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驀山溪 寄寶學

《驀山溪 寄寶學》

作品名稱: 《驀山溪 寄寶學》

創作年代: 宋代

文學體裁: 詩

作 者:劉子翬

《驀山溪 寄寶學》宋代著名理學家劉子翬的詩。[1]

劉子翬是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就是他的學生。錢鍾書先生稱朱熹是「道學家中間的大詩人」,而稱他是「詩人里的一位道學家」[2]

劉子翬受其父愛國思想影響很深,早年游秦、洛、趙、魏時,就注意搜訪古蹟,了解歷史,以體會國家興衰規律,南渡後雖隱居鄉里,但無時不憂國,唯因病魔纏身,無力請纓,壯志難酬,因而寫入詩中,多以長篇或組詩全景式地反映社會時事。[3]

目錄

詩詞正文

作品賞析

這首詞的兩片各有中心。上片是「無處問英雄」。「平台戲馬」系用項羽典故 。「戲馬台」在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南效雲龍山下,昔日項羽曾在此操練兵馬。後來,劉裕也於重陽節在此大會賓客。項羽、劉裕,皆一時豪傑,但時過境遷,英雄已逝 。「無處問英雄 」,既是作者對已逝英雄的感嘆,也是對當世英雄的尋覓,但理想的英雄又在何處呢!由於作者為沒有英雄人物可報效祖國而焦慮,所以他才感到重九時節「浮煙冷雨」的壓抑,才覺得「年年如舊」的只有黃花,也才「佇立時搔首 」。下片的中心是「一醉萬緣空 」。正因為作者要在昏醉中尋找解脫與安慰,所以客來後才只有「草草三杯酒 」,所以才勸寶學「莫貪伊、金印如斗」,與作者一道「賦歸來」,去過「芟壠麥,網溪魚」的隱居生活 。把上下兩片聯繫起來,那麼全詞的主旨應該是 :深感救國無人,國事無望,作者遂欲斷絕萬緣。——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心突出,組織緊密,是這首詞的特色。

劉子翬生活在南北宋交替之際,國家面臨覆亡危險,急需濟世之才。當時善於帶兵的大將並不少,但他們互不信任,彼此掣肘、猜忌,致使宋軍節節失利。 這闋詞中「無處問英雄」一語蘊含着作者極深沉的時事之嘆,不是普通的弔古詩詞。

這是一首重陽寄人之作。詞中全用與重陽有關的物事,經過加工處理,作者有意識地改變了它們的面貌,使其更好地為抒情達意服務。比如,詞篇一開始用「浮煙冷雨」形容就跟秋高氣爽的時節相異。作者勾畫這幅天色,是要為全篇籠罩一層寒冷陰霾的氣氛。

至於三、四句提點黃花,不去欣賞也未描寫,只說是「但黃花 、年年如舊」。說只有黃花「年年如舊」言外之意此外的一切都不「如舊」,這當然就深化了「無處問英雄」的感慨 。「茅舍底,竹籬東」是重陽賞菊的地方,陶淵明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下。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詩句,李清照也有「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的吟詠。不過,本篇的主人公於此,卻不把酒,也不賞菊,而是「佇立時搔首」。

這裡,詞篇再現人物形象把作者憂國的情緒推到了高峰。自然,詞人過重九也並非無酒,比方說客來之後就有「草草三杯酒 」。只是這裡的飲酒,並非是為賞菊助興,也不是為了登高催詩,而是要自己「一醉萬緣空」,要寶學「莫貪伊、金印如斗」。——以上寫黃花、寫竹籬、寫飲酒,都直接觸及社會現實,同單純的賞菊的品酒、慕求清高是大相徑庭的。接下去,「病翁」是子翬自號。「賦歸來」,用陶淵明歸去來辭》,以示歸隱之意。陶淵明以愛菊聞名,這事本身也就和重陽有關。不過劉子翬的「賦歸來」乃是要「芟壠麥,網溪魚 」,並非有意戀菊。總之,只因作者的心緒不佳,所以在他眼裡的重九美景全都變了樣;而出現作者筆下的、改變風物又反襯和強化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這種情景交融的創作方法,是這闋詞存在藝術魅力的根本原因。

作者簡介

 
原圖鏈接[劉子翬圖片 圖片來源]

劉子翬生於1101年(北宋建中靖國元年),卒於1147年(南宋紹興十七年),字彥沖、文平,號屏山病翁,崇安(今屬福建武夷山市)人。以父任補承務郎,辟真定幕府。南渡後,通判興化軍,秩滿,詔留任,以疾辭。築室屏山,專事講學。與胡憲、劉勉之為道義交,朱熹曾從之受業。紹興十七年(1147)卒,年四十七,諡文靖,正史記述劉子翬妣竇氏,生子:暄、宗、桂、璅,但在靖康之變時竇氏及子均遇難而亡,後以兄劉子羽庶子瓚字劉坪為後。《宋史》有傳。有《屏山集》二十卷。《強村叢書》輯其《屏山詞》一卷。

葬於寧化縣地名羅洞村,出水蓮花形。[4]

"病翁"是子翬自號。"賦歸來",用陶淵明《歸去來辭》,以示歸隱之意。陶淵明以愛菊聞名,這事本身也就和重陽有關。不過劉子翬的"賦歸來"乃是要"芟壠麥,網溪魚",並非有意戀菊。總之,只因作者的心緒不佳,所以在他眼裡的重九美景全都變了樣;而出現作者筆下的、改變風物又反襯和強化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這種情景交融的創作方法,是這闋詞存在藝術魅力的根本原因。

視頻

四書一說從朱熹開始,康震:他開創了儒學的一代新風

..

參考資料

  1. 《驀山溪 寄寶學》 詩詞名句網
  2. 朱熹的那些事 騰訊網,發布時間;2021-08-06
  3. 《劉子翬簡介》 古詩文網
  4. 建陽山村驚現屏山書院,為朱熹啟蒙老師劉子翬所建 悅讀茶書會,發布時間;2021-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