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藏在深山裡的明清古街(韓樹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藏在深山裡的明清古街
圖片來自創意悠悠花園

《藏在深山裡的明清古街》中國當代作家韓樹俊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藏在深山裡的明清古街

洋縣華陽,古鎮老街。滿眼是各種食府和風味小吃店的招幡。燉土雞、風味臘排、華陽面、菌香雜糧包、華陽土席、神仙豆腐洋芋糍粑,都苔蕨菜黑米子吧、刷把菌、農家蒸菜、項子樹皮、泡菜臘肉玉米燉排骨,華陽小黃魚……店門口各式菜譜爭先恐後把華陽特色山味土味推向客人。

街口,古色古香的木牌樓上,「儻駱古街」四個大字在濛濛細雨中更顯滋潤,腳下濕潤的青石板,盡顯老街的古樸。

華陽鎮上古塔和古戲樓依然保存着宋元時期獨特的歷史風貌。儻駱古街曾經是集衙門、客棧、當鋪、酒樓、茶樓等鋪板門為一體的一條600多米長、具有300餘間明清建築群的古街,至今保存完好。老街、木塞門、鋪面飄揚的店招,柴垛、秫秸、掛滿牆的玉米棒子……我把探尋的目光投進每一扇開啟的門窗。

走進洞開的塞板門,左手側第一間就是一個簡易的房間,磚頭地,白牆壁,除了一張木床,室內沒有其他家具,屋子中間是一個通出屋頂的煙道,爐子正燒着,想必主人才出去片刻。山里寒氣重,十月份一些人家已經燒起了火爐,木材是就地砍下的樹枝,先排放在門檐風乾、晾曬,也成了一道風景。

這一戶,屋裡的門口,三個人正擠在小桌子上議論着什麼。一位村幹部鋪開一頁台頭印有「洋縣華陽鎮華陽村公用便簽」紅色字樣的紙,上面寫滿了一些數字,他告訴我,街道正下達一些家庭扶貧簽約。兩位村幹部向村民解釋了一番,用的是當地方言,我聽不明白,只見村干指點着村民在表格上按指印。

這一戶門屋裡擺放着兩口相疊的壽材,一口上了黑漆,一口原木白坯。為在世的活人準備身後的棺材叫壽材。男主人60開外,一個瘦小的老漢,臉上已經爬滿了皺紋,正在小桌上剁辣椒,青辣椒紅辣椒混雜在一起被剁成了辣椒末。在一邊的他的老伴也是瘦瘦小小,嘴巴有些癟,牙已經掉了不少,正午的陽光照在她手上飯碗裡的辣椒拌飯,紅的紅青的青。興許這辣椒拌飯正是老兩口常年的主食。山裡的老人日子過得很艱辛。堂屋靠在牆邊的兩口棺材占了半個屋子,黑漆棺材在下,白色原木的一口疊在上,上面披着一些布。原來山里人家還可以土葬。這兩口壽材也是二老身後的依靠。人死後「入土為安」,壽材是山里老人身後唯一的一點安慰。入土就是升天,有棺材就是「我」還在,山里人不興火化。老兩口有壽材的安慰,頓頓辣椒拌飯也安寧。網上儻駱古街的照片中,又一幅清秀的老婦人端着飯碗的照片,照片上的老婦人正是我眼前的這位老人。我在心中吟詠——

十年,還是那碗辣椒拌飯。

牙又掉了幾顆。

守候大山,守候古街,

守候老屋,守候身後的兩口壽材。

一輩子在儻駱古道,從未邁出大山半步。

老街飯店、擀麵館、糖作坊、大秦苦蕎、臊子麵……

本村的,外村的,老店新鋪,幾易其主。

你還是守住自己的老屋

和身後的兩口壽材。

山色四時碧,溪聲七里清。離開老兩口的門面往前不遠,潺潺的溪水引我登上小橋,觀望山溪奔瀉成河的景觀。在這海拔千米以上的古街,河水,丈量着天的高度,飛鳥,俯瞰着地的寬廣,山山峁峁的秦嶺中,波濤洶湧的漢水邊,600多米長的古街,300多間明清建築群似乎還在沉睡之中,這條深藏着的明清古街用它自己的方式生存着,綿延着幽深而又鮮活的漢中文化,一撥又一撥外來旅遊者,把這古街文化帶向四面八方。[1]

作者簡介

韓樹俊,江蘇蘇州人。江蘇省蘇州實驗中學高級教師。

參考資料