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蕃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蕃薯

紅薯、甜薯
原圖鏈接

紅薯,又稱甘薯、番薯、白薯、山芋山藥、地瓜、紅苕等,為旋花科一年生植物。紅薯原產美洲,在該地栽種已很久。哥倫布於1492年將第一批紅薯帶回歐洲,然後經葡萄牙人傳人非洲,並由太平洋群島傳人亞洲。紅薯最初引入我國是在明代萬曆年間。當時福建華僑陳振龍常到呂宋(現今菲律賓)經商,發現呂宋出產的紅薯產量最高,於是他就耐心地向當地農民學習種植的方法,並且克服許多困難,把紅薯種子帶回了福州。後來經過陳氏家族的推廣,紅薯在全國普遍栽種。[1]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番薯、 別名: 白薯、紅苕、紅薯、甜薯、 拉丁學名: Ipomoea batatas (L.) Lam.、 二名法:   Ipomoea batatas 、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合瓣花亞綱、 目: 管狀花目、 科: 旋花科、 亞科: 旋花亞科、 族: 番薯族、 屬: 番薯屬、 種: 番薯、 分布區域: 廣泛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地區、 命名者及年代: (L.) Lam.,1791。

形態特徵

紅薯地下部分具圓形、橢圓形或紡錘形的塊根,塊根的形狀、皮色和肉色因品種或土壤不同而異。莖平臥或上升,偶有纏繞,多分枝,圓柱形或具棱,綠或紫色,被疏柔毛或無毛,莖節易生不定根。葉片形狀、顏色常因品種不同而異,也有時在同一植株上具有不同葉形,全緣或3-5(-7)裂,裂片寬卵形、三角狀卵形或線狀披針形,葉片基部心形或近於平截,頂端漸尖,兩面被疏柔毛或近於無毛,葉色有濃綠、黃綠、紫綠等,頂葉的顏色為品種的特徵之一;葉柄長短不一,被疏柔毛或無毛。聚傘花序腋生,稍粗壯,無毛或有時被疏柔毛;苞片小,披針形,頂端芒尖或驟尖,早落;萼片長圓形或橢圓形,不等長,頂端驟然成芒尖狀,無毛或疏生緣毛;外面無毛;雄蕊及花柱內藏,花絲基部被毛;子房2-4室,被毛或有時無毛。[2]

生長習性

紅薯喜光喜溫,屬不耐陰的作物,低溫對其生長有害,當氣溫降到15℃,就停止生長,低於9℃,薯塊將逐漸受冷害而腐爛;在18~32℃範圍內,溫度越高,紅薯生長速度越快,超過35℃則對生長不利。塊根形成與膨大的適宜溫度是20~30℃,以22~24℃最適宜。

地上部和地下部產量都很高,莖葉繁茂,根系發達,生長迅速,蒸騰作用強,紅薯需水量較大。土壤相對含水量在生長前期和後期保持在60-70{bf}為宜,生長中期是莖葉生長盛期和薯塊膨大期,土壤相對含水量以保持在70~80{bf}為宜。對土壤的適應性很強,耐酸鹼性好,能夠適應土壤pH4.2~8.3的範圍。

收蕃薯
原圖鏈接

區域分布

【中國分布】分布於中國北京、山東臨沂、河南省、天津、河北省、東三省、內蒙古、雲南、四川、湖北、甘肅、安徽、福建等地。

【世界分布】分布於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島,全球的熱帶、亞熱帶地區(主產於北緯40°以南)。

植物學史

番薯最早種植於美洲中部墨西哥、哥倫比亞一帶,由西班牙人攜至菲律賓等國栽種, 番薯最早傳進中國約在明朝後期的萬曆年間,分3條路線進入中國―雲南、廣東、福建。

一般普遍認為,番薯的引入中國,源於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 明時,多年在呂宋(即菲律賓)做生意的福建長樂人陳振龍同其子陳經綸,見當地種植一種叫"甘薯"的塊根作物,塊根"大如拳,皮色朱紅,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產量又高,廣種耐瘠"。想到家鄉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貧瘠,糧食不足,陳振龍決心把甘薯引進中國。1593年菲律賓處於西班牙殖民統治之下,視甘薯為奇貨,"禁不令出境"。陳振龍經過精心謀劃,"取薯藤絞入汲水繩中",並在繩面塗抹污泥,於1593年初夏,巧妙躲過殖民者關卡的檢查,"始得渡海"。航行七天,於農曆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廈門。甘薯因來自域外,閩地人因之稱為"番薯"。陳氏引進番薯之事,明人徐光啟《農政全書》、談遷《棗林雜俎》等均有論及。

番薯傳入中國後,即顯示出其適應力強,無地不宜的優良特性,產量之高,"一畝數十石,勝種穀二十倍"。加之"潤澤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薺",故能很快向內地傳播。十七世紀初,江南水患嚴重,五穀不收,饑民流離。彼時,科學家徐光啟因父喪正居住在上海家中,他得知福建等地種植的番薯,是救荒的好作物,便自福建引種到上海,隨之向江蘇傳播,收成頗佳。

陳振龍的五世孫陳川桂,在康熙初年把番薯引種到浙江,他的兒子陳世元帶着幾位晚輩遠赴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廣泛宣傳,勸種番薯。據記述,陳世元在山東膠州古鎮傳授種植番薯的時候,親自整地育秧,剪蔓扦插,到秋天收穫,得薯尤多,於是一傳十、十傳百,競相種植。番薯在華北地區便很快推廣開來。

清乾隆時期,不少地方都是由官方提倡栽種。在直隸、更由皇上"敕直省廣勸栽植"。由於朝野上下積極推廣,番薯很快在全國廣為傳種,並成為中國僅次於稻米、麥子和玉米的第四大糧食作物。1733年,番薯傳到四川,1735年傳至雲南,1752年傳至貴州。此後,番薯蹤跡遍布西南。

主要價值

1、營養價值:紅薯不僅是健康食品,還是祛病的良藥。《本草綱目》記載,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的功效。「紅薯蒸、切、曬、收,充作糧食,稱做薯糧,使人長壽少疾。」《本草綱目拾遺》說,紅薯能補中、和血、暖胃、肥五臟。《金薯傳習錄》說它有6種藥用價值:治痢疾和瀉泄•治酒積和熱瀉-治濕熱和黃疸-治遺精和白濁,治血虛和月經失調•治小兒疳積。〈陸川本草》說,紅薯能生津止渴,治熱病口渴。

紅薯含有大量不易被消化酶破壞的纖維素和果膠,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及腸胃蠕動,從而起到通便作用。它含量豐富的胡蘿h素是一種有效的抗氧化劑,有助於清除體內的自由基。紅薯還含有豐富的糖分、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E和維生素c尤多。特別是紅薯含有豐富的賴氨酸,而大米、麵粉恰恰缺乏賴氨酸。紅薯與米麵混吃,可使機體得到更為全面的蛋白質補充。另外,紅薯還是一種理想的減肥食品。它的含熱量非常低,比一般米飯低很多,所以吃了之後不必擔心會發胖,反而可起到減肥作用。[3]

2、藥用價值:紅薯含有獨特的生物類黃酮成分,能促使排便通暢,可有效抑制乳腺癌和結腸癌的發生;能提高消化器官的功能,滋補肝腎,也可以有效治療肝炎和黃疸。

種植方法

種植時間

紅薯一般是秋冬季節才能收穫,其中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生長,比如說先要經過育苗,然後在扦插,最後才算正式生長。一般紅薯播種的時間是在每年春天四五月份之間,最好播種的時間是在五月中旬,這時的溫度基本上是穩定在十五到二十度在這個樣子,這時播種紅薯可以快速的發芽。

1、選種

紅薯種植雖然看起來簡單,但選好種子也是紅薯高產的基本條件,同時也是它生根發芽的基本要求。在選種的時候我們一般會選擇比較大的紅薯,首先是觀察紅薯種薯有沒有什麼缺陷,或者是哪裡有被蟲子老鼠咬過,如果沒有那就繼續看紅薯長出的芽點多不多,生命力旺不旺盛,這樣基本上就可以啦。

2、播種

播種的時候將紅薯種薯放在多靈菌溶液中浸泡十來分鐘,這樣可以有效的預防一些疾病,同時也可以避免種薯在還沒發芽前被老鼠偷吃,然後就是進行播種了,播種的時候我們要分清楚頭和尾,不然到時苗長不出來,如果實在分不清也就可以斜放,最後就是在種薯上面蓋上一層枯草腐木,然後用一層薄薄的土掩蓋即可,如果怕溫度沒達到要求我們可在上面覆蓋一層薄膜。等到紅薯苗長出三四十厘米的時候我們就要將它們剪下來,然後以三片葉子為一節剪成小節據可以去扦插了,扦插的時候一般每株間隔三十厘米左右即可。

3、施肥

在定植之後就需要進行第一次施肥了,此次施肥主要是為了讓扦插的紅薯苗長出新的根系,所以一般就是施用人類的糞尿水,第二次施肥是在紅薯成活之後,因為長勢不一,所以看上去參差不齊,這次主要是為了齊苗,一般使用尿素,第三次施肥是提苗肥,也是尿素,但是需要加點複合肥,最後就是最重要的壯果肥,一般是使用鉀肥和硼肥。

4、順苗

為了方便後續的採收以及使不必要的枝葉消耗養分,所以我們要對田間的紅薯苗進行順苗,將田間的紅薯藤往一個方向理清,讓它們往一個方向長,這樣到時收割的時候會方面很多,其次在順苗的時候將一些多餘的枝葉給摘掉就好。

5、防病

危害紅薯生長的一般就是卷葉蟲還有蚜蟲以及蠐螬和田鼠。卷葉蟲和蚜蟲一般是危害紅薯葉,影響光合作用,而蠐螬和田鼠一般就是比較喜歡吃田地里的紅薯了,它們會將田間的紅薯一個個咬壞。一般對於危害枝葉的害蟲使用敵百蟲溶液進行噴殺就好,但對于田鼠這種東西噴殺的效果不大,所以一般採用誘殺,在田間放入田鼠最愛的食物拌上滅鼠藥來誘殺。

6、採收

採收一般也就到了九十月份了,首先我們要將紅薯苗割除,然後再將紅薯挖出來,挖出的紅薯一般需要放在地窖儲存,不然水分很容易流失,並且很容易腐爛。[4]

食用宜忌

⑴食用涼的番薯易致胃腹不適。番薯在胃中產生酸,所以胃潰瘍及胃酸過多的患者不宜食用。

⑵爛番薯(帶有黑斑的番薯)可使人中毒,不可食用。

⑶番薯等根莖類蔬菜含有大量澱粉,可以加工成粉條食用,但製作過程中往往會加入明礬。若過多食用會導致鋁在體內蓄積,不利健康。

⑷番薯含有"氣化酶",一次不要吃得過多,而且和米麵搭配着吃,並配以鹹菜或喝點菜湯即可避免燒心、吐酸水、肚脹排氣等現象。

植物文化

諺語

「嫁妹莫嫁竹頭背,毋系番薯就系豬菜」:台灣客家語俗諺,舊時社會普遍貧窮,不願將自家女兒嫁到竹頭背後更窮困的山林去,因為山多陡峭,日未出而上山工作,日已落而未息,尚須拖着疲憊飢餓的身子,肩膀上所負擔者,不是兩籃滿滿的番薯,就是一肩的豬菜(番薯藤及番薯葉),回家路上,也不得安閒。 「時到時擔當,無米再來煮番薯湯」:台語俗諺,意思是船到橋頭自然直,不必多慮,到了危急的時候,自然會出現應變的方式。 「蕃薯不怕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傳」:台語俗諺,意思生命力很強,根深蒂固,只要你種下它,它就可以生生不息,就像台灣人的精神,吃苦耐勞,根性強。 「土藏萌番薯,吃飽不辛苦」;在福建和江西等地,番薯因為憨厚大個的體態,老一輩還稱其為懵番薯,伴隨動漫文化的熱潮和賣萌搞怪元素的流行,大都改稱萌番薯。番薯高產,紅軍當年打游擊時經常忍飢挨餓,後來從山區農民那得知種番薯可有效應對飢餓,便學着房前屋後種些番薯,這句口號便在軍民中流傳開來。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番薯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86 千卡

= 相關視頻

紅薯功效及價值

紅薯別再煮着吃,這個做法很簡單,很香很誘人!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