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蔡新
蔡新(1707年-1799年),字次明,號葛山,清朝政治人物。福建漳浦人。曾任吏部、工部、刑部、禮部、兵部等五部尚書。
生平
乾隆元年(1736年),登進士第,選翰林庶吉士。散館後,授翰林院編修。當時,乾隆皇帝命史館官員每日呈進經史講義,各抒己見,以考察其學問根底的深淺。蔡新呈進講義數十篇,深得讚許。
乾隆五年(1740年),噶喇吧(今屬印度尼西亞)發生荷蘭殖民者屠殺華僑的慘案,史稱"紅溪慘案"。翌年,福建巡撫奏聞於朝,並請"禁止南洋商販"以困之,朝臣意見不一。內閣學士方苞知道蔡新生長於閩南,且有經濟策略,就寫信徵求蔡新的意見。蔡新在回信中認為,禁止通商有弊無利,只能引起沿海民眾財物損失和閩粵兩省財源睏乏。因而主張"靜加查察",若噶喇吧繼續迫害中國商人,那也只禁止與噶喇吧通販,其餘南洋諸國"聽從民便"。方苞接受蔡新的意見,並向朝廷建議,遂得以實施。乾隆九年充江西副考官。
乾隆十年(1745年),蔡新奉命入直上書房,侍諸皇子講讀,並授翰林院侍講。不久,奉命督學河南。督學期滿後回京,仍直尚書房。皇帝知道他精通數學,懂得應用勾股弦原理進行開方的方法,命皇子於課餘時間向蔡新學習數學。有一天,乾隆皇帝問蔡新:"阿哥(皇子)學算法,哪個學得好。"蔡新婉轉地回答:"諸位阿哥天資都很聰明敏慧,學習日有進步,只是數學屬課餘興趣,有不感興趣的,只好由他去"。皇帝聽了,認為蔡新因材施教,是合乎情理的。乾隆十一年督學河南,任滿,仍值上書房。十七年,典江西鄉試,任侍講學士,日講起居注官。未幾,遷內閣學士,再晉工部右侍郎,調刑部。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秋,蔡新以母老,乞請歸養。歸家後,接奉聖諭,命為內廷總師傅。蔡新上疏辭謝,請求留家奉母。又接乾隆皇帝親筆諭示:"非命汝即來供職,待日後耳"。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兼理兵部尚書兼管國子監事務。不久,調任禮部尚書。賜紫禁城騎馬,並照顧在澄懷園辦事。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再兼理兵部尚書。時蔡新已69歲,乾隆手書"武庫耆英"及紅絨結頂冠服賜給他。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轉為吏部尚書兼國子監事務,授協辦大學士。乾隆四十六年十月(1776年),充《四庫全書》館正總裁之一。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五月,《四庫全書》纂修基本完成,請假回鄉修墓,奉旨給假一年,不必開缺。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六月,蔡新假滿抵京。七月,授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賜"黃扉宿彥"匾額。
乾隆五十年(1785年)正月,蔡新已78歲,出席千叟宴,朝廷大臣中以蔡新年齡最高。二月,皇帝按例親到辟雍(太學)講學,蔡新以大學士統領國子監,坐講《易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眾講官依次講授。乾隆御製《辟雍詩》,中有句"蔡新或備伯兄行",並自注"若今之群臣,孰可當三老五更之席者,獨大學士蔡新長予4歲,或可居兄事之列"。蔡新悚惶侷促,禮畢後,面懇乞休。皇帝允許以原官致仕,加授太子太師,令驛站車馬送回漳浦,沿途所經地方官在20里以內照料護行,御製詩章以寵其行,詩中有"不忍言留合令歸,及歸臨別又依依"之句。在朝同僚、門生及部屬也都賦詩,為他送行。
清嘉慶元年(1796年),蔡新已89歲。嘉慶皇帝御書"綠野恆春"匾額賜給蔡新,並賜蔡新子本俊官內閣中書。嘉慶四年(1799年)十二月,蔡新卒於家(位於漳浦縣大南坂,現名為蔡新故居),享壽92歲。晉贈太傅,賜祭葬,諡文恭。
個人作品
蔡新著作有《緝齋詩文集》刊行於世。
蔡新(1707-1799)清朝大臣。字次明,號葛山,福建漳浦人。乾隆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累遷刑、工部侍郎。三十二年(1767),擢工部尚書,移禮部。四十五年,以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四十八年,拜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他處事謹嚴,言行必忠於禮法。又善屬古文,深得乾隆信任。他以求仁為宗,以不動心為要,曾輯先儒操心、養心、存心、求放心諸語,成《事心錄》。卒諡文端,著有《緝齋詩文集》。[1]
乾隆辛丑春,方綱忝貳司成,而是科會試、殿試皆吳人錢棨第一,即前秋己亥方綱典江南省試所錄第一人也。故事:一甲三人謁聖廟,禮畢,拜司成於彝倫堂,三人簪花訖,所設備用金花一枝以歸總理大學士攜歸,歲以為常。時大學士漳浦蔡公謂方綱曰:「此三元,君所得士,而今又親與此禮,此花以歸君。」於是方綱作三元宴詩、三元花歌又撰唐宋以來三元考,一時和詩者甚眾,吳人為鋟板者是也。(翁方綱:梧門記科目故實二書序,李彥章刻本《復初齋文集》,卷4葉10;文海影本冊一頁177)
按:辛丑為乾隆46年,1781年.
人物故事
漳州一帶有史以來未出過宰相(明末黃道周勉強可算一個,但那是南明小朝廷的),蔡新是"亘古未有"的第一人,所以有關他的傳說很多。傳說龍海九龍嶺下有個老者一年到頭在土地廟旁賣冬至湯圓,見到上京應試的舉子就出對子考,其上聯曰:"九龍嶺下日日冬至"。起初,蔡新對不上,因而也就名落孫山。一天,蔡新偶至漳浦六鰲海邊遊玩。晚上,見港灣點點漁火,與天上明月相輝映。靈機一動,得出下聯:"六鰲海上夜夜元宵。"次年,他果然金榜題名。18年後他歸鄉省母,路過九龍嶺未見那賣湯圓老者,只有土地廟仍在,於是進廟施禮。因天氣太熱,把頭上花翎頂戴脫下,戴在土地公頭上,誰知臨走再也取不下來,才悟到那賣湯圓老者乃土地公所化。
傳說歸傳說,但有一點是確實的,蔡新從北京致仕歸家,把北京鴨的填養方法也帶回漳浦,對當地的養鴨業可謂不無裨益。
着作
參考資料
- 《清史列傳》卷26,23-26
官銜 | ||
---|---|---|
前任: 陸宗楷 |
兵部漢尚書 乾隆三十四年七月己亥-乾隆三十八年八月己丑 (1769年8月20日-1773年9月18日) |
繼任: 嵇璜 |
前任: 王際華 |
禮部漢尚書 乾隆三十八年八月己丑-乾隆四十年十二月丁未 (1773年9月18日-1776年1月24日) |
繼任: 曹秀先 |
前任: 嵇璜 |
兵部漢尚書 乾隆四十年十二月丁未-乾隆四十五年九月戊寅 (1776年1月24日-1780年9月30日) |
繼任: 周煌 |
前任: 嵇璜 |
吏部漢尚書 乾隆四十五年九月戊寅-乾隆四十八年七月乙卯 (1780年9月30日-1783年8月23日) |
繼任: 劉墉 |
- ↑ 清史稿 卷三百二十 列傳一百七,國學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