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蔡小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蔡小香(名中醫)

1900年,李叔同與許幻園、袁希濂、蔡小香、張小樓義結金蘭,攝影留念原圖鏈接原圖地址

簡介

蔡小香,男,漢,(1862~1912年)。名鍾駿,字軼侯,為上海寶山蔡氏婦科第五世醫。先世蔡杏農乾隆年間開始行醫,父硯香(1826~1896年)為婦科名醫。蔡氏醫學集各家之長,補土取法李東垣,濕陰宗尚朱丹溪,善權衡病情輕重,急病求速效,久病標本兼治。用藥各有宜忌,不輕用峻厲之品,每方用藥不過十味,世有「蔡一帖,九加一」之稱。於婦女經、帶、胎、產以調理為主,養血為先,適合婦女病理,治效特顯。日診百人以上,為當時上海四大名醫之一。

人物簡介

蔡小香,清末醫家。名鍾駿,字軼侯,為上海寶山蔡氏婦科第五世醫。先世蔡杏農自乾隆年間開始行醫,父硯香(1826~1896年)為婦科名醫。蔡氏醫學集各家之長,補土取法李東垣,濕陰宗尚朱丹溪,善權衡病情輕重,急病求速效,久病標本兼治。用藥各有宜忌,不輕用峻厲之品,每方用藥不過十味,世有"蔡一帖,九加一"之稱。於婦女經、帶、胎、產以調理為主。

蔡氏有志振興中國醫學,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與李平書等創立上海醫務總會任總董,翌年接替周雪樵繼任中國醫學會會長。出資創辦《醫學報》,內容中西兼收。宣統二年(1910年)又與唐乃安創辦《上海醫學雜誌》。光緒三十年,美國發生排華事件,蔡小香聯絡醫界人士聲援受欺華工,抵制洋藥,發展國產藥品。在此前後,舉辦中國醫學會、上海醫學講習所、上海中醫專科訓練班、蔡氏學堂、兢業師範學堂等。生平愛好詩文、金石、書畫,頗有文名。[1]

家庭背景

蔡氏女科肇始於清代乾隆年間,始祖蔡氏杏農,一介儒生,早年在文學上推崇安徽桐城派,專心於詞賦詩韻。中年偏愛醫道,刻意攻讀,苦心孤詣。手抄醫書百餘本,反覆批註,指迷補正。為鄉里治病,每獲良效,於是名聲四揚。其子蔡半耕亦絕意功名,隨父侍診,潛移默化,每遇疑難病症,反覆推敲,細心琢磨,直至心領神會。對於歷代名家的醫著及民間驗方,廣為吸取。無論時病傷寒、經帶痘瘍,內外婦兒均有建樹,尤擅婦科。到三世蔡柄(枕泉),就以醫道傳業。幼時聰慧,博覽醫書,又自嫌學織短淺,而外出尋師以求進取,當時滬上世醫淵源的名家,他都登門造訪,虛心求教,博採眾長。認為:"既為三世醫,當圖良醫實名"。自此醫道更精神淵博,醫術日進,聲譽日隆,對於婦科的四診辨治,經驗用藥,更具特色。四世蔡兆芝(1825~1896)號硯香(同治二年癸亥科貢生),繼父業,勤於醫理,又多才藝。在診務之暇,整理先輩驗案驗方,著書撰文。均散佚於兵火戰亂。硯香公還擅長丹青,尤繪蓮為著,匠心獨具,自號"愛蓮居士",深得方讚譽,求墨者眾,應接不暇,有"蔡荷花"之雅號,其醫術方墨均名噪一方。蓀名鍾駿,號軼侯(光緒甲申黃科廩生),重承庭訓,克循醫理,深研歧黃之術,造詣精湛,又得祖傳流派要旨。六世蔡香蓀(1888~1943)名章,安耀章,號抱冰,曾就讀於同濟醫工學堂(同濟大學前身),故承繼祖業後,醫名頗著,曾創江灣醫院,還出任過中國醫學院副院長。早年參加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先生從事抗清活動。對抗日救國行動,屢有貢獻,且關心群眾疾苦,熱心社會公益,出錢出力,終生不懈。鄉里長老,至今猶能樂道。七世蔡小蓀、蔡柏春等皆為當代名醫。

醫療特長

婦女經、帶、胎、產。

用藥特點

用藥各有宜忌,不輕用峻厲之品,每方用藥不過十味,世有"蔡一帖,九加一"之稱。

社會職務

設診所於上海老閘萬福樓後和街(今北京東路596弄17號)。門庭若市,婦孺皆知,名聞大江南北,於貧病則送診給藥,頌者不絕。1904年參與籌組醫學總會,被推為該會總董,並創辦《醫學報》(半月刊)後易名《醫學公報》,系上海最早發行的醫學期刊,繼又創立中國醫院,自任院長。

治學思想

蔡氏提倡中西醫匯通,主張"吸收外來先進醫學補我不足,納西方之鴻寶,保東國之粹言,溝而通之,合而鑄之"。

學術內容

一、氣血乃和生身之本,調經當理氣為先。

二、審證求因,肝脾腎為要;調理沖任,以通宣為用。

三、血證崩漏,首辨陰陽。

四、閉經痼疾,尤分滯枯。

五、帶下為病,以別虛損濕熱。

六、治妊之要,宜清補平和。

七、產後諸病,應扶虛消瘀。

八、症瘕為患,須祛瘀痰郁滯。

九、種子求嗣,髯葆精養血,調經消和征。

主要領域

女科

醫學貢獻

蔡氏女科在學術上能宗古而不泥古,博採眾長,融匯貫通。補土取法李東垣,滋明宗尚朱丹溪,調氣首推汪石山,理血尤崇葉天士。審證求因,貴乎精詳;遣方用藥,須知權變;當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權衡輕重而不偏,適度寒溫而不怫,急症須單刀徑直,務期脫險奏功;久病則標本兼顧,不求速愈立效。經病注重肝脾腎,當調理氣血為主,以通為用,通補結合;閉則不尚攻伐,崩則不專止澀。用藥深諳藥性,重視歸經配伍,順陰陽之序,適四氣之和,制寒熱水火之偏勝,配動靜升降之合度;切忌損氣耗血峻厲之藥,慎用礙脾妨胃滯濕之品。蔡氏近代又主張:辨病與辨證結合,分期與分型結合,中醫病機病因與西醫病理變化結合,藥物傳統效用與現代實驗研究結合。驗方今用,務求實效。

獲得榮譽

蔡氏於婦女經、帶、胎、產以調理為主,養血為先,適合婦女病理,治效特顯。日診百人以上,為當時上海四大名醫之一。

個人生活

生平愛好詩文、金石、書畫,頗有文名。

出版著作

著有《種橘山房醫論》、《婦科述要》、《女科秘箋》、《驗方秘錄》等方, 均散佚於兵火戰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