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薛 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薛 舉
出生 不詳
河東汾陰(今山西省萬榮
逝世 618年
國籍 中國
知名作品 《稱帝遷都》

薛 舉,薛 舉:河東汾陰(今山西省萬榮)人,隋大業三年(公元617年)曾與其子仁果舉兵,自稱西秦霸王,據隴西之地,率眾三十萬,不久稱帝,遷都天水。後其子繼位,兵敗降唐。薛道衡:河東汾陰人,隋代著名詩人,累官至司隸大夫。其詩詞藻華艷,邊塞詩較為雄健。明人輯有《薛司隸集》。 薛 稷:蒲州汾陰人,唐朝大臣、書畫家。曾官至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善畫人物、鳥獸,畫鶴尤為生動,時稱一絕,他的書法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並稱「唐初四大家」。[1]

人物簡介

薛仁杲父子初起事時,賑濟放糧,多少還有點民眾觀念,但當大批百姓追隨起事後,私慾膨脹,只顧自已稱王稱帝,甚至變成殺人魔王。史載薛舉"每破陣,所獲士卒皆殺之,殺人多斷舌割鼻,或碓搗之",薛仁杲"所至多殺人",如此嗜殺成性的武夫,卻驅使百姓為其奪天下而賣命,致數以萬計的人死於戰火,實為隴右百姓的悲哀,所幸薛氏很快被唐所滅,戰禍延時不長。 薛舉(?-618年),河東汾陰(今山西萬榮縣),其父薛汪時徙居蘭州金城(今甘肅蘭州),隋朝末年群雄之一。

容貌魁梧,驍勇善射,初任金城校尉。大業十三年(617年)四月,薛舉起兵反隋,自稱西秦霸王,年號秦興。大業十三年(617年)七月,薛舉稱帝,遷都秦州。武德元年(618年),薛舉與唐軍交戰,在淺水原大敗秦王李世民,俘虜其大將慕容羅睺、劉弘基等,正欲乘勝直取長安,突然病逝。

主要經歷

武德元年(618年)六月,唐朝豐州總管張長遜進擊宗羅睺,薛舉率全部兵力前往救援並進擊涇州,屯駐於析墌(今甘肅涇川縣東)城 ,派出遊軍劫掠岐州、豳州。唐朝以李世民為元帥率軍予以抗擊,進駐於高墌(陝西長武北)城,李世民認為薛舉軍糧少,急於速戰速決,於是決定守城

不戰,以拖垮他們。 時逢李世民生病,臥床不出,而薛舉多次挑戰。

李世民的部將行軍長史劉文靜與殷開山示兵於高墌,倚仗人多而未設防範,薛舉誘使唐軍出戰時進行突然襲擊,最後將唐軍擊敗,唐軍死者達十分之六,並俘唐朝大將慕容羅睺、李安遠、劉弘基等。李世民見大勢已去,領軍逃回長安,薛舉於是奪取高墌城。

八月,薛舉命薛仁杲進逼寧州(今甘肅寧縣),郝瑗設謀說:"現在唐兵剛被擊破,將士多被擒獲,人心動搖,可乘勝直取長安。"薛舉表示同意。將出兵時生病,徵召巫師看視,巫師說是唐兵作祟,薛舉惡聞此事,不久就去世了。 其子薛仁杲繼立,諡薛舉為武皇帝,未及安葬,薛仁杲就被唐軍消滅。

《舊唐書·卷五十五·列傳第五》 《新唐書·卷八十六·列傳第十一》 有傳。

事業成就

大業十三年(617年)七月,薛舉在蘭州稱帝,封妻子鞠氏為皇后,兒子薛仁杲為太子,尊母親為皇太后。在其祖先墓地建置陵邑,立廟於城南,陳兵數萬人,出巡掃墓,然後大饗士卒。 派薛仁杲圍攻秦州(即天水郡,今甘肅天水);薛仁越前往劍口,攻掠河池郡(今陝西省鳳縣鳳州鎮),被河池太守蕭瑀擊退。薛舉又派遣部將常仲興渡過黃河進擊李軌,與李軌部將李贇戰於昌松,常仲興戰敗,全軍陷沒於李軌。薛仁杲攻克秦州,薛舉便將都城從蘭州遷至秦州。

軼事典故

《薛司隸集》1卷。《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錄存其詩20餘首,《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錄存其文8篇。事跡見《隋書》、《北史》本傳。 薛大鼎:汾陰人,唐代良吏,曾擔任滄州刺史,開通無棣渠直達大海,被譽為鐺腳刺史。永徽中升任行荊大都都督長史。 薛舉(?-618年),河東汾陰(今山西萬榮縣),其父薛汪時徙居蘭州金城(今甘肅蘭州),隋朝末年群雄之一。 薛 舉:河東汾陰(今山西省萬榮)人,隋大業三年(公元617年)曾與其子仁果舉兵,自稱西秦霸王,據隴西之地,率眾三十萬,不久稱帝,遷都天水。後其子繼位,兵敗降唐。薛道衡:河東汾陰人,隋代著名詩人,累官至司隸大夫。其詩詞藻華艷,邊塞詩較為雄健。明人輯有《薛司隸集》。 薛 稷:蒲州汾陰人,唐朝大臣、書畫家。曾官至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善畫人物、鳥獸,畫鶴尤為生動,時稱一絕,他的書法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並稱「唐初四大家」。 薛 濤:字洪度(770-832),一作宏度,長安(今陝西省西安)人,唐代女詩人,姿容美艷,性敏慧,8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父早亡,淪為歌妓。善歌舞、工詩詞,曾創製深紅小箋寫詩,人稱薛濤箋。明人輯有《薛濤詩》。 薛 雪:字生白,吳縣(今江蘇省蘇州)人,清代醫學家,其醫術與同郡葉天士齊名,各有心得,不相上下。他的主要著作有《醫經原旨》6卷等。《濕熱論》是他對濕熱病探索研究的力作,具有真知灼見,全書不逾萬言,但對於濕熱病「感之輕重淺深,治之表里先後,條分縷析,深切詳明」。他的《濕熱論》與葉桂的《溫熱論》,可以說是闡發濕熱、溫熱病的姊妹篇。 薛 岳:中國國民黨軍軍將領。字伯陵。廣東樂昌人。早年就讀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18年,任粵軍連、營長。1921年,任孫中山總統府警衛團營長。1923年,調回粵軍,先後任團長、師參謀長。北伐戰爭期間,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1師代理師長。1927年12月,率部參加鎮壓廣州起義,旋任第四軍副軍長。1930年蔣閻馮大戰中,隨張發奎支持馮、閻反蔣,失敗後避居九龍。1933年後,歷任第五軍軍長、第六路軍總指揮等職。1934年1月,率部進犯中央革命根據地。後任第二路軍「前敵」總指揮,所部自湘尾追長征中的紅軍至黔、滇、蜀等省。抗日戰爭時期,任第一兵團總司令、第九戰區司令長官等職,曾率部重創日軍。1946年後,歷任徐州「綏靖公署」主任、國民黨政府參軍長、廣東省政府主席兼海南防衛總司令等職。1950年,所部在海南島與人民解放軍作戰失敗後,逃往台灣省。 薛道衡:隋代詩人。字玄卿(540-609),河東汾陰(今山西省萬榮)人。歷仕北齊、北周。隋朝建立後,任內史侍郎,加開府儀同三司。煬帝時,出為番州刺史,改任司隸大夫。後為煬帝所殺。薛道衡少孤,好學。13歲時,作《國僑贊》,頗有思致,見者奇之。北齊武平年間,以主客郎接待南朝陳使者傅縡。贈詩五十韻,道衡和之,南北稱美,當時著名文人魏收說:「傅縡所謂以蚓投魚耳。」他和盧思道齊名,在隋代詩人中藝術成就最高。其詩雖未擺脫六朝文學浮艷綺靡的餘風,有些作品,卻具有一種剛健清新的氣息。如與楊素唱和的《從軍行》,就是較好的邊塞詩。代表作《昔昔鹽》描寫思婦孤獨寂寞的心情,其中「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一聯,最為膾炙人口,甚至傳說是其引起隋煬帝嫉妒而被殺害的原因。小詩《人日思歸》含思委婉,也是歷來傳誦的名作。有集30卷,已佚。今存 容貌魁梧,驍勇善射,初任金城校尉。大業十三年(617年)四月,薛舉起兵反隋,自稱西秦霸王,年號秦興。大業十三年(617年)七月,薛舉稱帝,遷都秦州。武德元年(618年),薛舉與唐軍交戰,在淺水原大敗秦王李世民,俘虜其大將慕容羅睺、劉弘基等,正欲乘勝直取長安,突然病逝。

視頻

楊侑心情低落,李淵命李世民出征,抗擊薛舉!

參考文獻

  1. [1],來源:網絡百科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