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蔡忠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蔡忠笏
出生 1892年
浙江東陽
逝世 1971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軍人
知名於 參加北伐戰爭
抗日戰爭



1971年,蔡忠笏將軍逝世,終年79歲。

蔡忠笏系務農世家,父親粗通文墨,曾對蔡的啟蒙發揮作用。[1]

人物生平

蔡忠笏,浙江東陽人,13歲時入本地小學就讀,兩年多後高小畢業。[2]

  • 1908年初,蔡忠笏赴杭州,考入浙江陸軍小學,1911年暑期畢業。同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11月革命軍"光復"杭州時,蔡氏曾有參加,後投入黃興將軍的麾下。
  • 1915年7月,蔡忠笏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炮科,據說因蔡氏身材矮小,入學時幾被淘汰。
  • 1917年初,蔡忠笏從保定軍校畢業,到浙江陸軍第一師炮兵一團任見習軍官。次年孫逸仙先生在廣州建立護法軍政府,浙江表示擁護,陸軍第一師編成浙江援閩第一師。
  • 1920年該師與陳炯明作戰,於潮汕地區被陳大敗,蔡氏一時脫離軍界,回東陽老家。由於蔡系炮兵科班,理科優良.

於1921年7月至次年11月在東陽中學任教數學。

  • 1922年,蔣介石先生任粵軍參謀長,試圖組織炮兵,便邀蔡氏赴福州共圖大業,但蔡氏抵達福州後,蔣先生因和許崇智不合,離開粵軍去了上海,蔡氏經人介紹在東路討賊軍炮營任職;該軍戰力低劣,紀律鬆散(據說所經之處雞犬不留),後被陳炯明大敗於博羅城,幾近全軍覆滅,後殘部被孫先生遣粵軍救出,此後便在博羅一帶整補。此間蔡氏離開該部,到李任潮在肇慶舉辦的"西江陸海軍講武堂"任少校教育副官兼兵器教官。
  • 1924年初,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建立,蔡忠笏立即前往加入任教。

據蔡說,初到黃埔時何應欽見其身材矮小,擬委以上尉,蔡大為不滿,但任職第二天就被"糾正"重任少校教官。似乎自此直至多年之後,蔡氏對何應欽先生都是耿耿於懷,也認為何對他一直有偏見,並認定淞滬會戰期間被撤去炮兵第2旅旅長也與何有關。

蔡氏為人隨和(有點吊兒郎當),對學生或下級從無架子,在黃埔期間和學生關係很是融洽,其炮兵技術也很得學生崇拜。在孫元良的回憶中有這樣的評價:"紅鼻子的蔡忠笏老師成為全軍崇拜的明星……他使用火炮決心迅速,放列快而命中準確。我們在火線上的戰士只要聽到他的炮聲,不由得不齊起歡呼,爭先前進。反動的滇軍師長趙成梁在廣九鐵路上與我們作戰時,被蔡老師一炮轟死!在很短的時間內,這一整師滇軍就被打垮了。"

在黃埔期間,蔡氏和陳誠私交甚焉,陳誠一直非常敬重這位老學長;兩者的模範丈夫性格,更使得彼此知己知心;蔡夫人和陳夫人也情同姊妹,甚至多年蔡氏離開軍界之後,兩家關係仍然密切。蔡氏有一陋習,就是無酒不歡、過於貪杯,而且習慣醉後胡言亂語,甚至因為關鍵時刻酩酊大醉被處分。沒辦法,紅鼻頭的人大多比較嗜醉。

蔡氏前半輩子的歷程一直和國民革命軍的炮兵發展緊密相關。在兩次東征、 北伐中蔡氏率領的炮兵隊伍屢建功勳。1927年春,北伐軍成立炮兵指揮部,蔡忠笏即任少將指揮官,統率全軍炮兵部隊。

  • 1928年春,蔡氏在興寧接任第20師師長,後因酒醉誤事,對部下疏於管理,被撤去師長職務(這是葉挺在和老蔡對飲入醉後爆出來的料;但蔡氏自己卻認定是因為和何先生不合,自動離職)。此後蔡氏跑到熟人在上海經營的永豫紗廠,當了幾年的小股東。
  • 1932年初,永豫紗廠因經營不善倒閉,蔡忠笏便於4月間回到南京。由於始終是國民革命軍的老臣子,蔡氏被聘職炮兵學校,先任研究委員,同年秋季被任命少將射擊主任教官,還兼任過炮兵團幹部訓練班主任。
  • 1937年9月,蔡氏率部正在上海浦東作戰,不知道什麼原因突然被調回炮校任中將研究委員(可能又是貪杯誤了事),蔡氏不滿,回南京述職後便拂袖離去,回東陽老家賦閒(老臣子,估計中將薪俸按期照發)。
  • 1938年10月,蔡忠笏被黃紹竑任命為"浙江省大盤山區綏靖專員",1939年還兼任新成立的磐安縣縣長;但同年12月,蔡氏向黃紹竑面辭獲准。

1941年蔡氏再度被軍委會任命為第三戰區高級參謀,並一度兼任軍糧監察團主任委員,但又不知什麼原因,是年年底蔡氏離開第三戰區長官司令部,隻身到重慶。據他自己說,居重慶三個月謀職無望,他認為是因為何應欽先生當時兼任軍委會人事主任之故。

  • 1945年7月,蔡氏接任巴、萬(巴縣、萬縣)要塞指揮官,直至抗戰勝利以後。
  • 1946年冬季蔡氏進入中央訓練團,翌年5月蔡氏奉准(這個詞是老蔡自己說的)退役,從此徹底脫離軍政界。以後由於很少和原來軍界的老朋友打交道,有人還以為他後來去了台灣呢。

還在退役之前的兩個月(1947年3月),蔡氏曾和中央訓練團的一夥國府老臣子,組織編餘軍官數百人(據說有三百多),集體到中山陵"哭靈",向先總理在天之靈訴說國民革命勝利以後,老臣子們得不到滿意的照顧。當時的場面頗為壯觀,老臣子們一律全身筆挺的黃泥子將校官服,胸前掛滿了各種勳章獎章;隨着陣陣又是鞠躬又是哭訴,身上叮叮噹噹的金屬牌碰擊聲此起彼伏;一時間成為報刊頭條。組織者之一湯燕生先生在事後的回憶中,還悲痛地說蔡忠笏因窮困而死呢。其實老蔡自從參加國民革命直至解放以後,從來就沒有窮困過,因為他有專業技能,隨時都可以自謀出路。

當年11月初,蔡先生應聘上海吳淞中學,任職數、理、化教師。從此以後老蔡安命天倫,與世無爭,得閒時喝點小酒;在該校任教一直干到1961年因年邁耳聾退休。

抗日名將蔡忠笏

戰略顧問委員會三巨頭:何應欽(中)與白崇禧(右)、顧祝同將軍(左)[1]

蔡忠笏先生算得上是國民革命的傳奇人物,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在國家危難時義不容辭,在個人不遇時卻又樂天知命;他對國民革命以及中國炮兵的貢獻值得人們懷念。

抗戰初期的國軍炮兵堪稱世界一流

通常在我們的印象中,抗戰時期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都是很落後的,性能和戰鬥力和日軍的沒法比。但事實上,抗戰初期的國軍炮兵部隊,不但裝備先進,實力還相當雄厚,在對日作戰中也立下了赫赫戰功。2010年10月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圖書《國民黨十大特種部隊》,其中第一章介紹的就是「戰爭之神—炮兵部隊」。

九一八」事變後,國民政府為了應付日益加劇的民族危機,展開了一系列國防建設。

1934年初,國民政府軍政部為了籌建新式炮兵部隊向德國定製了一批重榴炮——24門「32倍15榴」。其最大射程是15公里,配備有榴彈和穿甲彈兩種炮彈,彈重42公斤。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批機械化重炮,當時在國際上也是屬於第一流水平的武器,每炮配有一千發炮彈。國民政府當年向德國訂購了總價值3507萬元的軍火,這批重榴炮的金額約占60%。

1935年3月,國民政府武漢行營設立炮兵整理處,開始對國軍中的炮兵部隊按照火炮種類進行整理。共編成兩團制的炮兵旅4個,獨立炮兵團5個,獨立山炮營、獨立野戰炮營、獨立重迫擊炮營各3個。

炮兵部隊在台兒莊戰役、封鎖長江、保衛武漢、衡陽、桂林等戰役中均發揮了重大作用,並且還隨遠征軍揚威異域,狠狠打擊了侵略者。

抗戰期間,我國自行研製生產的火炮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開始嶄露頭角。我軍將這些炮放置嶽麓山上,加上炮十團的榴彈炮,給予日軍以毀滅性打擊。會戰共消滅日軍5萬餘人,這是自太平洋戰爭開始後盟國的第一次大捷,引起強烈的國際反響,為拯救民族危亡作出了貢獻。[3]

人物性格

個性隨和 喜酒貪杯

蔡氏為人隨和,有點吊兒郎當,對學生或下級從無架子,在黃埔期間和學生關係很是融洽,其炮兵技術也很得學生崇拜。孫元良的回憶中有這樣的評價:"紅鼻子的蔡忠笏老師成為全軍崇拜的明星……他使用火炮決心迅速,放列快而命中準確。我們在火線上的戰士只要聽到他的炮聲,不由得不齊起歡呼,爭先前進。反動的滇軍師長趙成梁在廣九鐵路上與我們作戰時,被蔡老師一炮轟死!在很短的時間內,這一整師滇軍就被打垮了。"

在黃埔期間,蔡氏和陳誠私交甚焉,陳誠一直非常敬重這位老學長;兩者的模範丈夫性格,更使得彼此知己知心;蔡夫人和陳夫人也情同姊妹,甚至多年蔡氏離開軍界之後,兩家關係仍然密切。

蔡氏有一陋習,就是無酒不歡、過於貪杯,有時自斟自酌也會醉。且醉後還要罵人,罵貪官污吏,常罵的是何應欽和顧祝同兩人。甚至因為關鍵時刻酩酊大醉被處分。沒辦法,紅鼻頭的人大多比較嗜醉。

蔡忠笏和葉挺私交甚好,二人經常對酒暢飲 。葉挺將軍也能飲,但很少醉過。據葉挺爆料,1928年春,蔡氏在興寧接任第20師師長,後因酒醉誤事,對部下疏於管理,被撤去師長職務。但據蔡氏自己說,是因為和何應欽不合,自動離職的。此後蔡氏跑到熟人在上海經營的永豫紗廠,當了幾年的小股東。

平民本色

蔡忠笏在軍隊當長官時,關心士兵生活,晚上經常查鋪,見到蹬開被子的,親自為其蓋好,以免受涼。每逢發軍餉時,總是勸大家寄錢回家並附家書,使家屬得些補貼和安慰……

在舊社會官場中,討妾玩妓是尋常事,可是,蔡忠笏對婚姻極為嚴肅。他單身在外大半生,絕不尋花問柳,不嫌妻子小腳,文化低,貌不揚,彼此相敬如賓,人們稱他們是一對模範夫妻。蔡忠笏升高官後,多有人勸他另娶美妾,他都拒絕,並對他們說:「糟糠之妻不下堂,妻在賢,不在貌,我怎能棄她?」在交際場合,他常常帶妻子同往。妻子身穿布衣,着布鞋,有人嗤之以鼻,蔡忠笏卻引以為榮。

1928年冬,蔣介石夫婦便服去常州蔡忠笏部視察,那時蔡去蘇州。蔣氏夫婦步入內宅,見一婦人正在補衣,穿戴簡樸,以為是女傭人,後經攀談,才知道她就是蔡太太。再仔細一看,斗室之中,擺設整潔,沒有一點奇珍古玩,床上是土布棉被。

解甲歸田 為人師表

1947年5月,蔡氏不願打內戰,奉准(這個詞是老蔡自己說的)退役,從此徹底脫離軍政界。以後由於很少和原來軍界的老朋友打交道,有人還以為他後來去了台灣呢。

同年11月初,蔡先生應聘上海吳淞中學,任職數、理、化教師。從此以後老蔡安命天倫,與世無爭,得閒時喝點小酒。

蔡忠笏在教學上盡心盡責,自我要求很嚴,上課、開會,從不遲到、早退。他家住上海市區,星期六下午結束一周工作後回家,星期一早晨準時回校,從未有誤。

蔡氏對學生象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說說笑笑,親密無間。學校開大會,有文娛節目,請蔡老師表演時,他會欣然從命,引吭高歌當年北伐軍中的流行歌曲「打倒列強……」,引來觀眾陣陣掌聲。

解放後,蔡忠笏繼續執教於吳淞中學,一直教到1961年才真正退休。

吳淞中學

吳淞中學 新照[2]

吳淞中學圖書館還保存着鄭逸秋老師的文章《淞中懷舊》:「蔡忠笏,我們的好老師」。文章說:「1956年10月,我在家養病,他不顧年邁路遠,與程校長同來我家親切慰問,使我備受感動。

凡是去找蔡忠笏的朋友、親戚、同鄉,力所能及的,蔡忠笏夫婦總是極力幫助。1959年,妻子病重,堅持要回故鄉,歸葬故土。病危之際,蔡忠笏請假回家探望。妻子再三勸慰丈夫:「你我結為夫妻,一生和睦,患難與共,兒女上進,總算有福。你不要難過,安心回上海工作,自己保重。」蔡忠笏因為要回校上課,不能久住,只得揮淚告別。

那時,政治運動頻繁,但是,他的「肅反」結論是:「大革命時期為炮兵部隊創建人,與蔣介石、何應欽意見相左,官至陸軍中將,代表性較大。歷史比較清楚,思想進步,工作積極,無大政歷問題」。



文獻參考

  1. 蔡忠笏360搜索
  2. 抗日名將蔡忠笏:從國軍中將到中學教師 非常歷史,發布時間;2018-07-09 08:41
  3. 抗日名將蔡忠笏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