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藍蔭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藍蔭鼎

藍蔭鼎 原圖來源

藍蔭鼎(1903-1979),台灣知名水彩畫家,早期風格受到石川欽一郎的影響,畫風單純質樸,中期風格則跳脫西方水彩的暈染方式,結合中國水墨意境與筆法於創作中,樹立獨具個人風格的水彩表現形式。

生平

藍蔭鼎生於宜蘭羅東。父親藍欽為清代秀才,幼小入私塾習漢文,1914年(大正3年)自羅東公學校(今羅東國小)高等科畢業,1920年出任母校代用教員。1921年與宜蘭頭城人吳玉霞結婚。

1924年4月二度抵臺的日籍畫家石川欽一郎,銜命赴宜蘭視察美術教育,在羅東發掘藍蔭鼎的繪畫天賦,即收為門徒,並推薦轉往臺北第一(今臺北第一女子中學)、第二高等女學校(已廢校)任教。石川欽一郎是水彩畫家,藍蔭鼎亦以水彩為終生志業,並在石川老師引介下,膺選為英國皇家水彩畫協會會員,曾應義大利美術協會邀請,到羅馬開首次個展,屬同輩畫家極罕見的成就。

華盛頓市美國國立博物館 原圖來源

藍蔭鼎曾前後兩次前往日本進修,作品多次入選日本帝展,在當時的臺灣畫壇舉足輕重,為臺灣最早之藝術團體「七星畫壇[1]的發起人之一。同時為「臺灣水彩畫會[2]的成員,該畫會網羅了當時全臺重要的水彩畫家,並與「日本水彩畫會」交流,不時展出日本水彩畫家作品;對當時藝術的啟蒙,有不可磨滅之功。

1927年(昭和2年)成立的臺灣美術展覽會(簡稱「臺展」),臺展向以油畫為主流,但1932年第六回臺展,藍蔭鼎仍以水彩畫《商巷》贏得西洋畫「臺日賞」,極屬難得。戰後1946年,臺展改組為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簡稱「省展」),自第一屆起即膺任西畫部審查委員。第一屆省展未編列畫冊預算,時任「臺灣畫報社」社長的藍蔭鼎,兼任該社出版的《臺灣畫刊》總編輯,慨允將首屆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簡稱「省展」)作品轉載於《臺灣畫刊》,成為唯一留存的首屆省展圖錄。

1951年美援機構「農復會」創刊《豐年雜誌》,出任社長及總編輯。1954年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訪問4個月,為第一位受邀訪美的臺灣藝術家;1958年由美國新聞處主辦的旅美作品展,乃生前國內唯一個展。1960年代移居士林「鼎廬」,聲名與日俱增,此時期畫風巳越過石川老師淡彩田園抒情的手法,筆觸俐落,布局綿密,創立獨樹一幟的臺灣農村美學。1973年出任華視董事長。畫作之外,另有《宗教與藝術》、《藝術與人生》、《鼎廬小語》等著作。

繪畫風格

華盛頓公園 原圖來源

藍蔭鼎的繪畫題材以臺灣山川風土之美做為創作題材,技法單純簡樸,中期以後繪畫技法加入了中國傳統水墨筆觸;到了晚年此種技法運用更加成熟,成為其獨特的繪畫風格。1971 年歐洲藝術評論學會以及美國藝術評論學會將其選入「第一屆世界十大水彩畫家之一」。

就表現技法與形式上,中國水墨與西方水彩有著眾多相似之處,兩者如何在表現性與精神性的巧妙融合,致使繪畫產生豐富多變的呈現手法與效果,成為藍蔭鼎長時間致力探索與研究的創作方向。本展將展出藝術家自50至70年代所創作的近30件水墨與水彩作品,兩種不同的創作媒材,透過藍蔭鼎的詮釋與轉換,其實互為表裡,在兩相交替中開創獨具風格的東方水彩創作。

藍蔭鼎的水墨畫,體現其精準掌握構圖、線條與留白的技法功力,賦予畫面栩栩如生的動感與張力。其水彩創作,除去了形與色,其用筆、暈染、構圖實與水墨有著相應的呈現形式。傳統水墨使用的線條、留白與暈染的表現手法,藍蔭鼎藉由水彩的形色轉化,畫面的水分掌握、線條質感、空間留白與顏色搭配的仔細推敲,在形、色、光、影的交替之間,生動鮮活地刻畫在地家鄉風情的人情面容與山水地貌,筆觸瀟灑卻細膩,色調繁複卻精煉,呈現藝術家筆下栩栩如生的台灣風情。無論是人體動態的捕捉、山水靜物的呈現、光影流動的刻畫,藍蔭鼎終其一生描繪台灣庶民的生活百態與田園景觀。這份對於台灣在地描繪的執著,甚至為了讓作品可以永久保存,藝術家特別使用英國頂級手工畫紙Antique Waterman Watercolor Paper,結合礦物彩顏料,以確保畫面顏色與狀況的恆定。這一切實攸關藝術家關乎斯鄉斯土的豐沛情感與關懷,以呈現動人且令人感懷的台灣山水民情與土地精神。

— 楊恩生 —

藍蔭鼎傳承自石川欽一郎的英國水彩重疊技法,是以透明水彩技法詮釋臺灣鄉土人文的先驅。在畫材極度匱乏的時代,能以品質較好的原料及紙張記錄即將式微的傳統農村景觀,實屬難能可貴。畫作中常以折枝或蔗渣蘸墨色表達粗曠有力的線條,亦常以層次豐富的竹林為主題。

作品

年表

年代 事件
1903 生於台灣宜蘭羅東,祖籍福建漳州,父親為前清秀才藍欽,母劉治。
1909 六歲入私塾,喜愛繪畫。
1914 羅東公學校高等科畢業。
1920 任公學校美術教員,擔任代用教員的職位。
1921 與吳玉霞女士結婚。
1923 赴日本研習水彩畫。
1924 師事石川欽一郎,跟隨習畫四年。
1928 遷居台北。
1932 成為日本水彩畫展會員。
1941 改名為石川秀夫。
1945 辭去教職。
1947 任台灣畫報社社長兼《台灣畫刊》總編輯。
1950 任風景協會總幹事。任中國美術協會理事。
1951 作品參加法國水彩畫協會理事,舉辦展覽。
1952 入選為法國水彩畫協會會員。
1959 任全省美術展審查委員。
1960 法國國立水彩畫協會聘為審查委員。
1960 任台灣省政府顧問。
1963 任台灣電視公司節目評議委員會委員。
1964 任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會委員。
1965 遷至士林鼎廬。
1971 歐洲藝術評論學會與美國藝術評論學會,聯合選為第一屆世界十大水彩畫家。
1973 出任華視董事長。
1979 逝世,享年七十七歲。
個展
年代 事件
1939 在羅馬舉行個展。
1952 應美國紐約國立畫廊邀請舉行畫展。
典藏紀錄
年代 事件
1966 <養鴨人家> 英國倫敦劍橋美術館
得獎紀錄
年代 事件
1929 作品<街頭>入選日本第十屆帝展
1959 教育部學術文藝美術類獎

相關影片

藍蔭鼎 0001
美術學會聯展 藍蔭鼎畫作受矚目
聯邦美術獎揭曉 貢獻獎頒藍蔭鼎 - 自由娛樂

註釋

  1. 台灣最早推動美術運動的美術團體,成立於一九二四,在台北師範日籍美術老師石川欽一郎推動下,以倪蔣懷為首,聯合陳澄波陳英聲陳承藩、藍蔭鼎、陳植棋陳銀用七人組成,自比台北市郊之七星山,取名「七星」。台灣大百科全書
  2. 臺灣水彩畫會成立於1927年10月,由石川欽一郎、石井柏亭真野紀太郎三宅克己、倪蔣懷、藍蔭鼎、片瀨弘七人所發起,其中石川為實際指導者,倪蔣懷則負責畫會經費的籌措。台灣大百科全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