今陝西秦州)的知州,秦州邊境有大、小洛門寨,自唐末陷入西羌,溫仲舒曉諭西羌首領獻地歸宋,把他們遷到渭北。言官認為溫仲舒惹事,請求罷去他。宋太宗派藍繼宗前去察看,藍繼宗回來後上奏說大、小洛門寨地勢險要,產好木材,不能放棄。宋太宗很高興,又派藍繼宗去慰勞賞賜溫仲舒。 [3]
侍候真宗
- 此後藍繼宗歷遷西京作坊副使、勾當內東門。深得宋真宗信任。元德太后、章穆皇后下葬,藍繼宗為按行園陵使。
- 景德元年(1004年)秋,宋真宗北征澶州(在今河南濮陽)時,他任勾當留司、皇城司。
- 景德四年(1007年)正月宋真宗拜謁諸陵,皇陵附近缺水,藍繼宗就把泉水引到陵下,百官侍從都由此渡過。因此他被提升為入內副都知,為天書扶侍都監。真宗皇帝詔命他和李神佑排列東封扈從內侍的功勞,入內供奉官范守遜等告他排列的不公平,他被罷去都知的職務。但不久,宋真宗在汾脽祭祀,藍繼宗重新出任天書扶侍都監,後又升為東染院使。
-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藍繼宗任會州刺史,升為崇儀使、勾當皇城司。朝廷修玉清昭應宮,他和劉承珪負責。宮修成後,他升為洛苑使、高州團練使,充當都監。因章穆皇后陵的墓道下陷,他被貶為如京使。負責修景靈宮,升為南作坊使,又修會靈、祥源觀。
-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宋真宗到亳州朝拜太清宮,他為管勾留司、大內公事,提舉在京諸司庫務,勾當三班院、修國史院,還出任賞賜党項首領趙德明(即李德明,賜姓趙)的加恩使,趙德明與藍繼宗射箭,藍繼宗每發必中,趙德明把自己所乘的名馬贈送給他。藍繼宗為內侍省右班都知,升為入內都知。[4]
辭官歸養
- 宋仁宗即位後,藍繼宗升為左騏驥使、忠州防禦使、永定陵修奉鈐轄。歷任昭宣、宣政、宣慶使。他多次上表請求辭官,宋仁宗特免他入朝拜舞和跟從皇帝出行。不久,他又堅決請求罷去都知,就以景福殿使、邕州觀察使的身份回家養病。景福殿設使,從大中祥符年間到藍繼宗,只有三人擔任過。
- 藍繼宗去世後被贈官為安德軍節度使,諡號「僖靖」。[5]
主要成就
- 藍繼宗一生最大的成就是支持溫仲舒收復渭南地區,使渭南從少數民族雜居的邊地,變成了漢人控制的內地。
人物評價
- 《宋史》:「繼宗事四朝,謙謹自持,每領職未久,輒請罷。」 [1]
史籍記載
- 《宋史·列傳第二百二十六·宦者二》有傳。 [1]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宋史 卷四百六十七 列傳第二百二十六 宦者二 藍繼宗傳
- ↑ 《宋史·列傳第二百二十六·宦者二》從征太原,傳詔營陳間,多稱旨。
- ↑ 《宋史·列傳第二百二十六·宦者二》秦州並邊有大、小洛門砦,自唐末陷西羌。雍熙中,溫仲舒諭酋豪使獻其地,徒眾渭北。言者以為生事,請罷仲舒。太宗遣繼宗往按視,還奏二砦據要害,產良木,不可棄。帝悅,復使繼宗勞賜仲舒。
- ↑ 《宋史·列傳第二百二十六·宦者二》車駕幸亳州,管勾留司、大內公事,提舉在京諸司庫務,勾當三班院,修國史院。為趙德明加恩使,德明與繼宗射,繼宗每發必中,德明遺以所乘名馬。為內侍省右班都知,遷入內都知。
- ↑ [《宋史·列傳第二百二十六·宦者二》仁宗即位,遷左騏驥使、忠州防禦使、永定陵修奉鈐轄。歷昭宣、宣政、宣慶使。累上章求致仕,特免入朝拜舞及從行幸。頃之,復固請罷都知,以景福殿使、邕州觀察使家居養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