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薔薇花(中藥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薔薇花
t01e42e9071bc04ab94.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579148&sid=5792518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薔薇花

漢語拼音:Qiánɡ Wēi Huā
別名:刺花、白殘花、柴米米花
性味歸經:味苦、澀,性涼;歸胃、肝經
功能:清暑,和胃,活血止血,解毒
主治:暑熱煩渴,胃脘脹悶,吐血,衄血,口瘡,癰癤,月經不調

薔薇花,中藥材名。為薔薇科植物野薔薇RosamultifloraThunb.的花。具有清暑,和胃,活血止血,解毒的功效。主治暑熱煩渴,胃脘脹悶,吐血,衄血,口瘡,癰癤,月經不調。[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薔薇花

拼音名:Qiánɡ Wēi Huā

英文名:Flower of Japanese Rose

別名:刺花、白殘花、柴米米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osa multiflora Thunb.

出處

出自《醫林纂要》;

  • 1.陶弘景:營實即是薔薇子, 以白花者為良。根,亦可煮釀酒,莖葉,亦可煮作飲。
  • 2.《蜀本草》:《圖經》雲,薔薇莖間多刺,蔓生,子若杜棠子,其花有百葉八出六出,或赤或白者,今所在有之。
  • 3.《綱目》:薔薇,野生林塹間。春抽嫩蕻,小兒掐去皮刺食之;既長則成叢似蔓,而莖硬多刺,小葉尖薄有細齒;四、五月開花,四出,黃心,有白色、粉紅二者;結子成簇,生青熟紅,其核有白毛,如金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野薔薇的花。

採收和儲藏

5-6月花盛開時,擇晴天採集,曬乾。

原形態

野薔薇 攀援灌木,小枝有短、粗稍彎曲皮刺。小葉5-9,近花序的小葉有時3,連葉柄長5-10cm;托葉篦齒狀,大部貼生於葉柄;小葉片倒卵形,長圓形或卵形,長1.5-5cm,寬0.8-2.8cm,先端急尖或圓鈍,基部近圓形或楔形,邊緣有鋸齒,上面無毛,下面有柔毛,小葉柄和軸有散生腺毛。花兩性;多,朵簇排成圓錐狀花序,花直徑1.5-2cm;萼片5,披針形,有時中部具2個線形裂片;花瓣5,白色,寬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楔形;雄蕊多數;花柱結合成束。果實近球形,直徑6-8mm,紅褐色或紫褐色,有光澤。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路旁、田邊或丘陵地的灌木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山東江蘇河南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耐半陰,好肥耐瘠,不耐水濕,一般土壤均可栽培。

栽培技術

用扦插或壓條繁殖法。扦插法:9-10月,先當年生粗壯飽滿的枝條,截成20-25cm長作插條,用泥漿法扦插,插入泥漿中2/3或1/2,每1㎡約插1000枝左右。次年2月移植。壓條法:2-3月,選2年生枝條,壓其中部部分。壓入土部分用刀刻傷,壓入土內約5-6cm深,壓實,露出土面的枝梢要用木棍支直。壓後經常澆水,1年便能生根,次年1月便可切離移植。定植時按行株距70cm×50cm開穴定植。

田間管理

每年中耕除草3-4次,結合中耕除草施肥2次,第1次施肥在春芽萌動時,用稀腐熟人畜糞尿澆在根的周圍;第2次施肥在秋季落葉後,在植株周圍挖一圓圈,埋入堆肥或畜糞。

性狀

性狀鑑別

花朵大多破碎不全;花萼披針形,密被絨毛;花瓣黃白色至棕色,多數萎落皺縮捲曲,平展後呈三角狀卵形,長約1.3cm,寬約1cm,先端中央微凹,中部楔形,可見條狀脈紋(維管束)。雄蕊多數,着生於花萼筒上,黃色,捲曲成團。花托小壺形,基部有長短不等的花柄。質脆易碎。氣微香,味微苦而澀。

顯微鑑別

粉末特徵:淡黃白色。

  • ①上表皮乳突呈饅頭狀或類三角形,表皮細胞呈類多角形、類方形。
  • ②螺紋導管直徑14-25μm。
  • ③花粉粒類圓形、橢圓形,淡黃棕色,直徑28-42μm,可見3個萌發孔及1-3個萌發溝,外壁薄,光滑。
  • ④草酸鈣簇晶直徑28-42μm。

化學成分

花的揮髮油含28種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為2,5,5-三甲基庚二烯(2,5,5-trimethylheptadiene),牻牛兒酸甲酯(香葉酸甲酯methyl geranate)等。

鑑別

取粗粉1g,加甲醇15ml,加熱回流30min,濾過,取濾液1ml,加鎂粉少許與鹽酸1滴,溶液漸顯櫻紅色。(檢查黃酮類)

性味

苦、澀;涼

歸經

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

清暑,和胃,活血止血,解毒。主暑熱煩渴;胃脘脹悶,吐血,衄血,口瘡,癰癤,月經不調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

注意

《綱目拾遺》:劉克中雲,香烈大耗真氣,虛人忌服之。

複方

  • ①治瘧疾: 野薔薇花,拌茶煎服。 (《群芳譜》)
  • ②治暑熱胸悶,吐血口渴,嘔吐不思飲食: 白殘花一錢五分至三錢。 煎服。 (《上海常用中草藥》)

各家論述

  • 1.《醫林纂要》:干之可罨金瘡,去瘀生肌。
  • 2.《綱目拾遺》:治瘧,婦人鬱結吐血。
  • 3.《現代實用中藥》:芳香健胃。
  • 4.《南寧市藥物志》:治泄瀉、下痢。
  • 5.《上海常用中草藥》:清暑熱,順氣和胃,解渴,止血。[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薔薇花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薔薇花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